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3 19:41:11瀏覽553|回應0|推薦1 | |
參考文章 【從家庭霸凌、學校霸凌到社會霸凌】 大人世界 影響著 小孩世界 2010/12/13 社會風氣若不好,政府官員(含民代)、政治人物、媒體該負最大責任!! 20080203 ************ 就法律手段而言,若論「有總比沒有好」,立法途徑還是可以走下去。十餘年前「家暴法」從研擬草案到立法通過,各界亦多認為徒法不足以自行,未必敵得過「法不入家門」的傳統。而實施以來,雖免不了就算在禁制令下仍發生暴力後果的悲劇,但受到家暴法保護,外界援手才得以介入施救的案例也不少。同理,防治校園霸凌,法的層面當然可以按部就班,尋求立法、執法途徑。但歸根究柢,這是一個教育問題,且不是把擔子丟到學校老師肩上、或憑藉一部法條就可解決的問題。 日本的小說及改編的同名電影「告白」,最近成為討論校園霸凌的一個舉例話題。師生和親子之間的隔閡,引起學生的負面心理反應及報復行動,甚至可能使老師都成為受害者;很多台灣的老師會對此情節心有戚戚焉,鬧成新聞的事例也不少。但擴大來看,青少年心理的陰暗面,受到家庭、社會、學校環境的影響很大,施暴者往往先有過受傷害的創痕,然後複製暴力手段加害於人;被害者則不但自己難以復原,甚至可能從此瞄準更弱勢者發洩出氣,陷入惡性循環。 「告白」的情節最令人心驚之處,在於呈現了現代社會的冷酷疏離,很多看似尋常人家、日常生活中的虛無感和荒謬感,層層堆疊,成了培育非理性行為的溫床,好像沒有出口。但現實世界中,總還是找得到人間溫情的力量。如果做父母的多自覺一點親職的責任,做老師的認真看待教育工作的信念,大家更敏感一點體貼孩子的心靈需求,公眾人物口出XXX鼓譟群眾而洋洋得意之時能想到自己的言行對下一代有「示範」作用……;社會風氣要點滴善念累積才能改善,談霸凌防治也才有意義。 【2010/12/13 聯合晚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