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領導者的無知、不認錯、無能, 是貪腐的代罪羔羊?
2010/02/19 10:19:50瀏覽787|回應2|推薦1
引用文章《產業提昇: 研發為本,應用為末》 本末倒置 台灣虧很大

產業提昇: 研發為本,應用為末。
本末倒置,甚至把應用當研發,法條減稅及補助,理盲台灣,虧很大。
>>>>>>

那種領導者 是貪腐的代罪羔羊?

領導者的無知、不認錯、無能,成了貪腐的代罪羔羊?

八八水災,表現出領導者的無知...
但無知不可恥...知錯認錯能改就好了...
但不認錯、沒有風骨、不提當年的錯也就罷了,還提當年別人事後的勇,無知、不認錯,表現出自己的無能!?

當領導者是無知、不認錯、無能...

貪腐
喜依附這樣的領導者,
喜拱上這樣的領導者,
喜提供各種政策、政見給這樣的領導者,

喜建議黨政軍投資媒體大鬆綁,給這樣的領導者,
(媒體更可無效監督政府,還可幫政府政策背書)

因為即使錯誤政見的實現變成了國家錯誤政策,
如此這般的領導者,要知錯認錯能改機率非常低,再加上媒體的無效監督,貪腐失敗的風險非常低...

>>>>>>
大家有樣學樣...
你空喊肅貪防弊...
我也空喊五百坪以上國有地,只租不售..

政府風氣 風骨 蕩然無存...

>>>>>>
相關文章 固執的馬英九總統? (不管對錯?任內全力達成過去所做承諾、政見) 2008/11/1
http://blog.udn.com/glee/2344759

相關文章  看2010 馬元旦祝詞 2010/01/01
http://blog.udn.com/glee/3644680

引用文章【經濟日報╱社論 奈何此馬非彼馬 】 是愚馬及愚民  2010/2/2

馬常被愚也常愚民...

沒有顏色的獨立思維,才能擺脫被愚、愚己、及愚人...

>>>>>>

智慧下鄉 
【經濟日報社論╱社論】 2010.02.19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428333.shtml
 
 
今年經濟不會太平順,在專業人士間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全球經濟大環境波詭雲譎,早在去年底已看出端倪,在日前社論我們已有深入的剖析。

台灣的情況尤其需要注意,東協加中國的全球第三大、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已從元旦式上路,到下半年對台灣的影響將愈來愈顯著。由於我們出口市場中,三分之二寄託於此,而近年來台灣經濟又恃出口為命脈,其影響之大,豈容小覷!

不過,真正掐著台灣經濟七寸的,還是在這三分之二出口市場中占最大宗的中國大陸。台灣對大陸的出口自2008年起一步一步走入困境。導火線是對岸自大與早熟的產業升級政策,所謂「騰籠換鳥」的盲動,藉人為調降出口退稅幅度,及實施勞動合同法大增勞動成本,使勞動密集度較高的加工出口業被逼入絕境。支撐台灣經濟成長率七成以上的對大陸出超,其出口對象正是這一群加工出口業;因而,就在那時已注定台灣經濟的生路斷絕,金融海嘯只是落井下石。

儘管中共當局在2008年自知鑄下大錯,努力調高出口退稅亡羊補牢,奈何覆水難收,許多法規已實施,誰也不能力挽狂瀾。這樣的彌補行動對台灣出口產業不無小補,只是大勢已難挽回,台灣經濟命脈何所寄託,成為我們的巨大考驗。

偏偏就在此時,大陸激勵內陸地區的許多政策開始發酵,許多台商向內陸轉移正助長了這些地區的聲勢,於是一向做為加工出口業重鎮的東南沿海乃至長三角地區赫然發現,加工出口業賴以生存的大批民工選擇留在家鄉打拚,對外出打工興趣缺缺;因而已被政策摧殘得喘不過氣來的加工業,付出再高的工資,也解決不了致命的缺工問題。

這不禁讓我們回想民國70年代後期的台灣,也正因為實施勞基法、金錢遊戲橫行,加上工資大漲仍然無解的缺工問題,讓我們一夕失去加工出口業,令經濟活力頓然枯萎,20年來每下愈況。對岸這麼快就步上我們的後塵,走上同樣的方向,令我們不勝唏噓之餘,更憂慮台灣的出口產業,也就是台灣經濟成長的命脈,要如何方能重見生機。

