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政府錯誤政策背書?】名家觀點/五大藥方 突破薪水停滯困境
2010/04/16 00:11:00瀏覽837|回應2|推薦0

 【為政府錯誤政策背書?】名家觀點/五大藥方 突破薪水停滯困境 

參考 名家睜眼說瞎話!? /產創條例 對產業升級真的有利嗎?
http://blog.udn.com/glee/3688754

名家觀點/五大藥方 突破薪水停滯困境,與政府現有的政策及做法相差很大嗎?

台灣薪水低,別怪錯人,藥方 別用錯!?
http://blog.udn.com/glee/3921300
***********
名家觀點/五大藥方 突破薪水停滯困境 
【經濟日報╱王健全】 2010.04.15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538296.shtml
 
 
近十年來,台灣多數產業及專上畢業生的薪水漲幅有限,如扣除物資的上漲,薪資幾乎陷入零成長乃至負成長的窘境。何以致之?

背後原因可以歸納成以下:第一,大陸政策保守,資金祇出不進,產業外移,造成失業。同時,國際化程度不足,致缺乏資金回流、外人投資少及國內消費人口減少(因為產業外移,高消費能力族群隨之外移)。

第二,長期以代工為主的經濟體系,缺乏提高產品售價的談判籌碼,只能拚命降低成本(包括薪資調漲的壓抑);第三,服務業在本土市場太小、觀光客不多、升級轉型慢的制約下,只能停留在小規模、小格局,人才的需求也以中低階為主,加上服務業就業門檻低,製造業失業員工轉進。在人才供需嚴重失衡下,薪水也因而偏低。

第四,專上學歷人才供給多,但產業升級慢,對高階人才需求少,在供過於求的壓力下,薪水當然不易上漲;第五,政府資源配置多用於高科技產業,排擠了資源進入傳統產業、服務業的機會,也多少影響了傳統產業、服務業的發展及其從業人員的薪資。

針對第一個問題的解決,台灣和大陸經貿投資的管制已然大幅鬆綁正常化,資金回流吸引外資應該不難。加上ECFA簽署機率高,台灣有機會藉由大陸的本土市場(home market)來強化產業的競爭力。尤其是服務業,可以透過大陸市場發展品牌,快速展店,有機會快速提升競爭力及創造更多國際化人才的就業機會。

以連鎖加盟服務為例,85℃前往大陸、東南亞至開設1,000家分店,由台灣派人才前往擔任店長或儲備幹部,可以創造上千人的就業機會。且服務業前往大陸設據點,不會造成產業空洞化,因為在海外展店之餘,台灣的據點通常不會縮小規模。

面對第二個難題的突破,未來政府應將較多的資源投入協助業者發展品牌、通路,甚至建立海外通路的研究,並透過產業政策工具(如租稅優惠、科技專案、補助)將資源導向品牌、通路及高階的研發。此外,對於若干具利益或比較利益的製造業,如精密機械、光學設備、高階封裝測試等,政府應支持業者,從上游、中游做到下游產業,才能創造就業機會,避免產業外移,壓抑工資。

在解決第三個問題上,ECFA的談判加速陸客來台自由行,擴大台灣的本土市場及消費人口,另並協助連鎖加盟、金融、物流業等相關服務業進軍大陸,擴大市場,加速服務業的升級轉型,創造更多高階人力的需求。此外,香港服務業的競爭力強、國際化思維佳,如何合作或引進其高階人力,擴大台灣的服務業格局,也可以解決服務業薪水低,創造就業機會不足的缺點。

在第四個難題的克服上,應儘速建立專上院校的退出機制,並恢復或擴大技職教育,一方面培養專業人才,容易找到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有又可緩和專上人力供需失衡的問題。

就矯正第五個問題而言,需要政府內部門轉換思維,除了正視服務業外,如何導入科技至傳統、服務業,並開始調整預算及政策工具,尤其在租稅優惠科技專案計畫、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辦法上,應調整資源配置的指標、思維,重新界定優先順序,才能克竟其功。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2010/04/15 經濟日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3947144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薪資不高,所以找不到好的委外高官?
2010/07/09 15:43

薪資不高,所以找不到好的委外高官?

