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衰老是個被社會集意識灌輸的錯誤概念
2015/05/08 08:20:08瀏覽379|回應0|推薦0

 

人們到了四五十歲,開始追憶往昔,談論退休生活,儼然已經飽經滄桑,不勝唏噓。難道我們真的老了?

來看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艾倫朗格教授的文章《專注力是與歲月對抗的力量》:

朗格教授今年 63 歲,酷愛網球,年輕時曾經因摔斷腳踝,醫生說她再也不能打網球了,但現在她雙腿健康,仍然在打網球。

 

我們可以控制健康和快樂,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我們很容易被僵硬的世界觀、約定俗成、慣例、偏見或者刻板印象而不假思索、想當然爾地先入為主。

我們在歲月面前,真的無能為力嗎?有可能返老還童,將人的心理時鐘倒撥20年嗎?

她集 30 的研究與實踐創造了《可能性心理學》:

面對未來,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能變成什麼,但人人皆有可能成為被羨慕的「長青樹」!而核心概念則是〈專注力〉。

專注力,是需要在每一個當下思考一下「我在做什麼?」

「我是怎樣反應的?還有沒有別的選擇?」

換言之,專注力就是要時常去留意新的事物、積極尋找差異,讓自己對人和環境重新敏感起來,向新的可能性敞開,形成新的視角。

在一部即將開拍的好萊塢新片《倒時鐘》中,詹妮弗安妮斯頓演出朗格教授,電影主線是她在 1979 年做的〈時空膠囊〉實驗。

她和學生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佈置得與 20 年前一模一樣,然後邀請 16 位七八十歲的老人,8 人一組,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讓他們在〈時空膠囊〉生活一個星期。

七天裡,老人們都沉浸在 20 年前的環境裡,他們都被要求更加積極的生活,沒有人幫助他們穿衣服或攙扶走路。

唯一的區別是,〈實驗組〉的言行舉止必須「活在 20 年前」,而〈對照組〉是用懷舊的方式談論和回憶 20 年前發生的事情。

實驗的結果是,兩組老人的身體素質都有了明顯改善。

實驗前,他們幾乎都是家人陪著來的,老態龍鍾、步履蹣跚。

一周後,他們的視力、聽力、記憶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血壓降低了,步態、體力都有了明顯改善。

相比之下,〈實驗組〉進步更加驚人,他們手腳更加敏捷,智力測驗中得分更高。局外人看他們實驗前後的照片,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實驗證明,老人們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輕了 20 歲,於是身體便做出相應的配合。

 

衰老是個被社會集體意識灌輸的錯誤概念

老年人的虛弱、無助、多病,常常是一種習得性無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過程。

比如說人老了記憶就一定衰退嗎?答案不是絕對的!

真正抑制我們潛能的是我們身處一個厭棄老年的社會。

我們固執地認為衰老和能力減弱有必然的聯繫,這種思維極具殺傷力。

如果我們拿回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由自己決定娛樂節目、自己照顧房間裡的植物,就會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顧的老人更加快樂、年青和長壽。

年齡是個人為數字的幻象,忘掉年齡的人就駐在青春歲月!!

媒體的報導中,不乏 86 歲的老人溜冰、68 歲的老人當 DJ98 歲的老人跳傘、78 歲的老人滑水等等,這些人的共同特點幾乎都是從六十歲以後才開始嘗試並堅持練習,他們沒有被年齡所嚇倒,沒有被很多的定式思維所束縛,活到老,學到老。

這樣說來,〈專注力〉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意味著存疑和追問,從傳統、權威、成見、約定俗成中向自己問一句:「真的嗎?」

一旦我們看清自己是如何被束縛在文化、範疇、語言和思維模式的陷阱裡的時候,就會發現,健康和快樂是我們可以控制的,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祝願天下年邁的父母忘掉真實年齡,啟動專注力,開心於「當下」,永遠健康、快樂、長壽!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22907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