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精準預測】讀後感2-千金難買早知道?珍珠港事變
2014/06/22 16:47:37瀏覽477|回應0|推薦0

1941年秋天,珍珠港事變前幾個月,駐東京的一位日本情報員,向駐檀香山的日本特務提出一個告急(不尋常)的請求。這份請求被攔截了,並轉送到美國華府的海軍情報部。輾轉經過行政系統,解碼翻譯妥當、送達華盛頓時,已是10月9日。

這個訊息請求檀香山的情報員將珍珠港分成五個區域,並就此分區報告港內船艦狀況,特別注意主力艦、驅逐艦及航空母艦,以及單一碼頭停靠超過一船艦的任何訊息。

幾個星期後,又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美國的監聽系統追丟了日本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所有船艦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因此不知道這些船艦的最新位置。然後在12月初,檀香山第十四海軍區的戰區情報單位,報告說日本在一個月內第二度更改通訊呼叫代號。

通訊呼叫代號是用來確認無線電通訊的發話來源,在戰時,它不僅對友方,也對敵方,表明了身分,因此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換。日本人的習慣是每六個月或更久更換一欠代號;三十天內更換兩次,被認為是「準備大規模積極行動的動作」。這次的更換,使得確認日本航空母艦與潛艇的位置變得更困難了,也讓無線電通訊消失的情況更令人困惑。

兩天後,送往日本駐香港、新加坡、雅加達、馬尼拉、華盛頓與倫敦等地的外交領事機構的訊息,也被攔截並解碼。日本外交人員受命立即銷毀所有密碼及機密文件。大約同時,美國聯邦調查局還監聽到一通日本駐夏威夷領事館的廚師打給檀香山友人的電話,興奮的告訴他,官員已在燒毀所有重要文件。

美國軍情單位的副主任畢克奈爾少校,把攔截到的其中一份訊息交給他的上司,當時這位上司正準備與美軍夏威夷司令部的首長共進晚餐。這時候是12月6日的黃昏,也就是日軍決定攻擊珍珠港的前一日。畢克奈爾少校的上司考慮了五分鐘,決定擱置下來,就赴宴去了。

事後看來,這麼多不祥的訊號,為什麼沒有人看出攻擊行動要發動了?

作者Nate Silver的看法是,人們傾向把不熟悉的東西誤以為是不可能的:我們的規劃能力中有種傾向,會混淆不熟悉的東西跟不可能的東西。我們沒有認真考量過的意外事件看起來很奇怪;看起來很奇怪的東西就被認為是不可能;不可能的東西就不需要認真考量。 由於從門羅主義發布以來,美國就孤立於歐洲與亞洲大陸之外,而跟美洲的其他國家維持良好的關係,因此美國很少成為外敵攻擊的對象(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最近一次對美國本土的外敵攻擊是一八一二年戰爭)。美國人就是不像歐洲人和亞洲人,從以前到現在都活在過去戰爭的遺跡裡。

但是夏威夷的領土坐落在太平洋中央:火奴魯魯(Honolulu)離東京比離華盛頓特區更近。由於夏威夷的地理位置以及美國海軍艦隊在當地,就成了日本人明顯的目標。對美國領土的攻擊不熟悉,使美軍對威脅自滿得忘乎所以。也許美軍將領腦袋中隱藏的邏輯是這樣的:

一、美國很少遭受攻擊。

二、夏威夷是美國的一部分。

三、所以夏威夷不可能受攻擊。

這種思考漏洞百出。如前所述,當我們冒著「樣本外」的危險時,我們的預測常會失誤。美國很少遭受攻擊是種經驗上的觀察,不是鐵律。例如,內布拉斯加從沒有遭受過外國勢力攻擊,對於夏威夷的情況並不是有力證據,因為後者的地理位置遠在太平洋中,而當地戰爭局勢並不穩定。

如果我們檢視過這個思考過程,或許會發現人們的假設有多不牢靠。事實上,美軍在珍珠港事變之前擔心的是內部破壞(從內部攻擊):當地有八萬名日裔國民,很有可能會無預警地攻擊軍事基地,甚至廣播電台、鳳梨田、乳製品廠。於是,為防止遭受內部攻擊,珍珠港的飛機翼尖接著翼尖、船舶的船尾接著船舶的船首排放,因為根據理論,監控一個大目標比監控好幾個小目標容易。

「在珍珠港,他們是在為沒有真正發生的事做準備。…他們在準備對付暗中破壞,因為夏威夷有許多日本後裔住在那裡。所以他們把所有的飛機都緊密地放在一起,這樣才能保護飛機。所以轟炸機來的時候當然容易攻擊得不得了,就被摧毀了。」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表示。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yzwill&aid=1442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