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1 00:27:47瀏覽1227|回應1|推薦6 | |
國家農業政策 馬政府與扁政府比爛? 看看以下的幾篇文章, 1. 農舍變別墅 農村沒人要下田 2009-5-10 自由時報 2. 農地流失 台灣恐有缺糧危機 "「二十年後,我們要吃什麼?」一旦生產農作的農地不斷流失後,台灣恐將面對的就是糧食危機了。" "爆發國際糧荒,國人大可不吃麵包或麵粉,就像幾十年前一樣只吃白米飯,只是「如果農地不見了,連米都沒地方種,沒飯可吃,台灣會不會發生暴動?」 郭華仁說,政府雜亂無章的農地政策,已讓農地破碎化,也導致優良農地消失,不僅建築遮蔭,農作長不好,水泥侵入土壤,如果地下排水系統也沒做好,恐怕污染農地。而農地是國家珍貴的資源,工商、住宅區卻要搶進農地,但他觀察,許多工商、住宅區開發後閒置,政府應利用既有的土地,不要再與財團一同把手伸進農村。" 3. 休耕賺更多 間接鼓勵農民廢耕 "「休耕補助遠超過農民實際種田所得,誰還想要耕作?」" "人民勤奮是國家資產,但休耕補助政策等於讓土地放棄生產,不用種田還有錢可領,根本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卻也讓農民養成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的觀念,這是國力的消耗,要如何教育、傳承下一代?"
無國家農業政策!? 「農村再生條例」大規模農地變建地!! 非法變合法!! 圖利財團!! >>>>>> 真不知該說甚麼? 因為不管誰執政,國家的土地被政府及財團炒作!? 無國家農業政策!? 林地及農地不少皆被蓋"非法"的別墅... 「農村再生條例」大規模農地變建地!! 讓非法變合法!! 圖利財團!!
個人看法,不思改革但圖利財團的高官(不管他們的政治顏色),人民有權利要求他們下台...(即使人民狗吠火車的無奈!!) 參考資料: *********** 高聳圍牆圍起生產的農地,不是為了插秧、耕作,而是蓋起美輪美奐的「別墅型農舍」,農舍的主人並非農民,而是有錢有閒的「都市鄉巴佬」。當水泥、混凝土灌進農地,失去的一切就永遠無法復返了。 苗栗縣頭屋鄉獅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華文細數著近年的變化,小小的獅潭村就矗立二十幾處嶄新的農舍,退休校長、縣政府公務員住進來,還有一些生意人。常常聽到「誰的田又賣掉了」,他無法理解,「獅潭明明位於只能從事農業生產的『特定農業區』,為何土地買賣與使用沒有限制?」 獅潭村新別墅暴增 土地買賣沒限制? 蓋起的農舍甚至媲美台北陽明山仰德大道上的豪宅,還有電視連續劇三番兩次來借屋取景,但獅潭村令人印象深刻的,絕不是美麗的建築,而是長長四公里主要道路上,一整片的山麓田園光風,除了路頭路尾的「柑仔店」,沒有一家商店,這種純樸的農村景象也正是張華文自豪的。 來到新竹縣北埔鄉的南埔村,年輕農夫魏子強發現,耕地變建地的情況很普遍,他手一指,「又有別墅開始蓋」。賣了土地,新移民就會進來,令他擔心的是,「移民熱中的不是農業生產,而是中產階級的休閒」,捨棄的農業最根本的土地經營,接下來,財團會不會進來? 穿過雪山隧道,映入眼簾的蘭陽平原,不是一整片綠油油的農田,突兀的別墅型農舍以及立在農田中的出售告示牌佔據了視線。農村的寧靜景致被破壞,宜蘭早已隨著農發條例十八條與北宜高通車後,成為台北人的「後花園」,「農村再生條例」草案一旦通過的話,會不會「淪陷」得更嚴重? 蘭陽平原淪為台北人後花園 台灣稻農公司董事長王得利對於住家附近蓋起多少漂亮的農舍,已無法好好計算。他說,農舍裡的住戶究竟是不是農民?從農舍外觀就看得出。從他家往外望,「這種看起來普通、不是很好的,就是農民住的;這一間花了一千五百萬元蓋的,是台北的醫學中心醫師的房子,放假才來住,平常還有守衛管理。」 王得利住的員山鄉,他估計至少一半以上的農地已經淪入台北人手中,整個宜蘭縣的農地,也有三分之一以上被賣了。宜蘭的農地一坪只有一萬元,與台北一坪動輒幾十萬元相比,實在太便宜了,讓建商、炒地皮的財團有機可趁。 看著原本代耕的農地,蓋起別墅型農舍,種田超過四十年的王得利低頭嘆了一口氣,他記得以前買賣農地,還要附耕作能力證明,但現在只要有錢,任誰都能買。宜蘭的農地價格被炒高了一倍,他不解,「難道政府以為炒作農地價格就能提高農民收入?」待價而沽的農地,面對的是土地轉型的商業計算,如何能讓農業生生不息? ************* 「二十年後,我們要吃什麼?」一旦生產農作的農地不斷流失後,台灣恐將面對的就是糧食危機了。 耕地面積下降 10年內減少四萬公頃 翻開農業統計年報,耕地面積不斷下降。民國六十六年時還有九十二萬公頃、八十六年為八十六.四八萬公頃,九十六年為八十二.五九萬公頃,短短十年,減少近四萬公頃,若扣除休耕的十六萬公頃的土地面積,實際耕作恐不到七十萬公頃。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推估,如果九十萬公頃的耕地全部種稻,並以一人一年所需熱量計算,只能養活約一千萬人,但全國人口總數早已破二千三百萬人,顯然台灣自己生產的糧食嚴重不足。 