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的限量三次金改來了 「大公」不會被「小民」買走嗎? 2009/11/30
2009/11/30 20:45:46瀏覽1167|回應4|推薦1

引用文章國家金融改革政策 馬政府(三次金改)與扁政府(二次金改)比爛?  2009/05/14

馬的三次金改計畫照做! 只是可能換個別的計畫名稱;就像把「教育券」計畫這個名稱,最後改稱為「培育優質人才、促進就業計畫」,不就好了嗎!?

如果馬政府讓公股金融合併 ,劉兆玄及馬英九應下台!?
http://blog.udn.com/glee/2797193

馬政府 有樣學樣!? 第三次金改來了!
http://blog.udn.com/glee/2853717

馬的三次金改有比較高級嗎?
http://blog.udn.com/glee/2913431

反正 台灣「假很大」,人民「愚很大」!?
http://blog.udn.com/glee/2863650

又不差把三次金改換個名稱,讓"愚民"了解有別於扁的三次金改,不要限時、限量,悄悄做就好了,政府實際上持續推動公股行庫整併...那像阿扁要二次金改要限時、限量!? 馬政府要做的比扁政府漂亮點!?

>>>>>>

馬的三次金改

1. 公股銀民營化 拉高競爭力

2. "公股銀市占率應以純公營來看,且是愈低愈好,以保留台灣銀行一家最合適"。

3. 非純公營銀行,馬政府將持續釋股民營化。行政院長吳敦義雖說「大公」不要被「小民」買走。問題是可能嗎? 大公釋股民營化後,「小民」不會就把「大公」買走了嗎?只留幾家公股,算不算是限量三次金改!? 是不是與阿扁的二次金改類似!? 是公營銀行民營化財團化!? 全民是冤大頭!?

行政院長吳敦義雖說「大公」不要被「小民」買走,是不是與他早先說的國有土地超過500坪只租不賣,最後變成空談!? 只是愚民的口號!?

**********
公股銀民營化 拉高競爭力
【經濟日報】 2009.11.30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279905.shtml
 
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公股行庫未來整併只能「公對公」,「大公」不要被「小民」(意即規模較小的民營金融機構)買走。且吳敦義上台後,主動撤回台灣金控10%釋股預算案,政府對公股金融機構的釋股、民營化政策動向,格外令外界關注。台灣的公股銀行市占率高達50%以上,在後金融海嘯時期,公股銀行該往哪個方向走,才能引導整體金融業良性發展?本報特製作專題,並訪問九家公股金融機構,為台灣的公股銀行把脈。

「一位民代大剌剌走進一家省屬行庫總經理辦公室,要求通過某件授信案,當場被這位總經理拒絕,民代面子掛不住,直接給了總經理一巴掌。」


凍省之後,儘管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省」屬行庫,但談起過去民代對省屬行庫予取予求的囂張行徑,金融圈人士還是語多感慨。

隨著國內金融機構走向民營化,加上政治風氣的轉變,像上述這種民代掌摑總經理的情況不再出現,但行庫還是難免得幫忙「處理」一些個案。

公股銀行受制於預算、人事主導權等因素,無法像一般民營銀行企業化經營,績效也因此大受影響。民營化早已是世界潮流,更凸顯公股銀行不合時宜之處。

海嘯後 官方避談釋股

去年金融海嘯發生之際,金融機構國有化的思潮在歐美國家瞬間抬頭,但在海嘯過後,這些受政府挹注資金的金融機構已急著還錢給政府,試圖擺脫官方干擾。但台灣更因二次金改陰影未除,台灣官方依舊忌諱談論釋股、民營化的話題。

土地銀行40%釋股案還沒送到立法院就被逼回,台灣金控10%釋股案一度送進立法院,但在內閣改組、預算重編後也被撤回。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天麟說,台灣無法進入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IMF),金融穩定要靠自己,公股銀行資產市占率占50%以上是對的方向。

