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国共殊途同归——我的大哥二哥(图文)上篇《家庭背景梗概》
2012/10/25 21:17:23瀏覽518|回應1|推薦5


1938年,我的父母大哥大姐在延安


申大哥的父亲韩起翻译托洛斯基著《列宁传》


延安保育院的申大哥指挥抗日军政大学万人合唱《国际歌》


父母和申延与延安的文化人在一起

国共殊途同归——我的大哥二哥(图文)
——上篇《家庭背景梗概》

文章笑拳

我的母亲出身湖北官僚世家,她是家中排行最小的独女,她有三个哥哥,按照湖北黄石一带的习惯,我们都叫舅舅们“大爷二爷和三爷”,而舅舅的孩子们则叫称呼我妈为“幺叔”。

外祖父董昆瀛,留日时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历任黎元洪都督府秘书长、大总统高等顾问,湖北省议会的议长、国会议员。后来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非常国会,聘为帅府参议。受外祖父的影响,我妈和她的哥哥们都在早年就投奔了革命。

母亲离家的年龄更小,十几岁便离家跑到南京,加入陶行知先生的晓庄师范。毕业后投身到上海革命洪流中,与丁玲、郑育之(作家周文夫人)等共同筹组“左联”的“妇女文艺研究会”,曾参加主编《妇女文艺》,并组织上海安迪生灯泡厂赤色工会运动。

母亲在上海左联工作期间,与青年作家韩起结婚,他是江西革命老区南昌人。1932年,因翻译了托洛斯基的《列宁传》,次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病 逝于狱中,年仅23岁,后被中共追认为“革命烈士”。母亲与韩起育有两个儿子,老大生在上海,名字就叫申,老二是遗腹子,韩起病逝狱中后,母亲逃亡武汉, 在那里生下了老二,取名汉。

1934年,母亲生下老二后,因为流亡生活中还带着我的大哥申,无计可施中,只好把满月后的老二汉送回到南昌,交由婆婆抚养。从此,我的二哥就寄养 在他祖母家,直到1949年,我的15岁的汉哥隐瞒年龄,加入了孙立人属下的国民党青年军,这一点他也很有妈妈的性格。汉哥即随孙部亡命到台湾,从此开始 了他的国民党军旅生涯。

母亲从武汉重返上海后,继续左联活动,1936年和我的父亲结婚,婚后接受左联安排,共赴陕北工作。9月底到达西安后,与我的三爷会合,由中共办事 处叶剑英安排前往延安(仍属“西安以东”)。父亲在延安期间,曾任红军大学教员,红军大学更名抗日军政大学后,担任文化科主任,同时兼职担任红军朱德总司 令的新闻文化秘书的工作。

此间,我的大姐在延安出生。1938年,父母对延安的环境难以适应,便托病离开了陕北。我的大哥申就交给坚持留在延安的三爷照料,从延安保育院那里,开始了他70余年红色光环下跌宕起伏戏剧性的生涯。

大革命年代的中国,国共两党为了争权夺利,造成人民生活动荡,我的两个同母异父的大哥二哥所走的道路,虽然截然不同,大哥二哥分属共产党与国民党两个敌对势力阵营,然而,有趣的是,几十年过去之后,我们有着禁不住的感慨唏嘘:两兄弟的人生尽管南辕北辙,虽都历尽坎坷,但归宿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国父孙中山的两个黄俄兄弟党,硬是把我的大哥二哥都逼得病重。

欲知二人道路究竟如何崎岖,且听下回分解。

2012年10月24日 草于人间天堂加拿大半仙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swang2000&aid=6982550

 回應文章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My two cents worth ? !
2012/12/06 16:52
1.  妳泥中有我,我泥中有妳,

2.  老朽 1949 大江大海
懇請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