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屠場 The Jungle
2010/04/06 11:10:53瀏覽1562|回應0|推薦2

屠場 The Jungle 

作者厄普頓辛克萊 Upton Sinclair 生於 1878 年,1902 年參加社會黨,曾對芝加哥的勞工情況進行調查,並據而寫成長篇小說《屠場》(1906),揭露芝加哥肉類加工廠惡劣勞動條件的悲慘生活,描寫立陶宛移民約吉斯路德庫斯一家在美國定居後的悲慘遭遇,以打擊〈工資奴隸制度〉。

從少年開始以稿費為生,體會下層辛酸與社會黑暗,他的早期諸多著作題材均來源於此,比如《屠場》、《煤炭大王》、《石油》、《波士頓》等等,大多指向政治腐敗與經濟壟斷。 

1940 年代,他曾以發表技巧頗為成熟的《龍齒》獲得普利策小說獎。

《屠場》是文藝界揭發黑幕運動的第一部小說,現在我們仍舊談論厄普頓辛克萊的《屠場》,但並非其中的文學特質,而是其人其書引發美國社會的深刻變革。

《屠場》出版後各方面反應強烈,不久就被譯成十餘種文字。

由於書中寫到屠場老闆唯利是圖,把腐爛發臭的肉當作好肉製成罐頭銷售,美國政府被迫通過一些有關食品衛生的法案。

屠場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在這裡,主人公慶幸自己首先不是一隻豬,因為在冷酷的資本主義邏輯下從人到豬的尊嚴都被剝奪到底線,在這裡,他們不浪費任何東西,他們把豬身上所有的地方都派上用場,除了豬叫聲。

最最驚悚的地方則在於最終的產品,在〈五香火腿、紅燜松雞、紅燜火腿〉的炫目名詞包裝之下,實際來源是腐爛得再也不能派任何用場的臭肉,連同地面鏟起的渣滓一道,用來製成罐頭,或剁碎製成香腸,甚至已經生霉、發白,沒人買、又運回來的食品,用硼砂和甘油處理之後,又重新製成正品。

從腌肉車間裡取出的豬肉常常發酸,就搓上蘇打粉,去掉酸臭味,經過化學處理,需要什麼顏色、什麼香味、什麼味道就能有什麼顏色、什麼香味、什麼味道,然後賣到自助午餐櫃台上去。

現實比小說更真實,《屠場》一切細節與故事均來自作者的切身體會,據說他為此曾經在芝加哥的肉聯廠裡和工人們一起生活了七周。

當西奧多羅斯福總統閱讀到這些章節時,正在吃早餐的他大叫一聲,跳起來,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來,又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拋出窗外,甚至,從此傳言總統變為一位素食主義者。

故事並沒有完結,正是因為這些栩栩如生的傳神細節,美國公眾對於食品安全的神經被全面挑動。

小說從寫作到出版都遇到了托拉斯企業的不斷抵制,作者把小說連載在《尋求真理》雜誌後,一度把該雜誌的發行量提高到了 17.5 萬份。

隨著關注度不斷升溫,輿論大亂,一方面是肉類工廠大呼惡意中傷,一方面則是厄普頓辛克萊不斷證明,最終催生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直接影響了美國人生活的各方面。

客觀地說,厄普頓辛克萊並不是第一個揭露肉類加工黑暗,但是他卻在必要的時機以必要的方式觸發了一場必要的革命。

恐怖的食品添加物書中更揭露今天食品工業的黑暗面,諸多哄騙政府與消費者的各式各樣的手段,灌輸許多似是而非、合法化的概念矇騙消費者。

為甚麼今天醫院愈來愈多,仍趕不上病人暴增的需求量?

大家是不是該思考一下,我們吃錯了甚麼東西?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391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