然而始作俑者的對岸,魯莽地揮刀自宮其經濟主要成長動力後,為免於經濟停滯引發諸多風險,竭盡全力擴展內需做為替代引擎,卓有成效,將經濟成長率逆勢拉升。其公部門盲目投資乃至膨脹房市、股市泡沫等手段固不足取,但一連串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建材下鄉等激勵農業人口消費的政策,確實從消費與生產這兩個面向,支撐起比較健康的局面。其外溢到台灣的訂單,甚至成為台灣企業仰首渴盼的救命靈丹。不僅企業如此,整個台灣都如大旱之望雲霓,翹盼一波波採購團抱著上不封頂的鈔票,為台灣灑下及時雨。

此間若干學者專家於憂心與艷羨之際,也不免緬懷去年此時政府發消費券帶來的一股熱潮,而興何不再發之議;卻不知不分青紅皂白人人有獎的消費券,效果遠不及對岸的家電下鄉,而家電下鄉政策其實就是汲取台灣失敗教訓的改良版消費券政策。

為了補偏救弊,台灣今年的確需要擴展內需以補外需之不足,也更該跳出消費券的覆轍,從家電下鄉中得到啟發。如果政府拿出消費券預算的五分之一,大約新台幣200億元,針對相對弱勢的中南部地區,就國內可以產製的綠能產品,如智慧電表、太陽能集電設備、太陽能熱水器等,加以統合配套,給予五分之一成本的補助,整合業者降低成本供應,則1,000億的消費、1,000億的中小企業產值加上數十萬就業機會,將大有助於今年經濟景氣的向上提升,也會是馬政府送給台灣人民最厚重的年禮

【2010/02/19 經濟日報社論】
*********

>>>>>>

引用文章奈何此馬非彼馬 

【經濟日報╱社論 奈何此馬非彼馬 】 是愚馬及愚民
*********
奈何此馬非彼馬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2.02
 
做為全球總統制典範的美國,儘管總統依法不赴國會備詢,但每年總有一次親赴國會發表國情咨文,報告施政成效,陳述大政方針。日前歐巴馬總統於任期屆滿一周年的國情咨文演講,不僅廣受美國民眾重視,全球各國亦莫不密切注視,期能從中看出美國的動向以及歐巴馬總統的施政重點

我們對這篇國情咨文的重視應不下於任何國家。理由之一,是我們目前的憲法非驢非馬,號稱雙首長制,但必須在國會接受質詢的行政院長,充其量只是總統的慕僚長,完全不能與一般內閣制的閣揆相提並論,總統才是實質上的最高領導者,卻完全不受國會的拘束。因此,我們的國民也希望能跟總統制的國家一樣,至少每年有一次可以親睹總統對一年之間的施政有所檢討,對當前的問題提出對症下藥的政策,對未來國家走向勾勒出清楚的願景。

理由之二是,前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後,各國均深受其害,台灣的情況尤為慘烈,而且在許多方面與美國情況頗有雷同;同時兩國總統皆因經濟情況不佳而飽受責難,民意支持度自高峰大幅下滑,馬總統的情況尤其嚴重;因此我們的民眾也希望自歐巴馬的國情咨文中找到可以借重之處,將台灣經濟的不利景況大加提振。

細看歐巴馬的國情咨文,於其雄辯滔滔、過人氣勢之外,台灣民眾應該都看到了他為美國經濟提出的藥方;諸如撥出300億美元(相當於台幣1兆元)協助中小企業發展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努力促使出口總額倍增,為國內保持更多工作機會,以及藉開發清潔能源、高速鐵路等基礎建設強化美國經濟,永保全球第一。

相對於此,我們的失業率表面上猶低於美國的10%上下,但就長期超低失業率的情況而言,接近6%的失業率其嚴重性絕不下於美國。此外,我們的薪資所得十年來不增反降,貧富差距惡化,經濟增長力道較美國猶為不及;原因除了十餘年來長期鎖國坐令資金與人才不斷失血之外,向以中小企業王國自豪的台灣,卻在產業轉型及政策扭曲之下,令中小企業委靡不振,每下愈況,更是罪魁禍首。前年開始,受到對岸「騰籠換鳥」政策的直接傷害,近年來賴以為命脈的大型企業對大陸出超忽然瓦解,致經濟成長一籌莫展。凡此種種,都需要最高領導者妥擬對策、擘劃方向,劍及履及地全力以赴。

