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溫家寶避免了甘英覆轍
2012/01/19 23:57:32瀏覽429|回應1|推薦7

溫家寶避免了甘英覆轍

郭都人

今年元旦以來,對台灣前途將產生最大影響的事件,不是馬英九總統當選蟬聯,不是蔡英文敗選辭職,也不是李遠哲(暫時)銷聲匿跡。

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溫家寶日前對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三國的高調訪問,將大大製約日本再次在台灣地區蠢動的可能,使民進黨不得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且需要修改台獨黨綱。

部分台灣人以為北京整天價在盤算如何「併吞台灣」,而其實北京與美國角力的地點並不在台灣海峽,甚至不在西太平洋、南海。他們限於國際觀,不知道雙方目前戰場在中亞、中東、非洲、拉丁美洲,與美麗寶島的距離說多遠就有多遠。 

參考文章: 台灣的對蹠點:福爾摩薩省

中東是當代歷史的樞紐。可是中國人缺乏對中東的認識與興趣,台灣人也不例外。

不妨回顧東漢甘英事蹟的歷史教訓。

甘英,字崇蘭,於孝和皇帝永元九年(97年)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羅馬帝國)。他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經條支(今伊拉克)、安息(伊朗)諸國,到達了安息的西海(​​現在的海灣、波斯灣、阿拉伯灣、「什葉灣」) ,但功虧一簣,終與大秦緣慳一面。

范曄《後漢書》說:
  
(甘英)臨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齎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英聞之乃止。

甘英顯然不了解當時的中東大局:羅馬與伊朗互不侵犯,互相尊重核心利益,包括羅馬對亞美尼亞的控制、伊朗對兩河流域的控制。而伊朗和阿富汗(貴霜王朝)的最高外交、外貿利益則在於阻隔羅馬與中國的接觸。

伊朗當時最忌憚的事是:甘英一行通過海路抵達羅馬的埃及。因此才有安息船人信口開河、誤導甘英、令人至今扼腕嘆息的歷史事件。

如果,甘英在出使之前,能先下功夫,詳細了解羅馬、伊朗、阿富汗三者之間的利害關係,哪麼,安息船人自然技窮,絕不能阻撓中國與羅馬的直接交往。可以說,甘英因為缺乏對中東的充分認識與興趣,奇功遂不成,一千九百餘年之後猶有遺恨。

別的不說,如果甘英順利抵達羅馬,不出幾年,蔡倫(敬仲)的造紙術(事在孝和皇帝元興元年,即105年),也許早就開始流傳西方,從根本改寫世界文化歷史。當時,伊朗仍是拜火教的天下,海灣並無今日的伊斯蘭遜尼、什葉兩派並存的景象。由於沒有相互競爭的消息來源,甘英一行沒有「兼聽則明」的客觀條件,遂被欺騙。

到如今,經過十九個世紀的風雷激盪,迎接溫家寶到訪的是,伊朗與阿拉伯世界對峙的局面。事實上,由於最近十年的變局,北京赫然成為世上唯一能夠同時與什葉、遜尼兩大宗派同時分別溝通的政治實體

北京一方面與海灣阿拉伯國家稱兄道弟,在另一方面又運用外交資源支撐敘利亞與伊朗的聯盟。這是日本連在經濟泡沫化之前也不敢夢想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

事實上,溫家寶此次得心應手,與海灣三國達成極重要經貿、能源協議。他無疑避免了甘英的覆轍:海灣三個主要遜尼政權都無法動搖北京既定的對敘利亞、伊朗政策。

北京應該終於了解到:中國是中亞、中東國家,如果自己不正視這種地緣政治現實,所有外交努力將事倍功半。反之,可以向俄國學習善用時勢與資源,迫使日本、韓國未來在很大程度上追隨北京的中東、能源政策,讓東亞跨出恢復傳統秩序的一大步伐,讓台灣問題、釣魚台爭論等等,無疾而終。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甘英時代的中東形勢
圖二,當代的海灣形勢(深綠:什葉派、阿拉維派)
圖三,溫家寶高調訪問海灣三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6047257

 回應文章

黃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春節快樂
2012/01/20 08:01
拜讀你所寫的文章真是長了很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