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1 15:04:45瀏覽2254|回應1|推薦23 | |
空擲青春不怨嗟,為情栽種滿庭花。 單身貴族虛風氣,驟馬輕經碧玉家。
今天早上聽廣播說,去年一年在台灣出生的新生兒是二十萬人,二十年前台灣一年的新生兒是四十萬人,近年來台灣新生兒的出生人數,比起二十年前,整整少了一倍。這使台灣的未來,埋下很大的隱憂。
當年我就讀的國小,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當時我們那班是二十八人。今年同樣的那個國小,一年級新生,只有八個人,而且他們的母親,分別來自中國大陸、印尼、越南、菲律賓、台灣等五個國家。
前幾天看報紙,其中有一則報導,一位正在讀博士班的比丘師父,新任某著名叢林的住持。他感到壓力很大,因為台灣的剃渡比丘、比丘尼有高齡化的趨勢,一方面由於少子化,年輕人出家人數減少;一方面由於少子化,子女是父母的寶貝,自小受到很週全的照顧,大都不願出家,即使年輕出家,也吃不了苦,很難訓練這些年輕人作高深的修行。這在台灣需要辛苦工作的基層勞工,恐怕也會面臨同樣的情形。
早在二十年前,我一位研究所同學就笑我孩子多,她說她一輩子不會結婚,因為如果把看顧小孩的時間,也折算勞力工資的話,生了一個小孩,栽培到大學畢業,至少要花新台幣一千萬元。換句話說,不生小孩,比有兩個小孩的父母,可以省掉新台幣兩千萬元。這是二十年前的估計,現在當然更高,也許是四千萬元了。真的,我這位同學迄今未婚,生活優裕。我周遭也有許多頂客族,即使結了婚也不生小孩,他們的確較沒有經濟壓力,而且生活悠閒,到處旅行及遊山玩水。
不知是否老了,最近無論是在百貨公司、餐廳、捷運或路傍,看到父母緊緊牽著小孩的小手,小孩嘰嘰喳喳一面講話,一面跳著走,都特別會看幾眼,發出來自內心的微笑。對面如果走來這樣的一對,我通常都會讓路,微笑地點點頭,再和小孩打個招呼。
昨天去台北忠孝東西的SOGO買一些運動衣褲,晚上在地下一樓吃燙青菜和蚵仔煎,旁邊坐的是一位媽媽帶著小女兒也在吃東西。小女兒用的是一個天大的大碗公,裏面裝的是什錦麵。媽媽已經吃完了,正慈祥地看著小女兒滿頭大汗,用小口小口津津有味地吃著。我這輩子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大的碗公,於是笑著說:「這麼大的碗公,吃得完嗎?」她抬眼微笑著說:「小孩子正在長大,要多吃一些。」她們之間,充滿了溫馨。看著小女兒這麼賣力地吃著,她的一切辛苦,都不算什麼了。
為著家庭而努力打拼的父親,為著子女的成長而細心呵護的母親,這才是社會最底層的義工。他們的小孩,未來將要對國家要繳稅,以支付這些沒有小孩的頂客族的社會福利和老人年金。這些沒有小孩的頂客族,未來生病在醫院躺在病床上,無論是對他醫治的醫師或照顧他的護士,他們都是別人義務花相當於新台幣一千萬元造就出來的小孩長大的。這些沒有結婚或結婚沒有小孩的頂客族,如果對社會、國家沒有特別的貢獻,其實就是對這些辛苦把小孩養大的人,有著有形和無形的虧欠。
我哥哥和姊姊的小孩,有的是醫生,有的是股票分析師,有的是電子公司的工程師,他們都是高薪者,然而夫妻小倆口都為著剛出生未久的小寶貝或已經上學的小傢伙,忙得不可開交,焦頭爛耳,沒有時間社交,更沒有閒暇旅遊。他們的收入,只是為了繳房貸和準備未來子女的教育費。
我對我這些未結婚,或結婚後選擇沒有小孩的朋友們,表示「尊重」。因為選擇沒有小孩,這是個人的人生規劃。沒有小孩,不見得是罪惡。然而我對我這些為了小孩,忙得沒有假期、不能旅遊、不能正常社交的晚輩們,甚至相同的台灣父母,內心感到無限的「尊敬」。他們以實際行動,表示對我們社會制度的支持和對人類生命永續發展的信心。未來我們所享有的,很多都是他們的貢獻所賜與的。
最近搬到內湖來,與二姊是鄰居。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六點就與二姊在公園練氣功,她本身已經在公園義務教氣功十餘年,而且我每天有兩餐在二姊家吃。她知道我洗衣服不乾淨,只知把衣服丟進洗衣機,所以每天也順便幫我洗衣服。同樣的,我回南部無論是一星期或一個月,都在大姊家白吃白喝的,臨行還大包小包的地拿她所親種的有機蔬菜或粽子、豆菜麵之類的。
台灣的少子化,一方面也是因為很多年輕夫婦只生一胎,我感謝父母給我這麼多的兄姊,沒有這些兄姊,人生真的少了許多親情的溫暖。昨天與二姊談到兒時趣事,不禁相顧大笑。我們的上一代,在經濟能力上,比我們這一代相差太多了。然而我們的上一代,只生一胎,會被認為很奇怪。台灣年輕父母一胎化的結果,未來小孩可真孤單許多了。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