不要把公營銀行當做累贅,公營銀行是金融穩定的支柱。」在第一銀行屬於公營銀行時代就曾擔任一銀董事長的黃天麟說,讓公營銀行擺脫預算、審計、人事等干預即可,台銀、土銀都不需要釋股、民營化。

公股銀對社會確有貢獻,尤其在這次金融風暴,更發揮穩定力量,但不可否認的,公股銀也存在許多問題。

「公營銀行沒有預算,什麼都不能動,」曾任財政部次長的合作金庫銀行董事長劉燈城說,就算已民營化的公股銀,在洽談併購時也須受層層規定約束。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說,公股銀經營業務不完全從利潤面、投資報酬考量,對民營銀行形成不公平競爭,甚至造成非理性競爭,如一些聯貸案,無法有合理的利率。

一位官員說,之前金管會實施授信定價政策,要銀行加強風險管理、避免殺價競爭時,就曾查獲一、兩家公股銀帶頭壓低利率。


輪調制度 難講求績效


公股銀行負責人多是政治任命,考慮的不一定是最大價值。加上公營行庫人才調動都是採輪調制,一位退休行庫高層說,反正大家輪著做,反正做不好也不會走人,很難講究績效。

公股銀被視為「有紀律卻沒效率」。民國95年間,政府為提升金融產業競爭力,推出的金融市場套案中,就設定目標要降低公股銀市占率,但幾年下來,未降反增。

台灣的公股銀市占率偏高,是當初接收日本私人股份的歷史因素所致,但80年已開放新銀行設立,近20年下來,民營銀行市占率為何仍未趕上公股銀?

龔天行認為,金融機構的「有機成長」(非併購式成長)很慢;一位財金官員則說,民營不夠強,多少也是原因。

不論如何,民營化仍是不變的方向但以台灣目前的社會氛圍來看,多數人仍主張,至少要保留一家政策性銀行。

當中央銀行調整利率,民營業者因利率自由化,可能調幅上未能適當反映,會讓貨幣政策效果打折扣,若有一家大型公營行庫率先調整,就能引導市場氣氛。

除了這家政策性銀行外,其餘公股銀行,多數人認為有必要持續推動民營化、釋股,不能因二次金改「因噎廢食」,但二次金改打下的結,到底要如何才能解開?

「全民釋股,優惠價格給全民,跟工會談好條件,」立委賴士葆說,畢竟政府「球員兼裁判」也不好。

最近有一家民營銀行,團協到期二、三年了還不簽,「老闆就是不甩你」,一位勞工董事說。在民營銀行,工會權益常被漠視,是員工擔心「民營化等於財團化」的另一原因。


釋股 遊戲規則訂清楚

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沈中華建議,只要政府開出合理的釋股條件,訂定清楚的遊戲規則,就可化解外界疑慮。所謂合理的條件,就是不能離社會大眾的理解太遠。

他舉例說,當初台新金控買下彰化銀行特別股的資金,最後全被用於打銷彰銀呆帳,但彰銀最後又變成台新金的子公司,這就像政府嫁女兒,收了聘金,但男方要求聘金要做為兩人子女的教育基金,錢最後還是回到男方手裡。

民營化的方向清楚,只是有無政治勇氣來做。金融資源向來是政治力運作的重要籌碼,要政府退出金融機構,等於是「自廢武功」,需要有人有更遠大的想法。

金融海嘯後,大陸銀行在全球排名大躍進,台灣銀行業不但沒有擠進全球前百大,台灣最大的銀行-台灣銀行的第一類資產排行還倒退。因二次金改的後遺症,政府現在是談釋股、民營化色變,這幾年來,台灣金融產業不知錯失多少併購、強化競爭力的機會。

台灣金融產業的發展,不是只靠簽訂MOU就能解決,政府該想想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金融產業政策?公股銀行在台灣又該如何定位?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
陳?:公股銀市占 愈低愈好 
【經濟日報 】 2009.11.30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279901.shtml
 
 
公股銀行市占率應降到多少最合適?金管會主委陳?認為,公股銀市占率應以純公營來看,且是愈低愈好,以保留台灣銀行一家最合適;財政部長李述德則表示,公股銀市占率多少,要看政府的財務政策。

