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品牌 難抵 社會奸商風氣? 【台灣的改革】環環相扣 2011/5/28
2011/05/28 11:16:52瀏覽922|回應2|推薦1

參考文章【在台灣 不做奸商 無法競爭!?】 午睡枕抽驗 標示全不合格  2010/6/16

【品牌 難抵 社會風氣?】不做奸商(加塑化劑)  無法競爭!?

【官格  難抵 政府風氣?】不睜隻眼, 閉隻眼,長官為首 無法升官!?

【第四權 難抵 媒體風氣?】 黨政軍媒體大融合環境下,避報導 政府核心問題根源; 趨吉避凶!?

>>>>>>

風氣造就了奸商、貪官...

風氣不是一天造成的...

沒有改革 風氣不會自己變好...

制度不改 不算改革...

獎懲顛倒一堆貪官及高官 不換,不會有真正好的制度產生...

領導者 不真正改革 ,獎懲顛倒一堆貪官及高官 根本不會換...

領導者不擺脫 透過大財團及政黨的政治獻金,才能當上領導者的回報互惠心態,放棄個人權及利的追求,領導者 不會有真正改革...

媒體 黨政軍大融合環境下,避報導 政府核心問題根源; 趨吉避凶!?

台灣的改革 其實是陷入環環相扣 環境下 ...

****************

品牌商要負起更多的食品安全責任
【經濟日報╱社論】 2011.05.28


由飲料食品添加工業用塑化劑引發的毒食品風暴愈演愈烈,各大知名廠牌紛紛中箭,影響範圍甚廣,各界多將矛頭指向罪魁禍首昱伸公司,並主張加重刑責。為這起風暴善後是當務之急,但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可能更為關鍵。我們認為,台灣食品安全制度的改革,須嚴肅思考兩大課題,第一是增加品牌商的責任,第二是強化跨制度的協調統合機制。

 這次事件的起因,是原料供應商在增加產品賣相的起雲劑中,添加了簡稱為DEHP的工業用塑化劑。DEHP因重則可能致癌,輕則有損生殖力,早被環保署列為第四類有毒物質,受到管制;澳洲去年甚至直接禁止玩具類產品使用,以避免兒童接觸後誤食的風險;直接添加於食品中,更是匪夷所思。但如此荒唐之事,卻發生在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的台灣,更是令人痛心。如今,除積極清查回收外,各方亦要求嚴懲黑心源頭昱伸公司。

 昱伸的行徑理法難容,但更須深思的是,消費者購買飲料食品時,只知廠牌口味,卻無從知曉昱伸的存在,更難從飲品包裝上,得知其複雜的食品產製供應鏈中,竟有這些黑心白心的協力廠商存在。換言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賴與信心的建立與重塑,關鍵向來在品牌商,而非如昱伸公司這種產製鏈中的小蝦米。但是,在現行食品安全管理法的架構下,品牌商的責任除下架回收外,對於違法添加的法律責任、消費者求償,乃至於安全監管體制強化等事項,即使有消保法無過失責任做最後防線,卻仍有灰色地帶;而昱伸公司員工六人,資本額僅500萬元,根本無力負起任何法律責任。更重要的是,若現行制度不改,這種小蝦米做殺頭生意的事件仍難根絕。

 因此,食品安全防衛體系的強化目標,非僅是嚴懲昱伸這類的惡行,而是要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其中關鍵,除了行政部門有效的監督管理,更在於食品品牌商責任的強化及明確化。目前食品安全的維護,除了事前管制,主要仰賴事後查察,但食品類型千變萬化,數量不斷增加,只有行政官員的努力絕對不夠。相對的,品牌商具有消費者欠缺的食品產製專業知識,了解各種原物料及添加物成分,將品牌商的把關列為食品上市前的最後防線,才是杜絕類似事件的上策。

 然而,品牌商的責任若僅仰賴自律自治,亦有不足之慮。在法律責任不明確時,品牌商是否已盡注意義務,進而得以免責,仍存有解釋空間;這次事件爆發後,理應善盡注意義務的品牌商竟是表示意外與震驚。目前衛生署已在推動「食品安全管制系統」及「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做為食品製程管理基礎,但這次事件凸顯出這些制度的不足,品牌商責任是否應以法律予以明確規範及提供誘因,亦值得思考。

 這次事件也顯示,我國對毒性化學物質的管理體制,以及食品安全管理體制之間,需要加強橫向合作與協調。DEHP被公告為第四類毒性物質,是環保署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的授權而為;而依據該法,此類有毒物質的運用及釋放量,須定期製作紀錄並申報。

 很顯然,昱伸公司絕未據實申報其用途,過去五年環保署也不曾察覺其異常。至於管理食品的衛生署,則未曾將被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與食品安全檢驗項目做交叉比對的抽驗。抽驗自會增加成本,但具一定警示作用,兩制度間的統合應有可檢討及強化的空間。