令我們感觸良深的是,美國的問題不若我們嚴重,然而歐巴馬總統提出的藥方,卻宛如為台灣量身打造,也正是國內有識之士鼓吹經年的許多對策。今天我們更迫切需要出口加倍;此時莫問新重商主義利弊得失等哲學問題,台灣近年來即賴此為命脈,在新的命脈未能取代之前,我們就非提振出口不可。如果騰籠換鳥折斷了高科技產業出口的去路,則一方面必須修補這條去路,即使不能重復舊觀,也要維持基本規模,另方面則應在對岸加工出口基地備受摧殘、勞動成本急遽升高之際,利用台灣沿海低度利用區域,降低外勞僱用成本,縮小與對岸差距,積極召募在外的廠商來台設廠,既可為上游產業安排出路,亦可建立更完整的產業鏈,整體提升上中下游乃至設計、品牌、行銷的完整價值。

今天歷經滄桑、大量流落至邊緣服務業苟延殘喘的中小企業,亟待重振其靈活精悍、奮戰不懈的精神,重新成為台灣經濟的骨幹以及創業、就業的先鋒;我們比美國更需要政府扭轉偏重高科技、大財團的政策,回頭來對多年的虧欠稍作彌補。如果也比照歐巴馬總統,拿出台幣1,000億元協助中小企業向上提升,在台灣能夠發揮的效果,比美國不知會大上多少倍!馬總統可願取法!

【2010/02/02 經濟日報】

*********
個人看法:

1. 聯合報社論多次建議,政府降低外勞僱用成本,縮小與對岸差距...建議政府拿出上千億元協助中小企業向上提升...
其實社論的建議,即是政府現在的看法,可能只是礙於民意,政府尚未執行...
其實社論的建議是嚴重的錯誤,現在台灣最大的問題,是整體產業無法真正提昇,即使上游產業能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也是有限數量。政府對中小企業的創新應用輔導、育成、補助,即使花上千億,台灣的中小企業真的也能向上提昇嗎? 馬英九喊的「全球創新走廊」根本是個錯誤政策,提昇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本務未做好,儘是一些用別人技術的應用(包括所謂的創新應用),多少是為人作嫁!?

2. 聯合報社論常常無法提出真正解決台灣困境及核心問題的辦法,寫奈何此馬非彼馬社論,希望馬英九能繼續推動及執行現有錯誤的國家政策,額外加上降低外勞僱用成本,及花上千億幫中小企業做些創新應用輔導、育成、補助,其實經濟日報社論此馬非彼馬,個人看法是愚馬行為,也在愚民,因為此社論其實讓人感覺就是一篇配合現政府錯誤政策的社論

>>>>>>

引用文章看社論: 不先解決核心問題,能摶扶搖直上九萬里嗎? 

1. 誰導致 "產業政策偏頗扭曲,悍然將一切優惠、補貼、菁英,投注規模數以兆計,但泰半耗於進口設備原材料、附加價值極低、僱用人數偏少、欠缺自主研發能力的所謂高科技產業"? 不先解決此核心問題,即解除運用廉價勞動資源的限制,再加上政府劫貧濟富稅制,富者更富,一堆企業還是未擁自主研發能力的所謂高科技產業,但台灣更多遍地是窮人!?

引用文章《馬的變裝、媒體的盲從》 中小企業繼續沉淪 

以下社論如同文章【核心問題旁徘徊的社論】關心學界研究經費 監委別踰矩

【核心問題旁徘徊的社論】讓10萬小龍齊騰飛

**********
讓10萬小龍齊騰飛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1.26
 
儘管國人多已淡忘,或羞愧不忍再提,但台灣確實創造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回想1950年代後期之後的30年間,年平均成長9%以上,而所得分配則與之齊趨平均化,1980年分配的平均度勇冠群倫;那時候百業興隆,年年加薪,豐厚的年終獎金讓受僱者個個闔不攏嘴,失業率則低到2%上下,比充分就業的定義還要低。這個奇蹟最大的功臣,人盡皆知,就是台灣的中小企業;台灣也因此常被稱為中小企業王國。