根據金管會資料,到今年8月底止,九家公股銀行資產市占率為56%,若僅看公營的台銀、土地銀行及輸出入銀行,市占率則是20%。

陳?認為,市占率應以純公營的來看,不應含已民營化的公股銀行。公營銀行市占率愈低愈好,一定要保留政策性銀行的話,台銀一家較合適,因若要扮演穩定的力量,這家政策性銀行必須具有一定的分量。

若以只保留台銀一家來看,公營銀行合適的市占率就是約10%。

陳?表示,公營銀行短期來看很好,動盪不安時,有股穩定的力量,但長遠來看,效率仍是一個問題,長遠發展仍需要創新,但公營銀行的束縛較多較不易,世界各國公銀市占率最高的是德國,也面臨效率問題。

財政部長李述德則表示,未來公股銀行市占率應維持多少,要看政府的財務政策。台灣金控、土銀均規劃釋股40%,仍維持公營,但釋出40%後,可以推IPO(初次上市),增加籌碼流通性、引進策略夥伴,提升競爭力。

如果政府持股100%時,一年賺30億元,透過IPO、釋股提升經營績效後,一年可賺60億元,政府持股雖剩60%,但每年可獲的繳庫盈餘更多(36億元),出售的40%股權收入還可以拿來建設。

李述德表示,若要定義政策性銀行,依法論法,純公營的最合適,因政府是大股東,可以責成銀行配合政策,才不會損及民股利益。

所以他要求公股銀董事長,除配合政策外,也要發揮綜效,才能對民股股東有所交代。例如紓困案,不能賠錢,這中間如何拿捏,就要公股董事長費心。這波金融海嘯後,不少歐美銀行有國有化傾向,但常態來看,仍應回歸民營化的市場機制。

***********
公股行庫負責人:政策性銀行 只需一兩家 
【經濟日報 】 2009.11.30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279912.shtml
 
根據本報對九家公股金融機構負責人問卷調查結果,約八成認為,只需要保留一到兩家政策性銀行即可,且有八成主張,政策性銀行應是公營銀行,且應是政府100%持股的公營銀行。

這次受訪的九家公股金融機構包括,台銀、土銀、合庫、台企銀、兆豐金、華南金、第一金、彰銀及輸出入銀行,受訪對象為負責人,共有六位董事長、三位總經理。

其他調查結果包括,在確定保留的政策性銀行家數後,其餘是否都應釋股或民營化?約八成認為應釋股,但多數主張有條件釋股,包括釋股但仍須保有影響力、先找專業經理人經營後再行釋股、投資績效不好時就不賣等。

公股銀的市占率應降到多少,才有利台灣的金融產業發展?有三成認為維持現狀即可,有兩成認為應降到20%-30%,另有兩成則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如何發展區域性金融機構,提升競爭力,屆時市占率自然會跟著調整。

政府對二次金改政策踩煞車後,95年提出的金融市場套案中,金融市場目標為提升金融競爭力,以確保金融市場永續成長,並將公股銀市占率從50%降到30%。根據金管會資料,到今年8月止,公股銀市占率依舊高達52%。

在公股銀經營利與弊方面,各種陳述意見相當多,如公股銀是「有紀律、沒效率」、具有經濟巨變中穩定力量、配合政策、照顧弱勢等優點,弊則是相關限制跟不上金融創新、無法落實企業化的經營等。

從最近三年(95~97年)公股銀的ROE(淨值報酬率)、ROA(資產報酬率)可以看出,公股銀的績效表現平均高於全體國銀平均值,不過,如果跟績效良好的民營銀行相比,多數公股銀仍差一截。
 
如上海商銀這三年ROA均贏過所有公股銀,ROE也勝過絕大部分公股銀;中信銀除95年因雙卡風暴外,ROE、ROA表現也遠高於多數公股銀。

台灣金控兼台銀董事長張秀蓮:

