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污染、遮蔽大都有關自我中心。
現代人流行「個人主義」,一切以維護自我為出發點。
基於維護自我,我們就常陷入眼前現象是好是壞的感受中,並被它所侷限,也容易與人產生對立、衝突。
其實,一般人很難論斷什麼是好事,什麼是壞事;也無法真正切分人我之間的界線,一個人施加於別人的,遲早總會回到自己身上,絲毫不爽。
我們所能做的只是,不斷把心找回來,對準圓滿實相的生命頻道,無論如何,就這樣歡喜地接納,也單純地信任一切發生都是神無限的大愛。
此時此刻能存在這裡,是神要我們活出我真正的實相,完成偉大的使命,既然如此,神必與我同在,我沒有必要煩惱恐懼。
我們要把「就要發生不幸」這樣的念頭,從心裡徹底清除,更要從所有遭遇中發現光明希望,振作起勇氣。
如此調整心的頻道,任何黑暗不幸的現象都會自動消失,就像打開燈,原先充滿屋子的黑暗就不見了。能把握自己心靈頻道的人,才能作現象世界尊貴的主人。
父母如何讚美孩子
我一直鼓勵大家讚美孩子,但莫以為我的意思是自欺欺人,不管孩子什麼言行都盲目地讚美。
有些父母習慣誇張孩子的優點,又熱中炫耀孩子的才能,這到底是真的了解孩子、愛護孩子,還是只為了讓自己覺得「有面子」?
而且這樣會不會反而鼓舞孩子追求虛榮?
每個人都各有天才,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孩子的天才,不是因為孩子沒天才,而是我們自己有狹隘的偏見,或被社會流行的價值觀所蒙蔽,就好像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孩子,沒能看見孩子本來的容顏。
例如,如果父母認定天才就是很會讀書,期望孩子科科考第一,而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就對孩子失望,遺憾他不是天才,卻忽略了孩子的手很巧,會自己做各種器具,其實是個難得的工藝天才。
其實很多天才都是讚美出來的,孩子即使只有一點點好也值得讚美,那麼,孩子就會朝父母讚美的方向不斷進步。就像小苗雖小,只要不斷用心灌溉,必有成為大樹的一天。
有個媽媽說,她最恨孩子說謊。我看她是一個非常正直嚴明的媽媽,孩子犯任何一絲絲錯誤都逃不過她的法眼,她也一定要追究到底。
因為這樣,孩子不知不覺便用說謊來迴避媽媽的壓力,就像日頭赤焰焰只會逼人躲到樹蔭下乘涼一樣,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呀!
我勸她自己要先放鬆,不要以為孩子有毛病,其實,自己的毛病才重。
那麼,難道要讚美孩子說謊的行為嗎?當然不是,如果孩子能言善道,媽媽可以讚美他口才好,並真心說:「如果你當初直接跟媽媽說實際的情況,那表示你很信任媽媽,媽媽不知道會有多感動!」
有個媽媽看到孩子的成績單,馬上翻臉教訓孩子不用功、粗心大意,其實那孩子每一科都拿 95 分以上,唯有一科 70 幾,媽媽盯住那一科嘮叨不斷,好像其它好成績都不算數,這種媽媽如何得孩子的心呢?
相反的,如果孩子考個 10 分回來,媽媽溫柔地說:「這次可能準備不周,不過還有 10 分,可見並不是全然不會,只要好好努力,相信下次一定會進步。」
並且笑一笑、摟摟孩子,孩子一定會感受到媽媽的慈祥安慰,並為了讓媽媽高興而奮勇前進。
即使孩子考零鴨蛋,媽媽仍能讚美孩子是個誠實又有勇氣的孩子,可以坦然把成績單交給父母;而如果孩子藏匿成績單,做父母的也不要忘了,那是因為孩子害怕父母生氣失望,也是一片孩子氣的愛父母的心情,做父母的怎好只顧像抓到賊一樣痛罵嚴罰,完全不領孩子的情、不同情孩子內心的忐忑呢?
父母子女是極寶貴的緣份,父母要放下功利心態,單純以尊重、珍惜生命的眼光注視孩子,才會發現,無論什麼樣的孩子都有不可思議的美好,並自然發出真心的讚美。真心的讚美能感動孩子踴躍成長。
一位母親的遺產
有位母親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
她病重臥床,已到準備後事的階段。
她認真想,如今她衰弱痛苦、動彈不得,什麼都要靠別人,她還能給子女什麼呢?
有一天,她有答案了。她決定「活一天,就給子女一天媽媽笑容開朗的回憶」。
於是,她忍住病痛,總是給孩子溫暖的笑容,還不斷讚美孩子、感謝孩子,直到最後一口氣。
這位了不起的媽媽給了孩子們最佳的生命示範,和生生不息的愛的遺產,後來她的孩子一個個成家立業,生活幸福美滿。
這樣一位媽媽都能給孩子那麼寶貴的禮物,我們怎能以自己一無所有為藉口,吝於給他人溫暖與光明呢?
更何況,一般人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沒有錢,但有力氣;沒有力氣,但有聰明創意。
即使那些都沒有,也有一份成人之美的心意。
就算只是一個支持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溫暖的好話,都可能幫助到別人。
從災病中死裡逃生而心生感謝,是理所當然的,但能為平淡平凡的生活感謝,才是真明理、有智慧。
平凡平淡是真幸福,奢華刺激只是一時興奮,就像天天喝濃茶烈酒咖啡、吃冰淇淋,很快就會膩,而且還損傷健康。
人生的幸福不在有形的物質,也不是變動無常的名利富貴,而是內心的平安滿足。
能由衷欣賞讚嘆平常生活,而且抱著愛心隨時與人分享、為人祝福,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這位媽媽的行動,也許您覺得微不足道,沒什麼了不起,然而,只有真的經歷過人生風浪的人才會知道,能在那人生末路的病床上,靜靜一笑,需要多麼大的定力與勇敢。
因為定力夠,所以才做得了主,不為病痛恐懼抓狂;因為很勇敢,所以才能放下自己的煩惱,在那麼艱難的生死關頭,還想為別人奉獻。
不要說臨終笑不出來,我們一般人平常只要遇到稍稍不如意,就笑不出來了,甚至還到處擺臉色給人家看,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似的。
要做到這位母親的瀟灑慈悲,絕不是光靠知道這樣很好,或說「我也要這樣」,就能真的做到,唯有在平常生活中不斷地練習才行。
練習什麼呢?
首先是縮小自己,再縮小自己,不要老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重要;其次是,盡量給予,再盡量給予,以「給予」而非「擁有」為樂。
毋需擔心縮小自己會失去別人的尊重,其實,仔細去觀察社會的實相,那些習慣自我膨脹的人,終究反倒遭人輕蔑;而那些得到大家由衷推崇的人,也多半是一心為別人服務、從不自私自利的人。
這位母親臨終的精采演出,靠的其實是平常生活中不斷累積的自我修養。
我們不趁平安的現在就開始練習,真等到考驗臨頭,怕只是六神無主,往往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