但,俱往矣!經濟奇蹟我們固然羞於啟齒,創造過不世功勳的中小企業,也早已不復昔日雄風。占98%的中小企業之中的大多數,可能是台灣企業中最羸弱的一群;出口主力的頭銜,早從20年前,就拱手讓給了資訊、面板等大企業;平均薪資遠遠落在大企業之後,創造就業本是各國中小企業最擅勝場的領域,當今的中小企業也非昔比。今天主領風騷的,是大企業、超大型企業,這個中小企業王國,稱王的,絕非中小企業。

然而大企業代之而起,當道稱雄,又帶來什麼好光景?我們的大型與超大型企業,十餘年來在政府不遺餘力地用心栽培之下,享盡了一切減稅、補貼、優惠,吸盡了社會的菁英與資源,因而成為整個經濟的擎天一柱;台灣每年4%上下的經濟成長率,胥賴他們傾力向對岸出超而得,一旦其出超受挫,整個台灣將立時摔落停滯的谷底。這些設廠動輒上千億的巨大企業,當景氣興旺紛紛籌資設廠時,全台灣的投資都因而大為揚升;反之,市況不佳,暫緩設廠,全國投資亦頓時中落。

可是這數以千億計的投資,所投入者絕大部分為進口的設備、器材,開工生產,又日夜不休地自國外進口原材料,其偌大的產值,真正得自國內部門者,九牛一毛,看似驚人的出口值,扣除了進口成本,所餘也無足多;因而真正對經濟的貢獻,與其規模、產值,完全不成比例。不僅此也,當他們吸盡了舉國的菁英、資源、資金,卻由於超高的資金密集度與技術密集度,對國內勞動的僱用,幾乎少得看不見。因而與龐大的投資、巨額的出口一時並至的,卻是與時俱增的失業率,以及連年下降的平均薪資。十餘年來我們冷落中小企業,將全部的寵愛加諸光芒萬丈的所謂高科技產業,一心以為鴻鵠將至,這是李、扁政府犯下的最大錯誤,而由我們承受苦果。

不被這些大而無當的產業所眩惑,我們會發現,台灣真正的寶貝,還在400多萬家中小企業身上。其中有許多身懷絕技,舉世少有敵手,更有不知多少參與過奇蹟的締造、經歷過20年前經濟大轉型的洗禮,頭腦靈活、身手矯健,市場競爭能力超強,勝過未發跡前的康師傅、鴻海不知凡幾。他們蟄伏十餘年,就在等待兩岸大門洞開的時機,一旦破繭而出,個個都將摶扶搖直上九萬里。大門洞開的台灣能否騰躍再起,甚至再創奇蹟,就完全寄託在他們身上。然而若對岸大型企業挾其巨資及對大陸市場的掌控先行攫取一空,台灣也將失去一切機會。

在「全國人才培育會議」中,後知後覺的主政者接受與會專家建議,決定踵武荷蘭、芬蘭、新加坡等國之後,也推出「創新券」,幫助大約3,000家中小企業與研究單位共同從事研發。對400多萬家中小企業而言,固然是杯水車薪,也總算一個起步。3,000家不僅太少,只給一些創新券也起不了大作用。若真有心,就拿出千億資金,以三年為期,動員社會力量,挑選10萬家深具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幫助他們壯大。壯大十倍,就創造出上百萬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機會將壯大何止十倍!

【2010/01/26 經濟日報】

>>>>>>

引用文章【馬買誰的單?害了甚麼?】「全球創新中心」變裝: 馬拋「全球創新走廊」 

引用文章「全球創新走廊」+ 「創新券」+ 「產業創新條例」= ? 

「全球創新走廊」+  「創新券」+  「產業創新條例」= ?

「全球創新走廊」: 用新進國家科技技術 + 創新應用 = 為人作嫁! 國內企業賺辛苦錢! 國外擁技術企業及中華民國智庫及其相關子、孫等企業 賺不太用大腦的輕鬆錢!

「創新券」:發給較不具研發能力的中小企業,讓他們找有意願的大專院校產學合作,讓中小企業加入研發。

 誰真正賺了《創新券》創新應用輔導所用的技術的錢?

「產業創新條例」: 一堆用國外核心技術但屬創新應用,政府減稅、甚至免稅。不光是劫貧濟富,更是對於無助產業發展國際競爭力作法的獎勵,對企業沒有真正長遠的幫助,錢也沒花在刀口。

「全球創新走廊」+  「創新券」+  「產業創新條例」 = 會是什麼呢?