台灣仍需要一到兩家政府持股50%以上的公營銀行,在特殊情況如金融風暴時,可發揮穩定力量,至於扮演政策性銀行的定位,可視政策內容而定,如優惠存款等會導致銀行實質盈收減少者,最好政府持股比率高一點,比較不會引起民股股東的反彈。

合庫董事長劉燈城:

在社會大眾還無法允許情況下,釋股必須採逐步作法,如先採取「公有民營」方式,委由專業經理人經營,經營好時,完全落實公司治理,外界比較可以接受把股權賣掉,否則以現階段氛圍,再如何公開透明,仍不易化解外界對釋股的疑慮。

第一金董事長陳裕璋:

政府應先檢視國內公股銀行的業務內容與政策,重新規劃並整併為國家級金融機構,至於家數的合適性,及政策性銀行的定位應屬純公營或民營,端賴政府對國家級金融機構的業務規劃方向。

台企銀董事長羅澤成:

政府當務之急是在政策可主導範圍內,本著「程序正義,實體合法」原則,符合公股金融機構併購SOP (標準作業流程),整併出一家規模足以與大陸金融機構相比的大型金融機構,才是對台灣金融產業發展較有利的作法。

**************
花旗環球杜英宗:釋股關鍵 在公司治理 
【經濟日報 】 2009.11.30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279902.shtml
 
花旗環球董事長杜英宗表示,公股銀行有政府在背後撐腰,對其他民營銀行形成不公平競爭,他認為除保留台灣銀行一家外,其餘公股銀行可合併成二到三家,再到國內、外資本市場釋股。

杜英宗說,外界對政府釋股的財團化等疑慮,實際上不是財團化的問題,真正問題在公司治理及政府監理。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你如何看台灣市占率相當高的公股銀行問題?

答:公股銀有政府在後面撐腰,對民營銀行形成不公平競爭,這在這次金融海嘯就凸顯出來,因民營銀行非公股所有,存戶心中不安全,錢都跑到公股銀行,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就是不公平競爭。

公股銀行負責人多數是退休官員轉任,政府沒有雅量放手給真正的專業經理人經營,董事沒有能力把董事長換掉,都是改朝換代時就換董事長,也不管做得好或不好,這是公司治理最不好的榜樣。

政府自己公司治理都做不好,如何要求別人做好?負責人都是政治任命,如何責成銀行提升經營績效?新加坡、香港都有區域性金融機構,韓國也要朝此發展,台灣如何發展區域性金融機構?政府要考慮需不需要公股銀行。

問:是否需要保留政策性銀行?

答:台灣的情況較特殊,我同意保留台銀一家就夠了,其他沒有必要存在。

台銀不應該釋股,也不需要IPO,因要擔負政策性任務,還要釋股20%,對20%的股東就不公平。台銀也沒有必要成立台灣金控,做台銀就好。

問:二次金改後,各界對釋股、民營化仍有財團化等疑慮,該如何化解?

答:為何怕財團化?公司治理如果做的好,就不必怕財團化。

韓國三星集團,市占率大、公司治理好,董長事出問題就被換下來,家族也未在後面控制公司,但台灣有很多財團董事長被換下來了,還在幕後控制,政府也心知肚明,談什麼公司治理,這是公司治理、政府監理的問題,不是財團化問題。

二次金改是執行的人出問題,不是制度問題,不能因一個人做錯事,就把整個制度推翻。未來公司治理要落實,監理要加強,重拾國人信心,公股銀整併不會變成利益輸送工具,人民對政府有信心時就可執行。

問:有什麼方法,可以順利執行釋股、民營化?