政府為了符合國際趨勢,要幫大學教授及政府高官,但一般人民平均薪資仍低...
台灣需要人民利益為主的政府...
不需要大財團掌控的政府...

********
台灣需要企業家政府【經濟日報╱社論】2010.07.09

在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署後,馬政府志得意滿,但在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中,中經院董事長朱敬一卻因政府力推的「六大新興產業」迄無寸進,對文建會、NCC及科技政委大加撻伐,直批欠缺產業觀;感慨唏噓之餘,不禁緬懷當年開啟台灣發展新方向,對國家大政貢獻卓越的「財經六院士」,期待學者用心、當政者努力的局面可以重現。

不過,即使起六院士於地下,恐怕也是一籌莫展。財經六院士表面上以劉大中院士為首,但真正的靈魂人物是其後出任中經院董事長的蔣碩傑院士,其地位與方今的朱敬一院士幾乎完全相同;除了堅持理念、奮戰不懈、全力以赴外,在知名度及學術專業而言,兩者相去亦不遠。然而今日的朱院士只能一士諤諤,卻難以全如蔣院士般產生同等的影響;但問題不在院士,而是面對院士進言的領導者。其實,除了朱院士,關心國家發展前述者多矣,其鞭辟入裡、直搗要害的工夫也絲毫不遜,但幾全如狗吠火車。因此,今日所謂「六大新興產業」推動不力,實與有無六院士無關。

但若僅抨擊少數部會欠缺產業觀,似乎只要上級嚴加管教,或換上具產業觀者,則六大產業立可蓬勃發展,卻又將問題看得太簡單了。問題的關鍵當然不在這些部會的產業觀,而在於整個政府,從最高領導者到落實每項政策的基層人員,本來就不是企業家或企業的從業人員;政府管理的基本機制,更不在領導這些官僚從事追求利潤、發展產業的工作。因此,以這樣的人員、完全不相干的工作目標,而期望政府可有效推動某些產業,誠如緣木求魚。

且先不論宏偉的六大新興產業,即以近來最受詬病的桃園國際機場為例,從國際排名快速下跌,到機場牛肉麵飽受訾議而被迫調整,再到手推車數量不足、使用不便被踢爆,及至近日空橋無故垮塌、中控室猶如酒家等,不堪事件直可謂罄竹難書,以致民航局長與桃園航空站主任火速調職。但新上任者是否即可振衰起敝,而不致重蹈覆轍,我們毫無把握,因為接任者是否具備經營機場的產業觀,根本無人聞問。

以國際經驗來看,全球像樣的機場幾乎都是企業化經營,甚至直接委由民間經營;因為機場是面向全球旅客的服務機構,而非僅負把守國家大門之責的官方機構,必須時時以旅客需求為念,還要努力創新求進,台灣以民航局或航政司官員司其職,豈非牛頭不對馬嘴?也因為看到官僚不足以成事,政府正在規劃改由企業型的機場公司負責經營,但在官僚思維與民代顢頇下,尚未成形已注定失敗;因為這家公司成敗的關鍵,端在於主導者是否高瞻遠矚、手段高明,但政府向全球招才的頭一個條件卻是月薪不得高於新台幣15萬元。這樣的條件能招到何種「人才」,不問可知;而在此最高領導者的主持下會有什麼機場,也可想而知。

