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豈能無愧? 為政府政策背書的數據 品質低落
2010/01/17 10:31:09瀏覽800|回應1|推薦1

引用文章多年的盼成空!? 「七年之病三年之艾─政府委外研究品質低落的警訊 」 

豈能無愧? 為政府政策背書的數據 品質低落

值得鼓勵及叫好的社論:3,000億誤差 蹉跎300天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1.17

政府官員 "數字的運用已是隨心所欲,毫無科學和客觀可言。"

參考 多年的盼成空!? 「七年之病三年之艾─政府委外研究品質低落的警訊 」
http://blog.udn.com/glee/3687437

報載 政府委託研究案問題多 監委不滿  聯合報  2010.01.14

其實 看看約2年前 工商時報 社論 七年之病三年之艾─政府委外研究品質低落的警訊  2008.03.20 
請參考
http://blog.udn.com/glee/1714373

"委外研究的病已纏綿,如同七年之病而求三年之艾,雖不可能立即治癒,但若不儘速全盤檢討,其對國家經濟的傷害將難以估計,我們寄望新任總統能有此一遠見。"

本人當時認為:
這是未來總統就任後的大難題! 大考驗!

"友人說當領導者等重要人物換人時,這個貪X集團會儘所有的資源把領導者等具影響的人”拉”進來,希望大家雨露共享! 權力的腐敗大部份應從此類似模式開始吧!?
政府委外研究品質低落切實是警訊! 但深究內幕,是可惡貪腐集團在其後操控!! 換個新總統,若不知內幕,或者定力不足不小心會被”拉”進去!? 同流合污!?

未來總統就任後的大難題! 大考驗!

解決因「低落品質的政府委外研究為國家政策背書,及其規劃、執行、輔導等上下游間利益不迴避」問題,可能造成錯誤的國家政策,及利益不迴避、浪費民脂民膏!! 遺害國家經營!!

相信未來的總統應是有”改革決心”及”智慧”的領導者。天佑臺灣!!"

>>>>>>

當時盼的新總統,就是現在的馬英九總統! 不知道現在是否應還有盼?

這是政府長期的問題。而且不管是業界、學界、研究單位(如財團法人)委外研究,皆有嚴重問題。

***********
3,000億誤差 蹉跎300天 ,不是一天造成的!!

各部會長期存在品質低落的研究報告,最後多少變成官方的政策,為政府錯誤政策背書,甚至成白手套?!

********
3,000億誤差 蹉跎300天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1.17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370417.shtml
 
正確的數字是良好管理的基礎,但國人對數字卻常不求精準,因此胡適先生幾十年前曾用「差不多先生」的故事譏諷不精準的壞習慣。然而這壞習慣不只難改,還變本加厲,最近政府在一些數字上的錯誤,更是荒腔走板到極點。這些錯誤極易認定,事後更容易檢討究責,我們可舉一些例子,請政府查明責任,釐清事實,該道歉的就道歉,該受罰的人就處罰,政策才可能上軌道。

政府每年必然要面對而極重要的數字之一,就是財政收支預算。政府去年的預算估計全國總賦稅收入為1兆7,841億,但全年實際收入僅1兆5,189億,短收金額達2,652億元,短收比例15%,簡直錯得離譜。錯非證交稅減半政策最後被封殺,賦稅短收可能近3,000億元。這樣高估稅收既使政府不知努力節省不必要的支出,復使實際赤字和負債打破歷史記錄甚至法定上限,財政紀律和國際信用評等都嚴重受損。

然而政府卻未檢討過失,而把賦稅短收的責任推給金融海嘯。我們在此要嚴正指出,稅收比前年減少,主要確是金融海嘯和經濟衰退所造成,不能全怪政府;但這些因素和減稅對稅收的影響,都可估計出來,所以政府估計的稅收比實際稅收高出2,000多億的誤差,責任是在相關的政府官員。

早在去年2月,我們用很簡單的方法,就估計出稅收將短收近3,000億元,並要求政府做必要的調整,但政府置之不理。如今事實證明我們的估計正確,而擁有大量資訊和人員的政府卻有近2,000億的估計誤差,主管首長實已嚴重失職,難怪其民調支持率敬陪末座。政府若不追究這明顯的數字錯誤,甚至反以為低的民調數字是錯誤,那鬆掉的螺絲將使政府機器整個垮掉。

幾千億的誤差還不只這件。政府把ECFA當成最重要的政策,而ECFA最直接的利益是出口到中國可得到免關稅的優惠。這項優惠到底有多大,當然是政策的關鍵。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行政院長吳敦義分別在去年12月19日和29日說,我們對中國的出口每年可節省90億美金,也就是近3,000億台幣的關稅。但財政部去年11月9日的立法院報告卻說可以節省1,047億元的關稅。兩者相差三倍。對這麼重大的政策極重要的數字,竟有這麼大的誤差,真是不可思議。照說江董事長和吳院長只要打通電話就可要財政部提供正確的估計,莫非政府連垂直的聯繫也出問題?