答:台銀以外的公股銀行,可以續推民營化,若暫時無法民營化,可先將公股銀先合併成二到三家,並找專業經理人來經營,透過這批專業經理人執行釋股,到國內、國際資本市場釋出股權。像新加坡政府也是投資者角色而已,政府會找專業經理人進來經營。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3546253
 引用者清單(2)  
2010/04/17 16:28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其實你們是一家人!? (冷眼集/金管會要告訴業者 誰是老大 )
2009/11/30 23:10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馬的限量三次金改:馬會再打吳敦義一巴掌嗎!? 吳敦義有風骨嗎?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二次金改如何善後? 不了了之?
2010/03/29 08:28

二次金改如何善後? 不了了之?
********
二次金改善後條例 立院解凍 經濟日報 2010.03.29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503558.shtml
 
 
立法院財委會本周四(4月1日)將審查二次金改善後特別條例草案,中信金、台新金、元大金及國泰等民營金控業者受邀列席,條例一旦通過對多件金融併購案將有重大影響,草案審查情況備受市場關注。


草案中明訂,涉不法或不當的金融併購,經檢調單位起訴或金管會移送檢調者,就應啟動善後,視不同情節,要求併購者賣出股權,或解任高階經理人。在相關善後措施處理程序中,持股暫無表決權。

一旦完成立法,多家捲入併購爭議的金控,可能被迫吐出持股或更換負責人,衝擊其經營階層及金融版圖。

前總統陳水扁任內推動的二次金改引發爭議,檢調單位目前針對部分案件進行調查,立委邱毅提出的二次金改善後條例草案,在立法院「冷凍」快一年,突然排入周四的財委會審查,引發各界關注。

據了解,財委會還發函請中信金、開發金、金鼎證券、台新金、彰銀、國泰金、元大金及國票金等多家金融機構代表列席,有關官員表示,依規定,民營機構若不願意,可以不必列席。

財金官員昨(28)日指出,這項法案的條文雖然只有七條,但一旦完成立法,影響層面相當廣,官員私下表示,不要說完成三讀,光是委員會審查通過,就足以影響相關金融機構的股價表現。

據了解,財金單位高層已透過管道跟立法院溝通,希望立法部門對這項法案要審慎,部分立委認為,周四不太可能進入逐條審查。

財金單位對這項敏感性法案,態度也相當謹慎,傾向主張依現行法制架構下,應可處理相關善後。由於相關案件已在司法單位偵辦中,等司法程序確定,當現行法律均無救濟機制時,再來訂定特別法。

據了解,對於目前偵辦中的相關併購案,在民事部分,尚無人申請主張回復原狀。

【2010/03/29 經濟日報】


李深耕(glee) 於 2010-03-29 08:29 回覆:

二次金改善後條例 本周立院開審
2010-03-29 工商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1050702+122010032900191,00.html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本周將審查「二次金改善後特別條例」,據立委邱毅的提案,違法或不當取得被併購公司股權,二次金改善後處理小組,應命令發動併購的金融機構處分持股、嚴禁取得經營權,且不得持有被併公司3分之1以上董事會席次,以及解任併購方的高階經理人。

     當中並規範,在股權釋出期間,併購者的持股,不具有表決權;該條例若修法通過,持有彰銀22.5%的台新金,以及持股金鼎證逾48%的開發金,首當其衝,不過,部分朝野立委和金融圈認為,修法內容具有針對性,是否會闖關成功,充滿變數;金管會對於該條例,則沒有表態。

     據立委版本,涉及二次金改的違法或不當併購的情形,有七大態樣,包括:1、公務人員以不法或不當之作為、不作為,協助取得股份;2、提供不法利益,給具有決策權者;3、違反市場法則釋出公股;4、公股代表不當配合行使表決權或消極的不行使。

     5、金控或金融機構提供不實資料,申請併購,或以不法方式,取得被併公司股份;6、公股代表董事或任何董事有違反其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或忠實執行業務義務之行為者;7、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違反公平、公正、透明之不當手段。

     二次金改善後特別條例也明訂,併購過程違法或有重大瑕疵,併購或被併購的經營決策者,負有連帶責任,法人代表也必須立即解任。

     另外,違法或不當取得股權的金融機構,只要經金管會移送,或是檢調單位起訴,善後處理小組就應命令涉案的高階經理人解職、命令併購者限期處分持股,以回復到取得持股前的狀況,並不得透過關係企業或關係人買進持股。

