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3/20 23:01:50瀏覽276|回應0|推薦0 | |
1.大智慧: 大智慧不僅僅是聰明或智慧,是能深刻洞察萬物本質的智慧。 幫助我們理解萬物都是因緣而生; 因緣而滅;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 2. 破執著: 《心經》教我們放下一切執著,對自我,對外在事物的執著。 只有真正放下心靈才能自由,才能看到事物的真實面目。 3. 到彼岸: 彼岸就是超越煩惱和苦難的境界,《心經》告訴我們, 通過智慧的力量可以跨越生死限制。達到心靈的自由和解脫。 4. 大自在: 當我們實現前三點之後將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自在和自由。 是心靈徹底釋放,在任何情況下保持內心平和和喜悅。 《心經》就像是一本指導書教我們如何理解萬物的本質, 放下執著,從而獲得心靈的自由和解脫, 最終達到心靈的大自在。這種智慧非常深奧, 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和體驗,才能真正理解獲得大智慧。 1.大智慧: 大智慧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覺醒智慧, 就是發現一切都從我們的起心動念中幻化出來的相。 一念一眾生,一花一菩提。 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 77 49 天後悟道, 他說的第一句話是: 人人皆具如來智慧的相,只因執著而不證悟。 說人人都有般若智慧,但是被我執障礙了; 被眼耳鼻舌身意障礙了。 般若智慧是我們內在固有的屬性,是一種純淨無瑕的智慧, 自然而然從我們的本性中流露出來, 超越對與錯、是與非的二元對立; 展示一種最真實、最純淨的狀態; 具有無限應用可能,指引我們走出苦難達到彼岸。 所以不具備般若智慧的人就無法參透,無法證得圓滿; 具備般若智慧就能破解五蘊>>眼耳鼻舌身意>> 給我創造的幻象,以及破除五蘊帶來的一切執念! 在佛法中,般若智慧的地位無可替代! 因為它使我們能理解萬法的{緣起性空}, 幫助我們破除對自我和世界的錯誤執著、清除>內心障礙。 正是通過般若的力量佛陀和菩薩才能成就利益眾生的大業。 《心經》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佛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 是究竟圓滿的境界,沒有般若智慧就無法達到這個境界, 普通人更無法理解心經。 2破執著 就是打破圍繞自己建起的那堵牆,超越生活的種種限制。 有些是我們從很久以前的,有些則是生活中開始積累的。 因為我們的感官和外界事物接觸而產生的種種歧視和執著, 久而久之就變成深深的痕跡和障礙。 《心經》教給我們的重點就是: 觀自在菩薩在深入修行般若智慧時,就看到五蘊都是空的! 理解了這個,就在破除執著。 五蘊就是構成生活和存在的基本元素,包括我們的身體、感受、 意識、思考和行為。這些都在不停變化,沒有一刻是靜止的, 雖然五蘊是我們生存和生活的基礎,但我們又不能依賴它們。 生活的內容和形式雖然千差萬別,但都是表現形式, 因此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心經》一開始就提醒我們要正確理解生活真相。 《心經》的觀自在菩薩,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就是用般若的智慧看透生活的本質,理解生命的局限性, 其實可以打破,真正的空就是指涅槃的狀態。 〈照見五蘊皆空〉概括了佛法的全部!既包含修行方法, 也包含理解的深度。且告訴我們這一切都和生活緊密相關。 學佛修行就是要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和煩惱。 如果離開現實生活,是找不到答案的。 無數佛教經典和祖師大德都強調修行要落實到當前這一刻! 通過觀察和修行就達到〈五蘊〉和〈空〉合而為一! 就像: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達到〈精神和物質、煩惱和菩提、生死和涅槃〉不分的境界, 只有將禪修〈空性〉和〈五蘊〉完美融合,達到高度統一狀態, 才能真正實現內心的淨化,轉化我們的煩惱。所以, 《心經》的第二個要點就是破執著。破執著不是抽象概念, 而是非常具體的,必須從現在這一刻開始做起,放下一切執著, 展現清澈透明的智慧,便是我們嚮往的彼岸>>涅槃的境界! 認識觀察的智慧和被觀察的真理之間沒有分別,就是涅槃。 3到彼岸 因此,彼岸是心到達的地方,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 存在於心念的瞬間,一念之間的頓悟能讓所有眾生即刻成佛! 〈般若〉可理解為一種深遠的智慧,揭示所有事物本質的空性, 是超越一切對立、無為而無漏的智慧。 般若波羅蜜即指引我們達到彼岸>>生命的解脫和涅槃的實現。 真正理解萬法緣起性,空的智慧, 是觀察五蘊皆空來體會佛法的六波羅蜜,六種達到彼岸的方法, 般若波羅蜜領先其餘五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五種輔助其後,正如盲人需引導。般若波羅蜜即修行的明燈。 以避免迷失方向,把生死視為此岸,涅槃視為彼岸! 煩惱則是我們要渡過的河流,借助般若的智慧, 可以穿越煩惱的河流,從生死的此岸抵達涅槃的彼岸。 過程完全發生在當下!只有在當下一念完成修行, 才真正時時刻刻有證量,時時刻刻受用。 如果把一切寄託在死亡以後,永遠不會受用, 永遠不會有證量!而且修行的信心也不容易建立起來。 4大自在 如何超越生死,解開煩惱之結? 關鍵在於如實觀察萬法緣起性空。 認識一切法的非常、非無常。 超越所有對立,也不執著任何觀點。 無論是有我無我或斷常之爭,同樣會成為障礙。 涅槃本是人人皆有的境界,僅因煩惱而未能顯現。 重要的是觀察到萬法的真實本性>>從本而來的不生不滅。 我們內心達到無煩惱、生死涅槃不二的清淨狀態。 在這一刻沒有生死可了,沒有涅槃可求, 只有當下的真實,當下的自在。 這就是般若波羅蜜的終極體現,也是修行的最終圓滿。 破除一切執著,到達心靈彼岸,體驗真正的自在自由。 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境界。 我們的生命就像是在不停轉圈被業力推著走, 讓我們在不同階段之間轉換,自己卻控制不了。 菩薩通過修行理解生命真相就學會控制輪盤的秘訣, 這些都是變化無常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實在。 像菩薩修行看透真相,意識到它們沒有固定的自性, 我們擺脫輪盤獲得真正的自由。這種能控制自己生命的能力, 就是受生的自在,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看透生命本質, 慢慢獲得自由選擇生命方式的能力。 讓自己的心走向菩提的道路,朝清淨和進步的方向發展, 就能真正掌握心的自由。 只有真正瞭解了心才有可能去引導它、掌控它。 普通人缺少深刻智慧,難以達到真正的自在。 而菩薩領悟到空性的智慧,能自由運用無漏智慧,講法教人。 實際上是菩薩特有的境界,是他們生活的方式。 我們觀自在度一切苦厄,就能獲得某種相對的自在, 並不是大自在。遠離顛倒夢想、心無掛礙、無有恐怖, 才獲得壽自在、生自在、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 那才是大自在。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