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6 20:35:00瀏覽1479|回應0|推薦1 | |
人體的運作之舞 西醫是由成千上百的標準值建構健康的定義。 身高、體重、頭圍、腰圍都有正常範圍,甚至哪根骨頭的長寬高都有正常的範圍,肝、肺都有正常的形狀,而這些還是變化比較緩慢的;血液中的電解質、微量元素、各種荷爾蒙等等成份變化比較快。 如果上述各種指標林林總總都在正常範圍,這下可算是健康了吧! 你可能是交感神經失調、焦慮症,於是一些無法理解的新名詞就被強加在我們身上。 我們的健檢報告與我們親身的感覺怎會差那麼多? 中醫的脈診可以看到我們的病灶、病因,但是氣終究是個玄之又玄的能量,有什麼能讓我們更容易了解,甚至自行測量、自我評估的指標嗎? 水腫與老化的關係 而大家一再強調的排毒,多是排除農藥、重金屬等等環境污染的毒素,這些毒素如果累積,一定會造成中毒。 可是一些身體衰弱的病人身體變酸,又與這些毒素有何關聯呢? 我們也常聽說自由基──也就是鉀、鈉、氯等必須的離子之外一些其他的離子,尤其是活性高的離子,是細胞病變的元凶,到底身體中有哪些有害的自由基? 最大量的有害自由基又是什麼離子? 毒素、自由基、體質變酸,和水腫有什麼關聯? 1. 心臟無法正常運作,將血由靜脈送回動脈,導致靜脈血壓、微血管血壓都隨之上升; 2. 動脈血壓下降,而降低泌尿系統排除水與鹽的能力; 3. 流至腎臟的血流減少,導至分泌腎素 renin,腎素促進血液中升壓素之生成,引起腎上腺素分泌醛固酮 Aldosterone,最後升壓素與 Aldosterone 直接造成腎臟保留更多的水與鹽。 由於這些綜合現象,造成心臟衰竭者之水腫現象。 其實不止心臟衰竭的病人,只要輕微局部受傷,就會造成局部水腫。 水腫似乎是組織變弱或局部供血不足的共同現象,不論身上有什麼毒素或什麼疾病,身體虛弱就容易水腫。 心臟衰竭是極端的全身供血不足,引起的是全身性的急性水腫。 同理,局部供血不足,就會引起局部水腫。這種水腫是共通性的,只要哪裡供血不足,哪裡就會水腫。 換句話說,自然老化就像是慢性心臟衰弱,心血管系統逐漸老化,而分期地走完急性心臟衰竭的過程。 血液循環之再探 氣血兩虛是中醫對自然產生的衰弱最常用的描述。 氣是什麼?血又是什麼?虛又是什麼? 水腫會發生,一定是水被滯流在組織內,無法順利帶走而造成。 血管把水加上營養品如氧氣、荷爾蒙等引導至身體各部位的組織。這個分佈綿密的血管網以最有效的分配方式,將這些充滿營養成分的血送到每一個細胞。 血管網到了微循環已是一個綿密的網子,散佈在全身每個地方。 如果只看血管而把身體其他組織拿掉,血管就像密度大了千百倍的蜘蛛網,以心臟為中心,最後分佈到全身,共有 30 億的分支。 更大的困難是 30 億個最終極分支要如何固定在身體中。現代的電路、鍵盤、太陽能電池,最進步是折疊式的,可以自由自在地捲起來。 我們身體中的這個網子也是如此精妙,手、腳、腰、頸,都可以打折,可以運動,而且不影響血液的輸送。愈高等的動物,網子中的圈圈愈發達。 這個網子以心臟為中心逐步展開,我們先沿著脊椎骨內側器官一個一個接上來看。 最先是肺,這個風箱負責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同時由於其柔軟,也可成為心臟的避震器,下面接續是肝臟、膽囊、脾臟、胃、腎、大小腸。 每個內臟的基本組成都是由基因決定的。 1995 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三位學者發現,在胚胎發生早期,各種物種的橫切面都被相同基因決定;不論是果蠅、大象、人、老鼠的頭部、頸部、胸部等等,都是由相同的基因決定。 而身體的立體圖像,則需把一片一片的剖面圖,用正確的定位連接起來。 如同我們在地球上要定位,必須要有經度和緯度,身體橫切面便是我們的緯度 (橫)。 但是如果只有緯度沒有經度 (直),地球還是可以像魔術方塊一樣,可經由一軸之旋轉扭得亂七八糟。 而經絡的走向都是縱向,我們因而推測,這些縱向的座標──也就是緯線──是由經絡決定的。 如此一來,由基因定緯度,經絡定經度,就可以把胚胎、每個器官、每個組織定位得清清楚楚,就像在地球上,有了經緯度,就能找到每 1 寸位置。 而內臟的成形也受到這個共振特性的規範。 結果是人肝、狗肝、牛肝、豬肝,其外型長的大同小異;人腎、狗腎、牛腎、豬腎,外型也長得大同小異。 可是肝與腎卻全然不同。 不同物種相同的器官,不僅外型相似,其與大動脈相連的位置也相似。這恐怕不容易只靠基因控管。 「氣」與「血」 運送在這個網子中的是血,而推動血前進的就是氣。 心臟打出強烈的血流,就像發電機產生電流,經過上腔大動脈後強烈的血流轉換升高的血壓。 只要網子內的壓力存在,這個網子中任何缺口,都立刻有血液噴出去。 不同頻率的血壓波與不同器官及經絡共振,就可更有效地將壓力波能量送過去。 其實這就是血液壓力充滿後的必然現象,男性的勃起是最極端的例子。 所有身體的組織只要壓力充滿都會飽滿。 