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4 10:01:20瀏覽1731|回應1|推薦0 | |
參考老文章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看Google境外中心選彰濱 2008/1/26 http://blog.udn.com/glee/1569548 參考老文章 文章國家科技智庫 vs Google雲端運算 2008/5/7 引用文章Google雲端運算 台灣學得到... 2008/1/30 Google李開復:雲端運算 中小企先行 經濟日報 2008.05.07 李開復指出,雲端運算是基於如何透過1萬台的片狀伺服器群,來撰寫程式。而Google每天要處理7萬張上傳至Picasa Web的照片,每分鐘平均有10小時的影片上傳至Youtube網站,這些以用戶為中心的龐大資訊處理需求,都成為「雲端運算」技術推動之因。 目前Google也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合作,於台灣大學、交通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開設「雲端運算」的課程。 李開復認為,雲端運算的技術應該會先在中小型企業中普及,因為這些公司較沒有資源投入資料處理領域,因此會選擇透過外包的方式來處理資料。未來只需一個瀏覽的管理介面應用程式,就能從事資訊管理的工作,其餘皆能外包給專門處理資訊的廠商。 此外,李開復亦表示,隨著iPhone熱潮席捲全球,亦代表使用者有透過手機來上網的需要,尤其只要有吃到飽的費率,市場的商機就會起來。因此,未來能處理、並且儲存大量資料的需求將會更明顯。 李開復該次演講為來台最後的公開行程,演講會場也座無虛席,演講完畢後,一名80歲的男聽眾表示,到他這年紀已很難使用鍵盤,因此特別親自送上他使用電腦的心得,希望Google 未來還能朝電腦使用方面發展。 【2008/05/07 經濟日報】 台灣軟體產業何處走!? 提高軟體產業競爭力: 發展產業需要的有競爭力的關鍵技術是必須要做的。但Google將持續與台灣的產業及校園進行合作,提升台灣的資訊工程技術競爭力,這是未來式,目前運用雲端運算做出專題,對我國發展軟體產業需要的有競爭力的關鍵技術的幫助是有限的。 希望媒體能忠實報導台灣軟體產業的真正需求,及與Google合作我們到底可以學到甚麼關鍵技術!! 還是我們現階段只要會"使用"及"應用"就可以了!? 人雖矮! 志氣要高!? 且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自己要爭氣!! 共勉之!! 準經濟部長說的國家科技智庫(台灣最大軟體顧問公司)邀請Google談「雲端運算」 (Cloud Ccomputing)技術的同時,是否也應談談台灣IT資訊軟體產業如何擺脫軟體侏儒的恥辱!! >>>>>> 如今(2010年)雲端運算已是 中華民國國家科技政策...大筆鈔票注入...補助、減稅... >>>>> 【雲端軟體 誰的契機? 】 李開復:雲端硬體是台灣契機
雲端的關鍵在軟體,雲端軟體 台灣產業的契機嗎? 李開復帶得走Google雲端軟體核心技術嗎? 還是做得只是雲端應用? ************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昨日在玉山科技協會舉辦的「探索智慧型產業新藍海」高峰論壇上,以「21世紀的創新」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會後他表示,雲端是必然的趨勢,他非常看好,創新工場現在已經有60至70名的技術天才正開發新的行動上網及電子商務商機,這段期間也與鴻海、聯發科、中華電信等在硬體及服務擅長的企業討論合作的可能。 他指出,鴻海對他們的幫助非常大。 雲端發展速度不快 認為,不管是「雲」上面或是終「端」的硬體都是台灣的契機,像大型的網路公司的機器(如Data center、Cluster等)、還有手機等,很多是台灣企業製造的。但雲端最大的價值還是來自軟體與服務,所以企業要想好是要自己來做,或是尋找合作夥伴。 但他也說「雲端產業要發展起來還不是非常快,不同國家及地區會有不同的發展及規畫。」例如大陸手機普遍,但76%用戶都是28歲以下,可能負擔不起現在3G的月租費;因此要考慮雲及端方面不會馬上接起來,可是3G一旦起來就會走得很快。台灣3G化則非常快,現在已經在規畫4G,手機雲端化會相當迅速。 5年後兩岸網友8億 李開復說,「行動上網」是創新工場發展重心,估計兩岸5年後將有8億多上網用戶,未來最大的市場則會來自大陸,尤其是28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所以今年會先在大陸推出產品(但不會是硬體類)。另外也因為跟中華電信將有合作,下一階段的開發會考慮台灣用戶的需求,且能對大陸用戶產生引導性,但這是個長遠計畫。 他認為不能把美國製造的手機漢語化拿到中國使用,應該要為用戶開發需要的東西,而非一致的東西。例如在用戶使用功能的偏好上,他表示,美國用戶使用年齡平均是42歲,所以主要使用功能是搜尋、地圖、瀏覽器、Mail、Youtube及社交;大陸用戶平均年齡在25歲,偏好使用音樂、遊戲、即時通、電子書、照片、社交,兩地幾乎沒有交集;台灣用戶偏好則介於中間略偏美國。 最後他也希望能在兩岸扮演年輕人的導師,因為台灣的年輕人在世界觀及產品設計有更多經驗,大陸則在本土市場有觀點,他想要把在Apple、Microsoft、Google所學到的創新方式都能分享給他們。 >>>>>>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