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3 23:47:25瀏覽851|回應0|推薦0 | |
引用文章馬英九,M型社會的推手? 「內科教父」 ? 2008/4/23 引用文章台灣教育失敗!! M型的學習環境 (EMBA收費M型 台大復旦專班160萬元) EMBA收費M型 台大復旦專班160萬元 中央社 2010/4/13 台大─復旦管理學院碩士在職(EMBA)專班打出兩岸名牌大學,由兩校老師搭配授課,包含修18門課的書籍、教材、上課期間午餐、茶點、學位考試、電腦網路使用和學生平安保險等費用,學雜費總額160萬元。這還不包括修業兩年期間有2/3時間得往返台北、上海的交通、食宿費。 台大剛放榜的在台EMBA專班(兩年學雜費約新台幣70萬元)今年錄取率僅8.5%,上海復旦EMBA專班收費人民幣41.8萬元(約新台幣196萬元),每年可收300人,昂貴的EMBA專班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 復旦校友、上海朱家角投資開發公司董事長魯千林表示,復旦接觸的都是企業董事長,可學到企業管理技能,交到朋友,還可增加對企業管理信心。他說,迄今已和30多位校友有生意合作,校友基數大,交流機會也多。 台大管理學院院長洪茂蔚指出,兩岸EMBA班160萬元雖然在台灣是最高價,但大陸相信價格等於品質,一級大學在職專班收費早就在人民幣40萬元(新台幣188萬元)以上。 去年開始在上海同濟大學設置台商傳播管理學分班的世新大學,因校友寇世勳、劉德凱回母校進修,打響知名度,今年將進一步開設碩士在職專班,預計5月開始招生。 世新大學推廣教育中心組長曾繁浩表示,世新全部從台灣派老師到上海授課,不用當地師資,台灣師資成本較高,因此上海台商班每學期雜費比台灣多1500元,學分費一樣,若以修業兩年估計,學雜費大約32萬元。 曾繁浩認為,畢竟私立大學與公立大學不同,收費不能比。在大陸上台商班,學生可省下往返兩岸的交通費,花30餘萬元修學位,一般人負擔得起。 就像台灣的房地產市場,豪宅與國宅是兩個世界。看來在職教育也有這種趨勢,要拿名牌學位,得先有事業。990413 ******** M型的學習環境+ 考考考填鴨式的教育= 台灣教育失敗!! 不公平! 學生也不快樂! .... 劫貧濟富成果? M型職業 擋不住的趨勢? 引用文章擔心明天沒飯吃 引用文章台灣教育失敗!! 劫貧濟富成果? M型職業 擋不住的趨勢? M型職業: 政府劫貧濟富的M型社會擋不住的趨勢? 台灣教育失敗!! M型的學習環境-也導致 M型教育制度、M型職業? M型社會、劫貧濟富的政府 是元兇? M型職業: 政府劫貧濟富的M型社會的趨勢? ********** 聯合報╱蔡孟昆/台大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台北市)2009.04.16 報載醫界樂見醫學系改制,但本人身為「醫界」的一員,也是在醫學教育現場第一線的教師,對此抱持保留態度;對於黃院長的高見,也有不同的看法和思考方向。 一個好醫生當然須具備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但不能一廂情願的期望一個改革的「學制」可以用來篩選人格特質。我反而憂慮,它有可能成為一個篩選社經背景的工具。 依照黃院長的看法,延遲進入醫學系、延後執業,可以讓在意時間和金錢成本的功利主義者,一開始就被淘汰掉。但我認為,在乎時間和金錢成本,不必然都是功利思考,不在意的人也未必都具有理想。 試想一個家境不好的學子,要用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學費,熬到將近卅歲才工作賺錢,對此如何能完全不在意?新學制篩選到不用考慮和負擔家計的「非功利考生」時,是否也同時嚇退有熱情、有使命感,但較沒有本錢的窮人子弟?如此一來,醫學教育不就更加「貴族化」? 黃文中提出另一個論點,以教育部要求台灣醫學系提高甄審入學比例為例,認為「甄選」制度終將可以達到「把缺乏正確價值觀、完全以收入動機報考的人排除在醫學系門外」。對於「甄選」制度,我認為不該如此全面樂觀。就本人的實務經驗,甄選制度同樣對社經背景較佳者有利。父母社經地位高,家境好的子弟,資源多、見識廣、準備充足、臨場反應佳,在甄試時會比較佔上風。過度倚賴甄選制度,只會把更多窮人子弟排除在外。因此,台大醫學系至今仍反對提高甄選入學比例。 除了憂慮學制改革對窮人不利,身為外科醫師,也憂心改制後的醫學系會比現在更難吸收外科人才。以目前七年制學制而言,一個醫學生要成為外科醫師,畢業退伍後要接受五年的住院訓練(神經外科的訓練更久,需要六年),大約到卅二歲左右才算成熟。而後醫制的醫學生要念書十年後才能進入住院訓練,若還要當研修醫師一年,完成訓練時至少已經卅六歲。卅六歲固然夠「成熟」,但對於很需要「體力成本」的外科醫師來說,這樣的高齡是很不利的。 學制改革固然有其良好立意,但嚇退了有熱情學醫但沒有「雄厚成本」的學子,這不也是醫界的損失嗎? 【2009/04/16 聯合報】 【靠 產業創新條例】 大財團賺錢 不用繳所得稅! 有辦法的商人可少繳很多稅!? 甚至不用繳稅!?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