***********

 
 

看2010 馬元旦祝詞


******
馬元旦祝詞:改善經濟 推重大投資
經濟日報  2010.01.01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341225.shtml
 
 
馬英九總統今(1)日將發表元旦祝詞,強調未來一年是重振台灣經濟的關鍵年,對內要積極改善經濟體質,推動重大投資;對外則要掌握國際經濟趨勢,參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拓展新興市場。

馬總統元旦祝詞主題是「改革、奮鬥、台灣再起」,全文約5,100多字,就「改善經濟體質,推動重大投資」、「因應東協加一,調整全球布局」、「關注氣候變遷,節能減碳刻不容緩」、「營造和平環境,深化兩岸交往」、「追求進步價值,全民推動改革」等五大面向闡述。

在改善經濟方面,馬總統表示,未來一年我們要積極改善經濟體質,加速產業創新的廣度與深度,推動產業結構多元化,加速傳統產業升級提升服務業附加價值對外則要掌握國際經濟趨勢,參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拓展新興市場,以維持經濟穩定成長。

馬總統強調,今年政府預定在重大公共建設投入大約3,285億元的經費,未來五年可以創造1.2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今年民間投資金額預估將達到1兆7,188億元,如果產業創新條例順利通過實施,相信還會引進更多的民間投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東協加一相互免關稅今天生效,馬總統說,面對東協加一衝擊,我們不能坐視台灣產業即將面臨的困境,這是為何政府推動與大陸協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原因,政府希望在ECFA中納入降低關稅的早期收穫條款,以維繫台灣產品外銷的競爭力。

總統指出,ECFA可以避免外銷市場的邊緣化,並引進新的外來投資,進而激勵台灣經濟成長,創造更多就業;對於可能受到不利影響的弱勢產業與勞工,馬總統表示,政府會提出配套措施,並在十年內投入950億元,進行必要的輔導與支持。

兩岸關係方面,馬總統說,他一向主張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狀態,並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

【2010/01/01 經濟日報】

***********
個人看法:

1. 劫貧濟富: 產業創新條例將會是馬英九永久的烙痕!?
http://blog.udn.com/glee/2818284

官員互踢「劫貧濟富落日條款」皮球數十年!!
http://blog.udn.com/glee/3533234

長久的痛不落日: 趕完輔選產創條例快馬(英九)加鞭
http://blog.udn.com/glee/3565004

2.
沒錢也要當凱子的政府vs 財團荷包滿滿
http://blog.udn.com/glee/3583595

中山高五楊高架段鑲金40公里882億
http://blog.udn.com/glee/3522350

國內史上最貴公路...勝於高鐵及雪山隧道...

馬英九與阿扁皆嚴重傾斜財團!? 20091010
http://blog.udn.com/glee/3392719

3. 當不需要重大投資與資源的 「服務整合」,是政府重大投資與政策的時候...

「政府政策、規畫、執行」貪腐的時代?
http://blog.udn.com/glee/3409709

工業局為機械業武裝 台灣機械業還需怕被ECFA犧牲掉嗎?
http://blog.udn.com/glee/3539917

工業局協助我機械業者透過網際網路,以低成本建立起全球服務系統,讓台灣於2013年時機械總產值攻進全球第6大製造國寶座。

工業之母尚未提昇,已準備沉淪!?
總統:機械業納ECFA早收名單 
經濟日報  2009.12.21

>>>>>>
無法改變的貪腐? 繞一堆理由的服務科技化 復活了?
http://blog.udn.com/glee/3109056

引用文章政院4年計畫╱衝刺服務業 轉運中心復活 2009/07/10 經濟日報

為扭轉過度依賴資通訊(ICT)產業,行政院會昨(9)日通過「服務業發展方案」四年計畫,希望藉此改變台灣的產業結構。第一階段選定七大新興服務業為推動重點,其中重提轉運中心,要利用兩岸直航,發展物流服務業。

避免過度依賴資通訊(ICT)產業。發展服務業成為帶動經濟成長的引擎,也是馬總統的競選政見....

>>>>>>
服務業科技化又來了.................
打著 服務業出口 拚經濟 大標題.....
看看內容 透過提升服務業的出口能力... 到底出口甚麼?

打著 避免過度依賴資通訊(ICT)產業。發展服務業成為帶動經濟成長的引擎...

