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本願海濤音
2011/03/31 20:51:16瀏覽454|回應0|推薦11

本願海濤音 

卷頭言(19)

   “大信海”即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之信樂。《和讚》言:“信由願力所生起   念佛成佛乃自然”

“大信海”即如來的誓願海,不是凡夫自力的行、自力的善,亦非聖道門所講的有念或無念。此已超越凡夫的認識思維,已超越凡夫所有努力的界限。

因此,凡夫不用異想再加上絲毫自己的行動,不需抬出自己努力的成績,也不須向上或向下。凡夫唯一能做的,即以現狀“就這樣地”接受“願力自然”的攝持。故對凡夫而言是“易往生”。此即是受“佛的因緣法”同化、同調、被帶動往生。

    所謂 “佛的因緣法”,即指“如來的大願業力”。

卷頭言(25)

        元旦朝日之光芒   照現今之靈鷲山 

 “總序之文”言:“特仰如來發遣,必歸最勝直道。專奉斯行,唯崇斯信”。“行”是南無阿彌陀佛,“信”是如來回向的金剛信心,“行信”是往生的正因。南無阿彌陀佛(行)回轉流入眾生的心中(信),這即是大信。故說行即信,信即行,因此說:“唯崇斯信”。

祖師又言:“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崇信”,指因信心之體即南無阿彌陀佛故,眾生所領受的信心,即如來滿足大悲圓融無礙的信心海,故言:“唯崇斯信”。自力的信心則無法如此。身為凡夫能夠信順此無法令人相信之法,這實在是連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卷頭言(26)

    說法是為闡明及讚歎阿彌陀如來和其本願,此外是無“法”可說的。由讚歎處,眾生能獲得信心。

身為信心的行者,當被人問到“信心是什麼?”的時候,除了讚歎阿彌陀如來和其本願名號外,再無別話可說,別念可想。

在凡夫的知見義解中兜轉的人,是無法至“無上淨信之曉”的。所以好好地研究“佛智和凡智”、“佛心和凡心”、“悟和迷”,然後深深地思量自身能力的話,自然知道敬信弘誓本願力。

“妄念是凡夫的自體,妄念之外無別心也”。

此法語發人深思。

 卷頭言(27)

“信心”的功德,即“名號”的功德,此即是誓願的力量故。

“總序之文”言:“難信金剛信樂,除疑獲證真理也”。《文類聚抄》言:“萬行圓備嘉號 (南無阿彌陀佛),消障除疑”。對照此二文,自得右述之意。

然而有很多來聞法的人,被誤導為:“只要獲信就能往生”,因此紛紛焦慮地想要早點得到信心,而在不知不覺中落入了自力運想的圈套。

本法門的重點不在於“獲信”,而在於“聞信”名號的由來。此即所謂的“信心”,此又名“聞即信”。因為由“聞”中自然會生起恭敬“心”(信)來。故知“信心”不是凡夫自心所捏造出來的產物。

 卷頭言(28)

反宗教者姑且不論。為了“後生一大事”賭著身命不斷地求道聞法的人當中,最後依然疑雲不晴而煩惱苦悶者,為數不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耗費了鉅資,到頭來仍然是一頭霧水的求道者,其境遇實在值得同情。

同千萬的人說法結佛緣,不如培養出一個真正的“信者”,相信聖人也樂於如此。一個真正遇到如來大悲誓願的信者,其功德無量無邊。

“如來為了我一人而千辛萬苦”。因此,說法者要心存佛弟子的念力,說法時要照顧到在場的每一個人。

 卷頭言(29)

“菩提”,乃“覺證”的境地,又名“涅槃”。菩提是Bodhi,意為智、覺、道,此是法界體性即絕對的真理以人格出現的境地。

聖道門的修道者,透過發心、修行、菩提、涅槃四個階段,努力精進想要證入佛果。對凡夫而言,這非凡夫的能力可及。

曇鸞大師在《論注》一書中,解釋“菩提”為“無染清淨處”,此意謂法藏菩薩為令一切眾生得安穩,故成就了此世界。

菩薩非為自身的享樂而成就此“清淨處”,大慈悲心乃為一切眾生在著想,故此大慈悲心又名“無染清淨心”,又名“安清淨心”,又名“樂清淨心”,又名“佛心”。法藏菩薩為眾生成就菩提的同時,亦是大慈悲心得到成就時。

 卷頭言(30)

善導大師言:“到處(六道)無餘樂,唯聞愁歎聲”(“定善義”) 。這句話乍聽之下,好像有點厭世,其實這是人生的真實相。把人生當成快樂,一味地在此中求樂的人,是醉生夢死的迷糊人。古語說得好:

“世無常   透徹此   春彼岸”。

知道人生是苦,且是苦不堪言的人,才會真正老實的學佛。不念“死”,不追求涅槃的人,是無法感應佛心的。唯有舐著業苦的人,方能知道原來本願不苦惱之我,是為我一人而有。

身在煩惱和痛苦中的人,面對如此無條件地,就這樣地救度我的大悲慈親,唯是感謝,唯是慚愧。

 繼續閱讀本願海濤音

http://falei.org/dispbbs.asp?boardid=5&id=1672&Star=1

http://www.qxshutang.cn/jingdi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

日文原著:稻垣瑞劍老師

編集校對:野瀨瑞默老師

中文翻譯:釋瑞覺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titude329&aid=50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