所以中醫望診時,常常會看病患臉上有沒有下陷,或有沒有血色,那都是氣到不到得了的表現。 各種氣的感覺 所以一些所謂氣感──酸、麻、脹、痛等,也只不過是神經系統在缺血或供血充足時所產生的必然反應。 其實慈禧也不是笨蛋,哪有這麼好騙,這個所謂的隱身術不能說是假的;當拳匪發功時,會有一個壓力震波向前發送,站在正前面的慈禧眼睛受此一震,血循環受阻,也就眼前一黑,視而不見了。 所以脊椎骨是大旗竿,骨盆是基座,肩膀是掛線的支架,都非常重要。這些是我們可以很容易就注意到,並且應該加強維護的重點。 當我們想到這裡,就不禁同時要問,血液又是如何回收到心臟來的? 30 億個分支網的運作 於是氧氣、養份就可以穿過微血管薄薄一層的細胞,再穿過各個細胞的細胞膜進入細胞,提供補給,同時將廢料、廢氣收集起來。 細胞與微血管之間,間隔著幾個 Ao 的細胞間隙。 靜脈是動脈的影子,或說是動脈鏡中的影像。 30 億個分支從這裡逐漸回縮,最後回到心臟的右心室來。 靜脈是廢料廢氣的回收之途,與動脈幾乎完全對稱。這回收的過程,難免有漏網之魚,那就靠淋巴系統來回收了。人體中,血液大約 70% 都在靜脈,只有不到 30% 的血液是在動脈。 血的總重量約為體重的 1/10,所以 60 公斤的人,約有 6 公升的血,而其中 這個分配看似效率很低,70% 以上的血放在沒有用處的靜脈中,其實這也是節省能量的做法。 動脈的這個網子是利用共振以達最高效益,但到了靜脈端,能量已消耗殆盡,主要依靠防止回流的瓣膜,其推動回流的動力,就依靠靜脈附近肌肉皮膚等等之運動或震動來推動血液,由一個瓣膜回流到下一個瓣膜。 就像船在運河中,要由低水位的海面流向高水面的海面,只能一小段、一小段的調整水位,造成局部的水位差。 這個設計之下,船不需要動力,只要移動柵欄(瓣膜)即可。 但是卻要有很多的水(血液)。 如果不多存放些血液在這裡,靜脈的回流就很容易中斷,心臟如果沒有血液回流進入右心室,那可是死路一條。 如要節省血液就必須增加動力,把血液由靜脈壓回來,這樣心臟可能需要 10 倍的功率。 在節省能量與節省血液的兩難之間,演化選擇了節省能量,由此看來節約能量在演化上是最優先的選擇。 飛機、汽車燒的是油,助燃的是氧,廢氣是水及二氧化碳。一輛車子要順利運作,要有送油的管道、送氧的管道,燃燒的引擎產生能量之後,要送去運轉車輪,並清除產生的廢料,好讓以後繼續注入油、加氧、再燃燒,產生源源不絕的能量。 這話怎麼說?人的手或腳,都是由肉、骨做成的,這些看似不同的東西,卻都是由細胞演化的。 但是,演化了那麼久還是沒有鐵生成的手、鈦生成的腳,由此看人體是簡單多了。 但是人的每個細胞都是有生命的單元,同樣要送油、送氧、燃燒、排除廢料,否則就不能生存。 而人體又是數以億計的生命單元體細胞所組成,這些單元體有相同的基因,卻又特化成不同的功能,如此看來又比機器複雜多了。 循環系統本身的能量是由心臟產生,再由心臟經動脈送到身體各細胞,這在《氣的樂章》已有描述,不再贅述。 本書的重點不是氧氣、燃料如何送到細胞,而是燃料燃燒之後廢料如何回收。 人體的排廢料系統 就像垃圾回收車、污水下水道一樣,這可不是都市光鮮亮麗的一面,但卻不可或缺。 如果我們是健康的,當然一切都好,但是,如果我們不是那麼健康呢? 二氧化碳是毒 這大大提高了氧氣與血紅素的結合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紅血球的送氧能力。 但是二氧化碳是如何回收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氧氣放出後,二氧化碳就取代了氧的位置,與血紅素結合」,然後被紅血球循著靜脈帶回心臟來。 真的是如此嗎? 二氧化碳是三個原子的分子,比氧分子兩個原子的分子大得太多了,怎能擠進血紅素並與鐵原子結合呢? 大家都聽過一氧化碳中毒,一年之中台灣總有十幾起這類意外。 一氧化碳也是二個原子的分子,而碳原子比氧原子小一點點,所以一氧化碳與血紅素中的鐵原子的結合力非常強,其至比氧氣還強。 因為一氧化碳中毒是非常危險的,即使氧氣比一氧化碳多,血紅素還是會滿載一氧化碳而失去攜帶氧氣的能力。 如此一來,雖然提供了高濃度氧的空氣供病人呼吸,如果血紅素都被一氧化碳佔滿了,還是無法上車,經由動脈血管送到各種組織去,組織也就因此窒息而死了。 就像汽車要有排氣管一樣,身體也要有排氣管。 汽車的廢氣一定在引擎的燃燒室中發生,所以只要在引擎處接個管子,引導廢氣到車子後方,排出去,就大功告成了。 因此這個系統要設計得比較像下水道系統,各家要有分管,逐漸接到大管,再接到主管才處理,放流。 在人體中對應的是靜脈系統,將細胞中的廢物收集、回流,送回心肺處理後,可不是放流,而是再生,重新注入氧氣及補給品,又回送到數以億計的細胞去。 一個好的污水系統,廢料要先經過處理,才能送入下水道,以提高效率減少阻塞。 酸水的形成 二氧化碳有這麼可怕嗎? 二氧化碳是人體中最大量最普遍的廢氣。 排毒!排毒!!排毒!!!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