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5 20:43:31瀏覽9905|回應20|推薦20 | |
看完雙英ECFA辯論,有幾點感想: 一、馬英九以總統之尊,講話有點輕佻,實在不夠莊重,做為執政的總統講話還是「ㄟ....」、「唉唷....」等,不太像總統,像是在表演,而不是做有格局的政策論述。而蔡英文看起來有點緊張和生氣,也不太像政治人物,倒像個不習慣面對電視鏡頭的教授。不過對照起來,蔡英文在經濟專業上看起來比馬總統強,就整體的治國策略和國家戰略思考較多,可以讓知識份子多方面想到較多的問題。像ECFA與台灣在亞洲的戰略佈局的關係等。 二、馬英九準備那麼多天,聽了兩個小時的辯論,對蔡英文提的那些問題,好像馬總統都沒有清楚的回答。這些問題如: (一)簽ECFA關稅究竟有多少優惠關稅好處?是三千多億?一○四○億?還是五、六百億?馬政府好像有不少版本。 (二)在WTO架構上,簽了ECFA,有什麼方法可以保証十年內農產品可以不再開放?蔡英文說,中國和台灣都是世界貿易大國,在WTO下,全世界都在看,依WTO規則,十年內須開放九成的產品,農產品到底用什麼方法去擋?如果只是馬總統口頭要人民相信,那麼過去「不加稅」,「六三三」及「不做黨主席」的承諾,不都是承諾了而沒有做到? 況且,農產品的開放,依WTO規則是十年內,馬總統的承諾,即使遵守諾言,也只不過是兩年任期的效力,又能代表什麼? (三)簽ECFA後,到底有多少人會失業?尤其是白領階級。這損失多大?用什麼方法來因應?尤其是因為開放而使台灣廠商更多人去大陸,因為零關稅而用低廉工資的產品傾銷台灣,而使台灣內部的廠商不支倒閉而導致的失業。馬總統好像沒有什麼具體轉型政策,也沒有做好準備,只是說,要用租稅和社會福利來補貼。然而在還沒有簽ECFA的這近兩年來,從遺產稅、都市房價政策,到產創條例,馬政府的租稅政策已經被公認圖利財團和有錢人,而且貧窮標準門檻提高,對照顧弱勢的社會福利比過去倒退。馬政府怎麼保証未來可以照顧到這些因ECFA而被犧牲的弱勢產業和族群?況在馬政府執政的近兩年,政府的負債多增加了八千多億元新台幣,未來還有多少錢可以照顧到這些倒閉的工廠和失業的勞工?如果以最低工資來算,一年95億元只夠照顧四萬多人,一年95億真夠嗎?而且這些人真的一輩子只領最基本的救濟金在過活,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轉業?政府沒有其他配套措施? (四)雙方既然認定迫切需要的投資保障協定和智慧財產權協定,不包含在ECFA的架構內。為什麼不在WTO架構上,與世界和中國如積木式的一項一項談,而必須簽一個在WTO法令架構上,十年內依法須九成產品全面開放的經濟架構協議ECFA?在WTO架構下與世界和中國如積木式的一項一項談,這是蔡英文的對案,這點何以不可行,馬總統好像沒有清楚回答。 (五)簽ECFA,照蔡英文說,平均關稅只省1.95%,而不是馬總統所說的9%。這點馬總統好像沒有否認。這樣簽ECFA,是否急迫到必須在五、六月簽。尤其主帥下令五、六月簽,這是談判的大忌。等於我方只接受對方的施捨,這像談判嗎? (六)如果要與中國簽了ECFA才送立法院,那麼如果簽了後,發生民意的反彈,是否會是美牛案的翻版?因為目前這些受害的產業,還不知自己受害,沒有反映意見。而從健保費率調整、地制法、產創條例到個資法,馬政府的「昨非今日」政策急轉彎是常見的事,然而與中國簽了ECFA再來反悔,是否與美牛案一樣,是一個非常棘手問題? 三、整個談判,馬總統一直說,民進黨鎖國八年,他等不及。他必須國際化及開放。然而又提到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開放了936項農產品,對中國的貿易出口由24%到超過40%。這似乎是很矛盾。對中國的貿易在八年期間增加了16%,而且與世界貿易接軌的WTO是在扁政府任內簽的,算是扁政府鎖國?如果這是扁政府鎖國,那麼蔣經國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不通郵、不通航、不通商」的「三不」政策,以及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兩國論」政策,又是個什麼國?那個時候的國民黨政務官,大多是現在政務官,包含馬總統在內,當時都在那裏?當時為什麼不說話?罵扁政府鎖國,不是更在罵現在執政的自己,在當年更鎖國? 四、如果簽ECFA是與世界各國簽FTA,而且同時生效,這才是國際化,那麼急著與中國單獨簽ECFA,可以說是國際化嗎?台灣真的只有透過中國才可以國際化,還是要由世界走向中國? 台灣已經加入WTO,與世界貿易聯結。而兩個小時的辯論,好像沒有聽清楚,急著簽ECFA可以達成台灣經濟發展結果的必然邏輯關係在哪裏?既然簽ECFA,產業有利、有弊,那麼急迫在五、六月必須簽ECFA,到底急在那裏,馬總統好像還說不清楚。 總統都說不清楚,其他馬政府團隊,哪說得清楚?這半年內,馬團隊舖天蓋地的宣傳ECFA,支持ECFA的人,有增加嗎?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