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另一種《牧牛圖頌》之二
2007/07/05 20:58:44瀏覽519|回應1|推薦9


紅卍字會太上老祖太乙老人乩畫賜勉浦化

 

 

《牧牛圖頌》            【明心 give me 5 Godnews 心想識塵 彙報】

=====================================================

佛說四十二章經                 後漢摩騰、竺法蘭 共譯

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

佛遺教經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墬於阬埳。如被劫賊,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

=====================================================

牧牛即調心,調習吾人久積之習氣,是佛教北禪修行之法門,屬於漸修之實踐工夫,強調自我淨化、自我轉化、自利、自覺、及自我完成的歷程與目的;南禪雖主張頓悟,強調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但並不排斥漸修的自我淨化的修行工夫,何況自家的生命若不能淨化,如何能淨化他人的生命呢?

  關於調心《易經》中曾言「君子卑以自牧」,此中之牧,即調整、自我規範、自我軌律之意;佛教《遺教經》也說:「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放逸,犯人苗稼」中的牧牛,更是守身格心之工夫,如牧童之牧牛,勤慎約束,不讓其放逸,犯別人田稼;馬祖禪師問石鞏:「汝在此何務?」答曰:「牧牛。」又問:「牛作麼牧?」答曰:「一回入草去騫鼻拽將來。」牧牛之義,也首重修持,不使縱逸;佛學之「五明學」中,包括內明、聲明、因明、醫方明及工巧明等,也以內明為首要,旨在自我修持,自我人格之完成為終極目標。

=====================================================

  相傳為元代普明禪師所作之《牧牛圖頌》,共十圖,按修行之次第,計有(一)未牧第一(二)初調第二(三)受制第三(四)迴首第四(五)馴服第五(六)無礙第六(七)任運第七(八)相忘第八(九)獨照第九(十)雙泯第十。牛之未牧,猶人之未修,倘若偶一迴首,便欲牽制,正如牧童出現,尋得牛之蹤跡,於是以芒繩導之於正軌,故牧牛圖之前四圖,是初學入門之四種過程,而馴服、無礙及任運則是學養工夫,初階後的轉機三過程;馴服即馴伏,息其奔馳散亂之心;而無礙與任運,類似孔子所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之工夫,自「未牧」至「任運」、「無礙」屬於研練修習之可見工夫,是有名言可說,有文字可表的,自「相忘」經「獨照」到「雙泯」等最後面三個境界,則非言語文字可以詳釋,非自身「親証」、「會証」不可,屬於五明學中的「內明」,歸於自心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整個「牧牛」調心之精義。

=====================================================

所謂「牧牛」,乃明心見性後之「保任」工夫。此「牛」亦即六祖之「我有一物……。」為宗門「知有」之來源。

或問,既已見性,斯即成佛亦,更牧牛則甚?須知「理雖頓悟,悟乘並銷;事須漸除,因次第盡。」所謂「隱隱猶懷舊時嫌」。無始習氣,何能頓盡?況曰:「十月懷胎,三年溫養」,自牧之功豈可輕忽?雖然如斯,若是過量的大人,「知得是般事便休」,更無許多絡索也。

唐以前宗師相承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遜至以後,根器日劣,信心日薄,不得不出之以門庭作略,而禪風墜矣。圓悟、大慧稍稍提振,便見人才輩出,究宜如何,大堪深思。

=====================================================

普明禪師牧牛圖頌導師註解                 耕 雲 先生講述

未牧第一

初調第二

受制第三

回首第四

馴服第五

無礙第六

任運第七

相忘第八

獨照第九

雙泯第十

 

所謂「牧牛」,乃明心見性後之「保任」工夫。此「牛」亦即六祖之「我有一物……。」為宗門「知有」之來源。

 

或問,既已見性,斯即成佛亦,更牧牛則甚?須知「理雖頓悟,悟乘並銷;事須漸除,因次第盡。」所謂「隱隱猶懷舊時嫌」。無始習氣,何能頓盡?況曰:「十月懷胎,三年溫養」,自牧之功豈可輕忽?雖然如斯,若是過量的大人,「知得是般事便休」,更無許多絡索也。