我國糧食自給率為三十.六%,十年來減少近七個百分點,光是稻米自給率就下降二十二個百分點,大豆、玉米、小麥幾乎仰賴進口。反觀世界各國,日本糧食自給率為四成、中國九成,即便如美國、法國等歐洲工業國家也超過百分之百。 去年爆發國際糧荒,稻米主要生產國禁止出口、小麥價格跟著石油攀升,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才趨緩,但清大教授彭明輝預料,景氣一復甦,國際糧價勢必會飆升比去年更高。因為耕地流失,全球人口卻不斷成長,加上石油枯竭、需求陡增,生質能源與人搶糧,而油價居高不下,糧食的生產與進口成本也增加,都讓國際糧價有理由再漲。 受到波及的不只有小麥、稻米,還有大豆、玉米等飼料作物價格飆升也帶動禽畜肉品,影響民眾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彭明輝強調,在沒有糧食危機時,糧食生產國會循市場機制運作,一旦遇到糧荒,勢必就禁止出口。 安全存糧逐年見底 去年僅剩32萬公頃 面臨糧食危機,政府動輒拿出我國的安全存糧向人民保證,事實上,安全存糧正逐年見底。九十二年還有超過八十四萬公噸,但去年只剩下三十二萬公噸,才六年就少了五十二萬公噸。農委會訂出國人三個月消費量、三十萬公噸為基準,在米價高漲,不斷釋出公糧調節下,現早不到此一標準。當安全存糧也拉警報時,該怎麼辦? 爆發國際糧荒,國人大可不吃麵包或麵粉,就像幾十年前一樣只吃白米飯,只是「如果農地不見了,連米都沒地方種,沒飯可吃,台灣會不會發生暴動?」 郭華仁說,政府雜亂無章的農地政策,已讓農地破碎化,也導致優良農地消失,不僅建築遮蔭,農作長不好,水泥侵入土壤,如果地下排水系統也沒做好,恐怕污染農地。而農地是國家珍貴的資源,工商、住宅區卻要搶進農地,但他觀察,許多工商、住宅區開發後閒置,政府應利用既有的土地,不要再與財團一同把手伸進農村。 ******************* 剛插秧的水田旁邊雜草蔓延,生氣盎然的農地與死氣沉沉的休耕地形成強烈的對比,「穀東俱樂部」發起人賴青松形容,這是「一個農村、兩個世界」。 政府每年支出的休耕補助高達一百零六億元,如種植綠肥、景觀作物每公頃每期作補助四萬五千元,若僅翻耕者則補助三萬四千元。根據農糧署統計,二期休耕面積約二十二萬公頃,其中六萬公頃是兩期皆休耕、十萬公頃只休耕一期,耕作面積僅不到二十六萬公頃,休耕地幾乎快接近耕作面積。 補助超過農民種田所得 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雖然仍看得到翠綠農田環繞山城,但兩河文化協會理事長姜信淇說,南埔從前是北埔鄉的穀倉,供應北埔之外,還賣到竹東、寶山,甚至新竹,但現在南埔村七十幾公頃的水田,耕作的只剩下三分之一。宜蘭員山鄉更慘,以前有二千公頃農田投入生產,現僅剩五百公頃在耕作。 「休耕補助遠超過農民實際種田所得,誰還想要耕作?」台灣稻農公司董事長王得利拿起筆,仔細計算農民每公頃投入的成本,包括整地、插秧、除草、收割、烘乾與肥料、農藥等,就超過七萬元,以一公頃生產一萬台斤濕稻約可賣得十一萬元,農民實質所得不到四萬五千元,忙了大半年,所得遠低於休耕補助,如果遇到颱風或天災,注定血本無歸。 休耕地荒蕪 影響實際耕地作業 休耕政策也帶給實際耕作農民困擾。賴青松說,休耕地沒有農民固定巡邏,灌溉排水常出問題,他的田也受波及。想借田試驗自己的一些想法,卻因休耕政策「卡住」,農民不願意出借。也因為不算低的休耕補助,讓租地耕作者負擔沉重,一公頃農地至少要拿出與休耕補助一樣租金,農民才肯租地,成本要高出一倍。 農委會推出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說要活化休耕地,補助租地耕作者,卻要拿出契約才能申請。「農村是人情、人際關係社會,口頭約定取代一切。」賴青松租來的五甲地連一紙契約都沒有。王得利代耕的十二甲田也一樣。 獲得日本米食競賽特別優秀賞的稻農彭鏡興認為,人民勤奮是國家資產,但休耕補助政策等於讓土地放棄生產,不用種田還有錢可領,根本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卻也讓農民養成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的觀念,這是國力的消耗,要如何教育、傳承下一代? 從過去兩萬三千元到現在的四萬五千元,休耕補助與老農津貼一樣,成了選舉加碼的工具。事實上,為了鼓勵休耕地投入生產,原本農委會今年計畫取消連續休耕二期的補助,改成一年休耕一期才有補助,卻在反彈聲中又讓步。不過,獅潭村還是有八十五歲的老農民無論穀價多低,還是要繼續種下去,每天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為無法眼睜睜看著農田荒蕪,這是老農對土地的堅持,但老農還能做幾年?而下一代子孫會如何對待土地?是休耕抑或賣地蓋農舍?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