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9 23:58:06瀏覽715|回應0|推薦1 | |
引用文章《產業提昇: 研發為本,應用為末》 本末倒置 台灣虧很大 參考文章【政商共舞 、爭權奪利的年代】 中華民國 財經、科技政策嚴重向企業傾斜的年代 ********** 朱雲鵬:三星打敗兩兆? 反過頭來看南韓的三星,一間同時擁有動態存取記憶體和影像顯示器的大廠,去年營收為全球資訊產業第一名,約當三兆七千億台幣,超越美國的惠普、IBM、蘋果、英特爾,也超過日本的日立和新力,更遠超過台灣的鴻海與台積電。三星的研究發展支出約占營收一成;在半導體領域,其所擁有的美國專利數目居全球第一,超過英特爾、美光和德州儀器。 「要就做到第一,不然就退出。」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將其「第一主義」的精神發揮淋漓盡致。一九九五年,三星電子剛上市的手機出現不良品,李健熙下令回收全部十五萬支手機,並在工廠全體職員面前引火燒毀。李健熙深信「一名優秀的人才,可以養活十萬名人口」,他打破慣例,以五倍待遇赴日挖角,並親自主持人力培訓會議。 三星成功的基本動力,無疑地來自品牌和技術。事實上,這兩項因素互為表裡:品牌要能成功,就必須推出高品質的新產品,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透過不斷的研發,促成技術進步。對於記憶體的產業,技術進步更為重要,每一間公司皆卯足全力要在更小面積的晶圓上,製造出更強功能的產品;這需要研發,也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 台灣的半導體業,誠如日前台大一場座談會的與會者所指出,可以發展一些新方向,如綠能、醫療、車用電子;即使在動態記憶體方面,台灣還是有和美、日大廠合作,而成功「禦韓」的機會。所以未來台韓如何消長,還有得拚,我們不必也不應氣餒。 不過,有一點我們值得注意。三星擁有至少一千五百多名博士級的研究人員,這些人用他們的頭腦,合作朝同一目標前進,如同集體「作戰」。台灣呢?沒有像三星這樣整合型的企業,個別的公司難以雇用如此多的高階人力,而國家「整合作戰」機制的規劃又嚴重不足。台灣同領域高階人力的數目和品質,或許不輸於南韓,但這些博士許多分散在不同學校和研究機構,各行其是,自己選擇研究題目,追求研究表現,與商業競爭無涉。請問,分散的人力和分散的目標,如何幫台灣的產業突破技術的瓶頸? 所以,關鍵在於如何善用優秀的人力。任何一個團體,其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其成員個別目標是否與團體整體目標相契合。台灣目前沒有,不可能,也不需要立即創造出一個三星,但還是應當在既有的組織架構下,強化聯合作戰的機制。如果不朝這個方向努力,科技預算就算不斷增加,恐怕也不能達到促成產業技術脫胎換骨的目的。 (作者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