最後重點是:
"科技預算可匡列一定比率預算投入服務業輔導;提供優惠措施及資金融通。"

"此外,將開創新型態服務事業,如將無線傳輸技術導入遠距醫療照護服務、手持裝置結合電子錢包等加值應用;醫療器材廠商透過產學合作開發社區銀髮族健康照護服務;結合製造業及ICT優勢,推動服務業科技化。"

繞了一大圈及一堆理由....

最後出現服務業科技化.....

全球經濟不緊氣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服務科技化」「科技服務化」的國家政策又開張了...!?
http://blog.udn.com/glee/2625650

服務科技化 變成了服務業科技化...

誰能改變
政府科技政策、規畫、執行」貪腐的時代?
http://blog.udn.com/glee/2486248

4. 您能不了解ECFA嗎? 由經濟部科專 看受ECFA衝擊產業的 950億輔導轉型輔導  

引用文章由經濟部科專 看受ECFA衝擊產業的輔導 

您能不了解ECFA嗎? 由經濟部科專 看受ECFA衝擊產業的  950億輔導轉型輔導   

請參考 由經濟部科專 看受ECFA衝擊產業的輔導
http://blog.udn.com/glee/3457513

參考 利益不迴避? 台灣科技何日見真天? (每年約200億科專花在刀口?) 2009/09/23
http://blog.udn.com/glee/2677105

不禁想問: 由經濟部每年約200億科專預算的使用,經濟部寬列預算 輔導受ECFA衝擊產業,會把事情做好嗎?

5. 結論:

又一個只會拿(幕僚提供)講稿及政策唸的總統?
http://blog.udn.com/glee/3454044

一堆政府高官除了執行幕僚提供的政策,政策的對錯與好壞都不會判斷!
http://blog.udn.com/glee/3633808

相關文章【MY COMIC】萬箭穿心‧爽了誰?!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3786654
 引用者清單(2)  
2010/03/08 08:30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選舉政見少提 領導者、媒體不要固執
2010/02/25 08:47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批果不批因 無濟於事? (政府形象不能光靠化?師 )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南方朔指總統不做事
2010/03/02 22:47

南方朔指總統不做事 國民黨:非事實 
【中央社╱台北2 日電】 2010.03.02
 
 
政論家南方朔今天批評總統馬英九只作秀、不做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蘇俊賓表示,並非事實;大家可以檢討施政作為,但如果簡化成不做事,「我們沒有辦法接受」。

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重申,兩岸關係和緩與經濟改善等成績都有目共睹;施政雖未面面俱到,但也希望得到公允評價。

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南方朔、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與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下午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召開「四野人萬言書:向社會與主政者獻曝進言」啟動記者會。

南方朔在記者會批評馬總統不做事、只作秀。蘇俊賓指出,馬政府很多施政作為,如有值得檢討的地方,大家可以拿出來講。但如將這1 年多來所做事情簡化成為不做事,「我們沒有辦法接受」

蘇俊賓並說,改革不是口號,也不是文宣,改革就是紮紮實實的作為。他反問,過去國民黨會在嘉義縣堅持提名像林德瑞這樣的候選人嗎?國民黨在過去選舉的過程中,會像這次4 席立委補選一樣,從頭到尾乾淨選舉,每張選票都是乾乾淨淨,沒有相關選風的爭議?

他指出,這些都是國民黨具體改革所做到的,怎麼可以把它簡化成為只是進行文宣的改革?

蘇俊賓表示,他特別看過南方朔提出的「四野人萬言書」。他認為,台灣還是有很多關心台灣發展的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提出來的建議,「如果是理性、具有實質參考的價值,我們都要虛心接受」。

【2010/03/02 中央社】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此時此刻,沒有任何力量集結起來,可制衡馬英九政府
2010/02/20 11:47

引用文章此時此刻,沒有任何力量集結起來,可制衡馬英九政府 20090803

此時此刻,沒有任何力量集結起來,可制衡馬英九政府

(況且沒有多少力量會集結起來,包括媒體,來制衡馬英九政府)

>>>>

馬英九總統未兼黨主席前,即已沒有任何力量集結起來,可制衡政府...

現馬英九總統兼黨主席,更沒有任何力量集結起來,可制衡馬英九政府

立院到處是圖利財團的法案是例子...已沒有任何力量可集結起來,可制衡國民黨控制的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