 

未牧第一

猙獰頭角恣咆哮

奔(原文為三個「牛」)走溪山路轉遙

一片黑雲橫谷口

誰知步步犯佳苗

 

導師註解

參禪參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時,不可退心,須知凡事到極處,就會有個「反」出現。不但「物極必反」,須知理極也一樣會必反,而綻現出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來。事實上,如果不能窮溯到一切理事和生命的源頭而親證大宇宙的實相,又如何斷得了惑而澈了?然而惑雖斷而乏保任之功,則習染依舊,十九自陷於「豁達空」,流於狂禪。豈不大可畏哉!是悟後起修,必不可忽。

 

初調第二

我有芒繩驀鼻穿

一回奔競痛加鞭

從來劣性難調治

猶得山童盡力牽

 

導師註解

牧牛之道,須「允執厥中」,無過不及,恰到好處。急不得,急則成執,忘不得,忘則走失。總之必須堅持秒秒盯牢,步步中道,牛方易於調伏。否則一存姑息,牛乃難制矣。

 

受制第三

漸調漸伏息賓士

渡水穿雲步步隨

手把芒繩無少緩

牧童終日自忘疲

 

導師註解

調伏既力,牛漸上路,稍稍管帶,即中規矩矣。從此但莫放縱,可保無失。

 

回首第四

日久功深始轉頭

顛狂心力漸調柔

山童未肯全相許

猶把芒繩且系留

 

導師註解

回首者,時時思憶來時路,迥非昔日舊行履之謂也。若不回首,如何出塵?其悟後迷者,蓋緣渾忘本來,昧卻初因之過耳。

 

馴服第五

綠楊陰下古溪邊

放去收來得自然

日暮碧雲芳草地

牧童歸去不須牽

 

導師註解

此則保任功深,生處漸熟,熟處漸生,舊習漸消,性功斯顯。已見變化氣質之明效矣。

 

無礙第六

露地安眠意自如

不勞鞭策永無拘

山童穩坐青松下

一曲升平樂有餘

 

導師註解

調伏既久,舊習殆盡,自在優遊,咸契中道。從此「發而皆中節」,不勞心力,「自然合他古轍」,洵可慶也。

 

任運第七

柳岸春波夕照中

漫煙芳草綠茸茸

饑餐渴飲隨時過

石上山童睡正濃

 

導師註解

前者「一回入草去,驀鼻牽將來。」而今仰首低頭,舉足下足,無不合道矣。初初時慮走失,而今趁亦不去,殆臻不退轉者歟?

 

相忘第八

白牛長在白雲中

人自無心牛亦同

月透白雲雲影白

白雲明月任西東

 

導師註解

牛牧我?我牧牛?牛即我,我即牛。彼此相忘泯行跡,「雲在青天水在瓶」。相契既深,心心相印,因相融而相忘矣。

 

獨照第九

牛兒無處牧童閑

一片孤雲碧嶂間

拍手高歌明月下

歸來猶有一重關

 

導師註解

無人無我亦無牛,無心無事有何求?從此不相繩頭弄,自在遨遊樂無愁。

至此真個「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矣。

 

雙泯第十

人牛不見杳無蹤

明月光含萬象空

若問其中端的意

野花芳草白叢叢

 

導師註解

人牛雙泯,理事不存,一真法界,法界一真。此是大圓滿,亦名大涅槃——真常、真樂、真我、真淨。

 

唐以前宗師相承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遜至以後,根器日劣,信心日薄,不得不出之以門庭作略,而禪風墜矣。圓悟、大慧稍稍提振,便見人才輩出,究宜如何,大堪深思。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dnews&aid=1070937

 回應文章

法明--飛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深澳
2007/07/07 11:09

如題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godnews) 於 2007-07-07 18:30 回覆:
不  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