我們曾指出,政府用來估計ECFA之利益的模型並不恰當,但政府還是完全依賴這種模型,結果各部會或各單位估計的就業影響出入極大,恐怕政府官員自己都不相信。但研究機構估計出電子電機業的產值可能減少3,000億元,官員卻把它當做錯誤而一筆勾銷,卻仍拿同一項研究得出的其他數據做政策依據,數字的運用已是隨心所欲,毫無科學和客觀可言。

政府六大新興產業政策普遍被批評為空泛,但其中的數字雖不知怎麼得來,卻鐵口直斷:觀光計畫創造就業40萬人整,吸引民間投資2,000億元整;文創產業增加就業20萬人,產值1兆元。最近又趕時髦新增加的雲端運算,政府說可以促成1,000億元新投資,到2015年可創造1兆產值;但我們在這新產業能否有競爭力其實還很難說。政府這種隨便說說的數字很多;希望以後講數字時能更謹慎,講出的數字更要管考,達不到時就要懲處相關人員並向人民道歉,以免各種數字都像633那樣只是口號或達不到的期望。

【2010/01/17 經濟日報】

>>>>>>

相關文章錯誤國家政策: 雲端運算趨勢本無錯 卻是腐敗的美麗化身 

相關文章非無產業政策及與科技脫節,是【利益無法迴避下】的政策錯誤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3694989
 引用者清單(2)  
2010/01/21 19:52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隨便說說? 】六大新興產業 2012年新增45萬人就業
2010/01/18 08:28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雲端電子公仔﹞ 由小地方看大問題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朱雲鵬:治國要靠正確資訊
2011/02/11 18:29

朱雲鵬:治國要靠正確資訊 
【聯合報╱朱雲鵬】 2011.02.09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140604.shtml
 
 
不久之前,英國首相卡麥隆決定要自今年起編製「綜合福祉指標」,來補充國內生產毛額(GDP)之不足。兩年前,法國總統沙克吉也有類似想法,聘了幾位知名學者寫了一分政策建議,而目前該國相關部門正在研擬中。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方向:最常作為衡量國民生活水準的國內生產毛額,已與一般人民的生活日益脫節。

脫節之原因一,在於國內生產毛額經常被誤用,久而久之,偏誤的作法成為常態,正確的用法無人提及。其實現有的資料有些比國內生產毛額貼近民生,像「以要素計算的國民所得」,也就是薪資加利潤,這才是民眾實際可以「分到」的餅。但以我國為例,從八九到九八年的十年間,GDP平均成長百分之三點四,以要素計算的國民所得成長不到百分之二。

為什麼?以最近幾年來說,企業設備投資的額度愈來愈大,提列的折舊愈來愈多;這些折舊會變成企業的「儲蓄」,但是一般人民分不到。另外,去年平均出口價格比九五年低了百分之三,但平均進口價格漲了百分之十五,一來一往,國民的購買能力變低了。所以,治國的注意力如果改放在「國民所得」,就會比單用GDP貼近人民。

英法兩國想要做的事,其目標更高,將大幅超過現有統計的範圍。第一,除了客觀指標外,民眾的主觀感受也將列入。國內目前有一主觀指標,就是中大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這個指數上月創十年來的歷史新高,當然是好事。但我們必須了解,上月實際數字是八十六點八,而滿分是兩百。當全體受訪者對所有題目,都剛好看好看壞各半時,指數就會是一百。八十六點八還不到一百,表示受訪的兩千多位民眾,對於未來的信心,從谷底上升到十年來的新高,但這個新高還是不夠高。過去十年的信心低落程度,超乎想像。這也表示,有許多企業和民眾,其經濟狀況還沒有回到過去的水準。

還有一個要改的,就是對於環境成本的計算。GDP沒有納入公有優良環境的效益,像國家公園帶來的喜悅,也沒有扣除公有環境品質的下降,像水汙染導致河川無法作為休閒使用。其實,主計處早從八九年開始就應立法院的要求,編製「綠色國民所得」,做的就是這件事。到如今已經多年了,但未受重視。

最後,施政常會碰到特殊問題,也就需要特殊資料,或是過去沒有收集的資料。例如北部都市房價偏高,和所得愈來愈不成比例,就是近年來的特殊問題。但房價到底多高,各地方政府主管機關卻不知道。如果連實際房價都不知,怎麼可能有好的對策?

無論是國家治理,還是企業治理,數字管理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管理不能只靠數字,但如果連最基礎、最關鍵的數字都沒有,管理者等於是在黑暗中摸索,在沒有地圖的指引下前進,成功將只是偶然,事倍功半則指日可待。誠如已故的歷史學家黃仁宇所言,明朝稅制之所以失敗,缺乏數字管理是重要原因。我們希望所有具決策權力的機構,要重視數字的收集,並且使用正確的數字,作為國家治理的導引。

(作者為中央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2011/02/09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