 這次毒食品事件的影響很可能是隱性、長期的,消費者的信心更需要公私部門合力重建。因此,期待政府依據「越靠近消費者,責任越高」的原則,讓我國的食品安全防護體制更完善。

【2011/05/28 經濟日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5262711
 引用者清單(2)  
2011/06/06 01:32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連罪、「廖伯」】 台灣改革上的鎖鏈 2011/06/06
2011/05/31 08:39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為黑心施政 獲利商!?】 政府不嚴刑 重罰 亂加塑化劑 2011/5/31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食品界被兩名學徒打敗之恥?
2011/05/31 21:54

D-day:食品界被兩名學徒打敗之恥
【聯合報╱社論】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369646.shtml
2011.05.31

今天是D-day,衛生署訂定的「黑心起雲劑終止日」。飲料、果醬、果凍、膠囊及粉狀等五大類疑慮食品若未附檢驗證明及切結書,均不准販售。但依最新進度,化粧品類也宣告淪陷了指甲油、香水兩區,戰線仍在延伸。

 這次起雲劑風波,已知有兩百多家廠商、五百多件商品遭黑心塑化劑汙染,不僅食品界慘遭重創,消費者受害情形更難以估計。最令人扼腕的是,禍首的「昱伸」和「賓漢」兩家企業負責人是師出同門的學徒,兩人憑著卅年前學得的一身「調毒」手藝,竟能瞞天過海騙過許多標榜「生技」、「養生」的知名企業,將有毒黑心產品源源不絕餵給消費者食用。這真是台灣食品界的奇恥大辱。

 昱伸和賓漢負責人接受偵訊時,都推稱「過去師父就是這樣教的」,一人更狡辯「東南亞的人來台不會水土不服,因為他們吃的東西更毒」。表面上,兩人看似只是無知;實際上,從其變更配方、篡改名稱的作為,可看出他們都有明知故犯的惡意。這種以危害同胞身體來牟取個人利益的商人,卻把責任推給師父,真是人性的淪落。

 一個黑心師父,調教出兩名黑心學徒;但放任他們為害如此之大的,卻是許多把關人失職所致。維護食品安全,原本不能只委諸業者的良心及道德,而是要靠科學技術驗明鑑真偽,並透過行政體系的層層把關機制,堵住惡意的洪流和無心的漏洞。這兩百多家廠商在推出自己的新產品時,照理說一定要經過各種效果測試及成分分析,但為什麼五年多來沒有一家廠商發現自己產品中有毒性化學物質?

 普通的飲料也就罷了,許多「中鏢」廠商是以生技、養生、促進發育為號召的產品。這類企業,理應有更先進的研發設備,有更精密的檢驗儀器,以及更嚴格的把關機制,以確保購買其產品的消費者能夠受益。不少知名大廠更在宣傳中誇稱雇用了多少碩、博士從事先進研發、做過多少回科學實驗,證明自己的產品確實有效;結果,他們卻把毒物餵進消費者肚裡。兩百多家現代化廠商一同栽在有毒起雲劑裡,無數碩博士同敗在兩名黑手學徒手下,證明食品企業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已極薄弱,這是令人擔憂的事。

 不止食品業的科學化驗破功,衛生體系的專業把關也形同虛設。遭汙染的五百多種飲料食品,上市前一定需送樣給衛生部門化驗;其中只要有一名檢驗員具有足夠認真的精神,這個案件就不必等五年才被發現。遺憾的是,我們連期待五百分之一的機會都成奢求。再說,塑化劑雖僅列為第四類毒物,依法也要申報流向;卅年來只要有人追蹤昱伸和賓漢的供銷紀錄,即可發現毒劑被摻入食品,但這裡卻是一頁空白。更可議的是,揭發此案的女英雄著手調查此案時,還出現署內化驗儀器不敷使用的糗事。衛生署從食品法令、執行力、到檢驗設備都還留在上個世紀的標準,如何承擔得起現代食品的維安任務?

 對台灣品牌而言,這次事件是一項嚴重的警訊。在兩岸的競爭中,台灣企業一直以自己產品的高品質自豪,認為「台灣製造」就是品質優良的保證。如今,大家卻看到大批台灣食品從大陸賣場被下架,大批台灣食品被堆在大陸各地港口無法進關,這景象情何以堪?

