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1 16:10:25瀏覽3344|回應3|推薦18 | |
今天看到蘋果日報的「蘋論」這樣寫: 「當法務部的《個資法》修正草案在立院提出時,我們就警告馬當局的管制心態會使台灣的國際自由度評等下跌。果然,前天美國「自由之家」公布「2010年媒體自由:媒體獨立全球調查」報告,台灣連續兩年排名倒退,從前年的亞洲第1,全球第32;到去年的亞洲第2,全球第43;而今年更不堪,遽跌到亞洲第8,全球第47。馬總統就任兩年多來,新聞自由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台灣評等降級的理由是:去年經濟不景氣,媒體虧損很多,政府藉機把手插入媒體,大搞「置入性行銷」;媒體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不敢得罪衣食父母,嚴重妨害監督政府的功能,甚至主動幫政府宣傳。
這就讓我想到四月二十五日的雙英辯論,馬總統說: 「我相信兩岸簽訂ECFA有必要性也有急迫性,我們台灣人身上流著務實進取跟勇敢的血液,我必須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負起責任,領導台灣人大步走出去,我們要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我們要告別失落的八年,開創黃金十年,讓台灣的經濟再創高峰,領先亞洲四小龍。這才是我們台灣未來一定要走的道路[2]。」 的確,在 馬總統深諳媒體之道,在全國一千萬觀眾的矚目之下,以誇張的手勢,激昂的聲調,不斷強調民進黨鎖國八年,是失落的八年,他是開創黃金的十年。蔡英文還以為這是政策辯論,不斷地專業談ECFA的細節和兩岸、國際的路線佈局等。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ECFA是專業問題,然而民眾有多少聽得懂專業?蔡英文是專業的學究式教授,不諳政治語言和媒體印象的聲光操作效果,那裏是充滿政治細胞,深諳政治的「馬扁之術」的馬總統的對手? 到底是馬總統贏了,還是蔡英文贏了呢?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民調,這我不關心。 我關心的是,人民是否贏了?民意的形成過程,是否被不當操弄?民主的決策機制,是否失靈,而成為經常性的專斷? 怎麼樣人民才是贏了呢?那就是人民充份知道,民粹式的政治語言,背後隱藏多少虛偽,人民在這虛偽中將受騙而受害。因為亮麗口號產生的錯誤決策問題,就藏在細節中。而這些細節,是政治人物一再被追問,而不願回答的。 首先,讓我們以事實來檢驗,民進黨真的是「失落的八年」?馬總統開創的是「黃金的十年」? 政治是以政績結果論英雄的。我們看,這兩年來,馬政府以完全執政之姿,全力開放兩岸,其政策的效果如何? 首先,2008年,台灣的媒體自由,亞洲第1,全球第32,然而到2010年,台灣的媒體自由,亞洲第8,全球第47。這樣的政績,可怕在於政府的置入性行銷下,人民得到的資訊,是錯誤不實的,民意是因政府的置入性行銷而被操弄的。民進黨的「亞洲第1,全球第32」,這會是「失落」,馬政府的「亞洲第8,全球第47」,會是「黃金」嗎? 其次,依據 …台灣的財政不好,絕不是學者專家或國際信評機構胡謅的。在二○○九年底,國外信評估計台灣負債額占GDP的比平均為三八%。但這只是「帳面」數字,而台灣有許多隱藏性負債數字,未納入前述百分比的計算。若將這些數字加計進去,則依審計部二○○八年決算報告,台灣的政府債務已達十九兆七千億元,約為我國GDP的一五七%[3]。」 這兩年,馬政府的政府負債比過去多了八千多億,而依 此外,就主計處的統計,經濟成長率,民進黨執政從2000年到2007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是4.42,而馬政府執政經濟成長率2008年是0.73 ,2009年是負1.87,而失業率,民進黨執政從2000年到2007年的平均4.26,馬政府執政的失業率2008年是4.14 ,2009年是5.85,而薪資退回到13年前。 根據聯合報 考選部表示,目前暫定需用名額為1450人,其中高考三級943人,粗估錄取率約1.52%。普考暫定需用名額僅507人,粗估錄取率僅為0.72% [6]。」132015人的報名數,和錄取率僅為0.72%,背後隱藏多少失業問題? 「鎖國八年」的民進黨,在扁政府任內,加入WTO ,貿易與世界接軌,從2001到2008年的出囗貿易額,增加了兩倍半。對中國的貿易額從24%上升到42%。為什麼加入WTO的扁政府是「鎖國」,只與中國簽ECFA的馬政府,反而是「走向世界」? 民進黨執政,真是「失落」,馬政府的執政,真的是「黃金」嗎?民進黨十年來一直被扣上鎖國的大帽子,完全招架無力,扁政府的政策辯護能力,真是無能到極點。 台灣的平面媒體和電子媒體,因中資、港資的入侵,再加上藍綠的對決,公共理性論述,已經失衡。如果再加上中國的網軍的加入,台灣的真正的自由公民論述,還剩多少呢?是否未來無論誰執政,只要掌握媒體,就可以不問政績,以身為總統之尊,操作政治語言,不負責任地漫天指摘?就可以不作政策說明,不顧財政專業和全國人民的真正需要,而操弄民粹,以少數人的決策專斷,為所欲為呢? 看到自由之家對台灣的新聞的倒退的評比,實在很感慨! == [1]參見: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480056/IssueID/20100501 [2] 參見:雙英辯論的逐字稿見:http://docs.google.com/View?id=dgv9n52c_6164pdj9ct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