機場如此,產業發展又何不然?新加坡樟宜機場能在全球名列前茅,其國際醫療業務在2007年即創造12億美元收入,一般認為新加坡政府,尤其是高級文官,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企業化政府的運作更是關鍵。舉例來說,新加坡高級文官的待遇會追隨跨國企業的CEO調升,與基層文官的差距可達60倍,以此吸引人才源源而來。反觀台灣,高級文官與基層人員的薪酬差距不過五倍左右,以此水準而尚能有人才投入,做出看得過去的政績,實已「物超所值」。因此,產業政策推動不力反映的是整個政府缺乏企業化經營的心態,這樣的心態不改,任誰也無力。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名家睜眼說瞎話!? 【為政府錯誤政策背書?】/用產創條例 拉拔服務業
2010/07/07 17:29

名家睜眼說瞎話!? 【為政府錯誤政策背書?】/用產創條例 拉拔服務業 
*******
名家觀點/用產創條例 拉拔服務業 
【經濟日報╱王健全】 2010.07.07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709315.shtml
 
「產業創新條例」的立法一波三折,終於在4月16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不過,各界關切的焦點大多集中在營運總部、研究發展的租稅優惠及搭配的營利事業所得稅調降至17% 之上,卻忽略了其中一條和產業發展(尤其是服務業)息息相關的條文。

亦即條例第四條:本條例公布施行後一年內,行政院應提出產業發展綱領。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訂定產業發展方向及產業發展計畫,報行政院核定,並定期檢討。各產業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負責推動所主管產業的發展。

過去產業發展的主管部會為經濟部,但根據「產業創新條例」第四條的立法,未來各產業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均負有擘劃轄下產業發展、推動企業升級轉型的使命。長期以來,各服務業主管部會以管制、規範為主,產業發展任務經常被輕忽,未來恐怕必須重新定位部會任務的優先順序。尤其是台灣目前有接近六成的就業人口集中於服務業,但在薪資所得停滯、內需市場不大的制約下,服務業的茁長壯大,攸關台灣未來整體經濟的升級轉型及年輕人的未來,各部會應予以正視。

至於個別服務業未來應有那些具體作為呢?首先,教育服務業的發展最為迫切。在當前教育與產業嚴重脫節,少子化致流浪老師問題凸顯下,規劃雙軌教育、建立大學退場機制,以及如何輸出教育、吸引國際學生來台就學,並配合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來規劃學程,恐怕是未來數年內教育部無可逃避的責任。

其次,醫療照護產業的發展在人口老化問題嚴峻下更是箭在弦上。衛生署在全民健保財務壓力下,除提高健保費、規劃二代健保外,透過醫療照護產業化及推動醫療國際化來挹注財源,也勢在必行。目前醫療國際化的發展上,政府投入資源不足,品牌形象未能有效建立等均限制其發展。未來衛生署除增加資源挹注外,應協助醫院有效規劃產品組合、聚焦目標市場、標竿若干成功案例,打造台灣醫療高品質的國際形象。

同時,在不排擠國人就醫權利下,透過專區規劃、醫院公司化的努力,來加速產業的發展。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文化創意的發展。文化內涵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根本,但缺乏產業化的突破及願景,如何激勵年輕人投入呢?文建會在產業化的努力上,應思考如何透過嶄新政策工具,如計畫投融資(project financing)、創投、品牌與通路的協助、上市/櫃的籌資,乃至主權基金等,來加速產業的發展。同時,藉由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簽署,善用擴大的本土市場,推動發展台灣成為亞洲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基地,賦予產業新的活力。

當然,農委會對其農企業、品牌農業的發展,金管會對金融產業,以及環保署對環保服務業的規劃,也應善盡職責。

最後,跨部會相互支援影響至鉅。或可考慮以觀光做為主軸來貫穿產業發展,帶動農業休閒觀光、文創事業、ICT產品採購的商機。當然,各個企業也應敦促其產業主管部會儘速研擬產業發展的架構與路徑(roadmap),確實負起產業發展的任務。監察委員也應了解各服務主管部會的產業發展規劃及成效,鞭策它們推動服務業的企圖心,為台灣經濟的升級轉型、就業機會的創造及年輕人的未來貢獻心力。(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2010/07/07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