     而且,併購者禁止取得被併公司的經營權、董事會席次不得超過3分之1;在進行上述程序期間,併購者對被併者的持股,不具有表決權。

     至於善後小組是由行政院設置,屬於非常態性組織。據了解,被立委盯上案件,包括台新金轉投資彰化銀行的核准及財務監理作業、中信金插旗轉投資兆豐金案、彰銀辦理私募發行特別股的招標過程、中華開發轉投資金鼎證等案件。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三次金改啟動 明明已啟動!財部否認
2010/03/17 09:06

三次金改啟動? 財部否認  聯合晚報 2010.03.15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475927.shtml
 
三次金改是否已確定啟動?財政部今上午發新聞稿否認有此事,強調於3月9日邀集各公股事業機構所召開的會議中,並未討論金融機構相關合併的事宜。財政部次長曾銘宗指出,財政部確實鼓勵公股行庫可以相互整併,但至今仍未有任何的公股行庫有意相互進行整併。

曾銘宗表示,為了強化公股金融機構的經營綜效,財政部去年3月19日曾訂定「財政部所屬公股金融機構辦理整併標準作業流程」,希望各公股行庫可依業務發展需要,或市場機制,在實體合法與程序正義之下,進行相互整併

至於兆豐金和第一金是否會成為公股行庫併購的領頭羊?曾銘宗嚴正否認,他說,目前都尚未有任何一家公股行庫有提出整併的計畫,此外,他澄清也從未和各公股行庫討論過相互整併的事宜。

曾銘宗指出,財政部為公股金融機構最大股東,為了提高公股行庫的經營綜效,以及達成政策任務,希望各公股行庫可依整併標準作業流程,評估是否辦理整併事宜,但絕非由財政部以限對象或限家數的方式予以明定。

陳?:反對用「幾次」金改字眼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媒體報導財政部將啟動「三次金改」,推動「公公併」,金管會主委陳?今天重申,反對使用「幾次」金改字眼。他知道財政部正研究公股併購,但是否成熟到可以公布,他不知道。他強調,對金管會來說,任何金融併購案都一視同仁,完全依法執行。

對於立委追問兆豐金是否要彰銀等個案,陳?說,金管會就像球隊裁判一樣,球隊要派那個投手,金管會不方便參與表達。

陳?表示,「三次金改」的名詞很不好,他曾經說過,連「一次」、「二次」金改都是不當名詞,因為整個金融改革是從1980年開始推動改革,使用「二次」、「三次」金改,等於否決以前人的努力。若是「一次」金改,更表示「只有我開始改革」,他不希望掉入這個陷阱。

陳?強調,對金管會而言,任何金融併購案,都一視同仁,完全依法執行。至於是不是已經正式啟動? 或是公股併公股? 他也是今天看報紙才知道。他只知道財政部確實正在研究,是否成熟到可以公布,他不知道。

今天 金融不漲反跌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市場傳聞財政部研擬「三次金改」,不過前二次金改陰影仍籠罩國內金控股下,今日金融股不漲反跌,包括被點名首選的兆豐金上午一開盤小跌,盤中跌幅擴大至1.5%以上,第一金也是小跌,華南金也同樣開低走弱。

而民營金控方面國泰金、元大金、台新金等盤中跌幅超過2%,金融股今早反而成為資金殺盤重心,類股平均跌幅逾1.27%。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媒體傳出財政部可能啟動國內「三次金改」的「公公併」,再進一步整合國內金融市場,但是經過財政部澄清後,今日市場反應冷淡。

其實對投資人及金融業者來說,解禁國內金融業者對中國大陸對岸發展,大家關注的焦點早由國內移轉至中國大陸市場的龐大商機,金控尋求對岸「搭橋」私底下鴨子划水動作不斷,能否找到一個適合的合作夥伴以最快速度打開對岸市場,才是現在股東與投資人最關心的議題,政府啟不啟動「三次金改」,很多民間的金融業者私下表達的意見居然是,「Who care?」

