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到了 才有公平正義
2011-07-20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101/112011072000131.html
軍公教調薪上路二十天,朝野不約而同提出了調高「老農津貼」的主張。在景氣回春、軍公教調薪、中低收入戶照顧增加之後,這項訴求無疑是具有相當正當性的,但為何社會公平正義總是只在大選前出現?
翻開老農津貼修法的歷史,從民國八十四年立法以來,每一次修法加碼都可以對應到一場立委或總統選舉,幾乎可以說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選舉法案」。
台灣從事農漁家庭人口三百餘萬、佔總人口十五%左右,這些人長年來在經濟上相對弱勢,尤其台灣加入WTO之後,更是以自身的損失來換取台灣整體的經濟利益。近年來雖然開始出現高經濟價值的農業型態,但進入的高資金門檻,卻是多數農民根本無力負擔的。
近來農地徵收、果賤傷農的事件接連引起社會大眾關注。類似的問題之所以不斷重演,其實是過去無分藍綠執政時,對於農村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整體配套的規畫,苟且敷衍了事,只能在一次次選前讓加碼「老農津貼」的舊戲重演。
政治的本質是資源的分配。長期弱勢、委屈的農民和農業,理應得到更多的關照和扶持。但令人遺憾的是,藍綠兩黨目前的作為,卻還都充斥著「救選票」的思維,而沒有「救農業」的想法。
藍綠兩黨都必須體認,台灣的民主發展早已過了那種給糖、給資源就足以當選的階段。當年推動老農津貼立法的「老農派」立委,最後還是有多人無法連任。不願正視農村的問題、解決農業的困難,是不可能真正獲得農民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