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6 17:46:20瀏覽676|回應0|推薦2 | |
你是否戰戰兢兢深怕下個「中國製」品傷害我們和家人 不甘心淪為「中國製」底下的試驗品的你 是否應該真正去理解中國在你我生活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如果沒有中國製造,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會更好、更健康?還是更昂貴、更麻煩? 為了找出答案,資深財經記者 Sara Bongiorni ,勇敢展開了這項有趣的生活計畫:用一年的時間,來抵制所有中國製造的產品。看看生活中假如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沒有來自中國的廉價日用品,沒有來自中國代工的高檔玩具,沒有美國業者前往設廠後回銷的運動鞋,我們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在經歷了這場充滿著探險性質的計畫後, Bongiorni 完成了這本掀起全球媒體熱烈討論的著作。從路透社、美聯社、紐約時報到波士頓環球報,紛紛轉載與訪問 Bongiorni ,試圖讓讀者一窺:沒有中國製造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 之所以會想偷窺,是因為「中國製造」的滲透力實在太驚人,大家都看見它正朝著整個地球鋪天蓋地而來。這個全球如今最熱的關鍵詞,過去是廉價品的代名詞;前不久才代表著經濟奇蹟,象徵著未來的經濟強權;然而近來,卻有點急轉直下,成了一種意味著「威脅」與「危害」的概念。從海產、玩具到成衣,中國製造愈來愈讓人又愛又怕。 愛的原因很簡單,當然是它們的廉價。但怕,理由就比較複雜了。 首先,是消費安全。中國製造的食品不衛生,中國製造的輪胎不安全,中國製造的玩具有毒,中國製造的藥品有假。從紐西蘭到新加坡到美國,中國製造品如今彷彿成了四處遭到通緝的殺人兇手,有的被稱為黑心產品,有些被要求下架銷燬。 讓人怕的,還不只是這些毒牙膏、毒玩具、毒海鮮、毒成衣。人們也在擔心著,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享用這些便宜商品的同時,我們到底還付出了什麼代價?有些代價,我們是清楚的,例如,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家,產業紛紛外移,大量勞工失業。但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代價是我們還看不見、想不到的呢? 還有,這些廉價商品的背後,是否躲著什麼樣的強權野心?所有國家的街道、賣場、超市、百貨公司全都充斥著中國製造,是所謂的全球化理想國面貌的展現,還是有什麼樣的政治陰謀潛藏其中? 是的,中國正在反擊。全球排山倒海而來的「反中國製造」聲浪,不僅關係著中國企業的未來,也威脅著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如今一方面回頭要求企業的品質控管,一方面努力在世界媒體上大作公關,希望能有效降低西方世界對於中國製造的疑慮。 不過,中國也許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Bongiorni 在她一家人所經歷的「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中就發現,儘管中國在你我生活中的某些部分,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拿掉中國,等於失去所有,然而在有些層面,中國卻也是脆弱而遙遠的。若非親自走一遭,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國在你我生活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怎麼樣,你要不要也試試?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Go書去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