許多金控寧願選擇從對岸先從一個點一個點,慢慢連結成線與面的作法,甚至結盟對岸二到三線小城市小銀行的方式,避開與重量級金融機構正面交鋒,找出自己的出路。像是富邦金控早就在福建廈門奠定基礎,朝向海西經濟特區發展。而像國泰金及新光金,都以人壽保險為基礎,在北京、上海發展,就連泛公股兆豐銀都遼寧的地方銀行有意和其合作。而國票金這類規模小的金控,也有策略合作對象,玉山金或其他民營銀行,都朝大陸市場望其商機。對於政府的在台灣的金融整併政策,能有最好,如果沒有,金融業者也會找出生存之路的。

【2010/03/15 聯合晚報】


李深耕(glee) 於 2010-03-17 09:20 回覆:

官商之間的暗盤,有默契,默默做就好!? 殊途同歸!? 民營化的官股再度稀釋!?

那不叫三次金改,不叫民營化的官股再度稀釋! 那叫依法(依「財政部所屬公股金融機購辦理整併標準作業流程」)公股併購。

***********

冷眼集/金改 官員不敢碰觸的兩字? 
【聯合晚報╱記者曾桂香/特稿】 2010.03.15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5475918.shtml
 
 
因為「二次金改」弊案連連,內幕不堪聞問,對國內的金融產業的傷害,一直到現在,還無法消褪。而對政府官員來說,「金改」字眼更成了不能碰觸的忌諱,當官員心中自我制約時,我們不禁要問,政府的宏觀或全面的金融產業政策到底在那裡?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財政部今早緊急發出新聞稿,澄清政府啟動「三次金改」的說法,「與事實不盡相符」,而且強調財政部對公股金融機構的整併,沒有做出限定家數及對象的決定。從財政部到金管會主委陳?上午在立法院重申不同意再使用「金改」的字眼,政府官員的反應,真的符合了俗諺所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不做不錯 金融產業怎麼發展?


但政府財金部會這樣的態度,是對的嗎?不做不錯,怯於任事,會讓國內的金融產業怎樣發展下去?

過去民進黨執政時代,鼓勵銀行整併的政策原本是件好事,也是對的政策,但限時、限量、及限定對象的不合理作法,經檢調司法單位的調查,果然其中充斥著官商之間的暗盤,但這些都是過去政府所犯的過錯,全民指責不恥部分人士作法,民進黨也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但整併銀行,讓國內有代表性規模大的公股行庫,足以和國際競爭,這政策有何錯誤?如果是對的事,政府官員應該就要勇敢提出看法,以及對策、配套,而不該提到金融改革、銀行整併,除了澄清、避諱及畏縮,沒有更正面的說法,如此處事態度是不能幫助國內金融產業發展的。

MOU都簽了 行庫整併政策孵不出…


過去國內金融產業規模太小,國際競爭力不足,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過去政策對金融業管制甚多,當大陸的工行、建行等大型行庫在香港掛牌IPO吸金,台灣已錯失一次擴大規模的機會,如今,兩岸簽了金融監理備忘錄 (MOU),財政部對行庫整併的政策,卻還沒提出明確且讓人期待的方向,實在令人遺憾。

【2010/03/15 聯合晚報】


閒雜人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牧童遙指---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2009/11/30 23:27
---天下沒有永遠的祕密!現在是因為馬英九,尚有權勢,財團跟著他.還有油水可撈!等到威勢不再,利害之所在.這些財團照樣陣前倒戈,保證窩裡反.屆時想要什麼證據沒有嗎?所以推測,只要馬英九如此撈錢,大膽妄為,下台後只要不逃跑.鐵定會被關!

閒雜人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馬英九就是國民黨版的陳水扁!
2009/11/30 23:09
---由金改案一葉知秋.下台後,只要換黨執政,鐵定會被關!
李深耕(glee) 於 2009-11-30 23:16 回覆:

1. 個人認為可能不會,因為他技術高超!? 不像阿扁會沾鍋!? (除非有直接證據...)

2. 其實不管下台後會如何,可確定的是,他們皆做錯了!? 因為國家政策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