 兩個黑心老闆汙染了台灣食品界半壁江山,誠罪不可恕;但他們戳破食品檢驗形同虛設的面具,是更值得潛心反省的事。包括行政部門的把關不力、食品界的利益掛帥與敷衍了事、食品立法與社會脫節,乃至藍綠惡鬥導致公務員專業精神的萎靡,都是幫助昱伸和賓漢毒物流散的共犯結構。今天這個D-day,我們的任務不僅要掃除塑化劑,還要找回失去的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廿一世紀的食品被黑手學徒玩弄於股掌,是台灣之恥。而我們要對付的敵人,絕不會只有塑化劑一樣!

【2011/05/31 聯合報】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環環相扣] 塑化劑風暴 掀開食品界共犯結構
2011/05/29 16:21
社論-塑化劑風暴 掀開食品界共犯結構
2011-05-29 中國時報 【本報訊】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1052900256.html
 近日爆發的塑化劑事件,彷彿掀起食品界蝴蝶效應。

 新北市一家昱伸香料公司違法使用「塑化劑」(DEHP)製造起雲劑,結果造成至少一八六個廠商受到牽連;百萬罐運動飲料下架、四萬兩千公斤的果汁果醬濃縮粉回收,包括老字號且受消費者信賴的品牌如味全、黑松、金車、悅氏、順天堂、長庚生技、杏輝藥品、永信、盛香珍果凍等都受到影響。這個事件的後續的效應仍不斷擴大中;不但台灣食品界已一片風聲鶴唳,就連前陣子興奮引進台灣珍珠奶茶的英國商人都得擔心是不是把含有塑化劑原料的飲品賣給了客人。

 塑化劑一開始只在飲料界造成不安,隨著案情發展,現在可以說整個食品界甚至藥品、化妝品界都受到波及,吃的、喝的、用的、抹的,什麼東西都有可能含有塑化劑這種有毒的成分。風波大到衛生主管單位得提醒消費者,在食用、服用任何食品、藥品之前,可以先上衛生署網站查查看該項產品有沒有列入危險名單中;或者,有必要的話,直接送專業單位檢驗;還有衛生主管專家直言不知道塑化劑還有被用在哪裡。言下之意,塑化劑地雷真不知還會在哪裡爆開。

 或許很多人都很難接受、很難想像,台灣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網、業者累積幾十年建立的品牌信任度,竟然被一個小小的昱伸香料工廠打趴。更恐怖的是:昱伸負責人賴俊傑遭檢方移送時說,其實業界很多都是這麼做的。換言之,昱伸可能不是惟一會添加塑化劑的起雲劑供應商;或者起雲劑可能在別的部分有其他問題。

 然而,這樣的公共危險難道完全無跡可循嗎?昱伸香料是台灣二十一家起雲劑供應商之一,價格長期比競爭者便宜很多;因此生意很好,成為起雲劑市佔率最大的業者。

 起雲劑其實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物,飲料、果醬等食品中常常會添加起雲劑,為的是讓食品看起來比較濃稠。且先不論台灣消費者喝飲料、吃食物,比較喜歡看起來「濃稠、色澤深」的飲食習好或者不好;至少,依規定,食品中並不是不可以加起雲劑,只是必須要以食品級的材料調配,不可以使用沒辦法被人體吸收的工業用原料。然而,因為工業用料價格比食品用便宜,還是會有不肖業者違法添加。例如昱伸就是以塑化劑替代價格為其五倍的棕櫚油。昱伸香料因此大量節省成本,使得所製造的起雲劑比同業便宜,吸引下游的大盤、食品業者大量進貨,不少知各品牌的各類食品都使用了昱伸所銷售的起雲劑,造成這場塑化劑風暴持續未歇。

 昱伸香料明知塑化劑是第四類毒化物質,卻長期使用;這種沒有道德、沒有良心的業者,當然要嚴辦。若是如某些人說的,按食品藥物相關管理法規,只能處昱伸三十萬元的罰款,台灣社會還有公理嗎?昱伸相關人員當然必須為他們所做惡事付上代價;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那些長期使用昱伸公司起雲劑的公司難道就沒責任嗎?

 食品業、尤其是那些知名大品牌,品管當有一套嚴謹的流程,採購原材料時難道就只要找比較便宜的供應商就好?昱伸為什麼可長期供應比同業便宜原料,當中是不是有蹊蹺,這些知名品牌的採購與品管人員,從來沒想要去關心了解嗎?業者若不是得過且過,沒出事就懶得深究,就可能是明知有問題卻不處理,一起賺「便宜就好」的黑心錢。無論怎麼說,這些業者都不能聲稱自己是無辜的受害者,畢竟消費者是因為信任他們的品牌才購買。

 塑化劑事件說明了少數的幽暗人性與集體放任,可以帶來多大的禍害。目前,主管機關的檢驗與通報系統,業者的回收與下架流程,還算處理明快;為了防止事件成為失控的危機,官方、業者和消費者都要持續提高警覺;中長期而言,則須重新檢討修訂食品藥物安全的相關法令,更周延地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