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2 20:49:08瀏覽1658|回應0|推薦0 | |
【成立科技部】 大財團掌控的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仍掌握國家科技政策及資源分配 (二) 請參考 【成立科技部】 大財團掌控的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仍掌握國家科技政策及資源分配 (一) >>>>>> 行政院上周完成組織改造的組織功能調整,其中最受科技業關注的科技部,將只負責基礎科技與應用科技,產業技術仍留在各部會,不併入科技部;至於跨部會的科技政策協調,未來仍由行政院內設科技會報協調。 行政院組改小組上周完成組織功能調整的9成業務,僅剩1成人力配置尚未完成。其中,每個部會未來均有8個司,負責協助部會作政策研擬,總計14個部會、112個司。 此外,三級機關也從200餘個,整併縮減至60餘個,上限為70個。 備受科技界高度關注的科技部,只包括基礎科技與應用科技,但目前分散在各部會的科技產業技術,由於擔心資源大幅流失,部會均不同意整併。例如經濟部一年有200億元科專計畫扶植科技發展,一旦併入科技部,幾乎失去大半資源。 不過,未來在科技部仍開一扇門,設立應用科技司,每年編列一筆預算,提供工研院、資策會等各部會與科技研發應用相關的財團法人申請,希望漸進式讓科技部業務功能逐步擴大,最終目標能將各部會主政的科技產業技術都併入科技部。 同時,由於各部會的科技政策都保留在部會,科技部難以扮演科技協調功能,未來需設立一個機制協助科技政策跨部會整合,據悉,現行的科技顧問組將併入行政院內,成立行政院科技會報,並以體制外機制協助行政院進行科技政策的跨部會協調,並進行資源分配。 未來原能會的核安單位併入科技部,成立核能安全署,科技部也主管各科學園區,而工研院、資策會等財團法人仍留在經濟部轄下,為避免資策會功能有與民爭利之嫌,不排除資策會改為資策社會策進會,去除「產業」角色,經濟部將在未來進一步檢討。 ************ 1. 政府組織改造中的科技政策,改造後依然沒有改變,只看到國科會升格為科技部,國科會與科技部所負責的科技政策有何不同?其實應該沒有太大的改變;各部會的科技政策仍保留在各部會,仍由各部會的CIO辦公室負責,而大部份的各部會的CIO辦公室是由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負責。所以各部會的科技政策實際掌握於 大財團掌控的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 2. 將現行的科技顧問組(體制外機制 由資策會 長期擔任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秘書單位) 併入行政院內,成立行政院科技會報,並以體制外機制協助行政院進行科技政策的跨部會協調,並進行資源分配,其實最後 資策會仍掌握了行政院科技會報,並且掌握了國家資源分配。因為早就有行政院科技會報且其主要參加成員及主要報告單位是行政院科技顧問, 資策會早已掌握了行政院科技會報。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及行政院科技會報,皆掌握於資策會,行政院科技會報的科技顧問與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的科技顧問,有太大不一樣嗎? 將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併入行政院科技會報,還有意義嗎? 3. 政府高官與大財團掌控的智庫懂得將各部會的電腦機房隨著政府組織再造,集中起來!? 但不懂得將各部會的科技政策,集中於科技部。 要把各部會的科技政策,集中於科技部非常難嗎? 其實反而非常簡單,因為各部會的科技政策實際掌握於 大財團掌控的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 如果將各部會的科技政策,集中於科技部,大財團掌控的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仍能掌握國家科技政策訂定及資源分配嗎? 結論: 1. 政府組織改造前後,大財團掌控的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仍掌握 行政院的最高科技政策,及絕大部份的各部會的科技政策,這樣的政府組織改造及科技部的成立,有必要嗎? 2. 人民需要 透過 體制外機制 讓大財團掌控的私財團法人 掌握國家科技政策及國家資源分配嗎?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