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09 08:47:00瀏覽1578|回應0|推薦4 | |
引用文章「全球創新中心」: 馬英九買IBM的單? 幫了甚麼? 害了甚麼? 《洗腦文章》棄談硬實力的功夫,活用巧實力,肥了誰? 瘦了誰? 對台灣而言,只談創新,核心技術需求的價值不見了? 但對於台灣而言,需求價值也包括掌握核心技術的價值,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價值,只做「需求導向創新」,此種創新對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的台灣而言,可能是創新價值不高的創新,最後可能為擁有相當技術的先進國家作嫁吧了!? 但台灣為甚麼只談創新? 不太談創新價值呢? 其實道理也非常簡單! 因為政府科技智庫只談創新,核心技術的價值要靠外商,百姓也很容易騙!? 沒有多少人真正清楚!? 隨著政府的科技政策,全台很多學校設有創新等名稱辦公室 !? 看了以下一篇文章僅提供個人淺見供參考: ********************** 想單憑軟實力致勝,須先評估此項軟實力是否能獨撐長久穩定的均衡點,否則會流於過度樂觀,缺乏危機意識。評估軟實力是否能單獨運作,可以反向評估競爭對手擺脫軟實力後須承擔的「破局成本」。 「破局成本」包括對方能否輕易找到替代方案,是否會延緩或無法達成原定目標。對方的「破局成本」愈大,軟實力愈能持久;反之,則處於極短暫的相互依賴或和平共處的假象中,隨時可能重新洗牌。 破局成本與協商力量 「破局成本」與管理創新重要課題——協商力量有異曲同工之妙。協商力量是動態過程,競爭對手或合作對象常因力量消長而形成局勢逆轉,企業必須不執著於原有的競爭或合作關係,在此動態過程中隨時調整,以維持競爭優勢。因此想以軟實力出發,建議同步使用「破局成本」的概念,直接思考以巧實力取勝。 談巧實力之前,先談談硬實力、軟實力。硬實力指靠高壓手段或勸誘達到目的,可類比為「以力服人」;軟實力指在沒有明顯威脅或交換條件情況下,說服合作夥伴達成目的,類似「以德服人」。 擁有硬實力的一方,往往可以藉由高壓手段立即獲取短期利益,但卻未必能確保長期利益。軟實力則是以共創相同目的,創造共同價值為著力點,目標一致,容易合作,但若完全依賴軟實力,凝聚力較弱,一旦外力介入,合作關係較易生變。 巧實力是將競爭策略轉為合作策略、競合策略,靈活運用硬實力、軟實力兩種力量,軟硬實力的比重,視破局成本而定。策略運用為軟硬兼施,胡蘿蔔與棍子並用。 轉化競爭策略為競合策略 軟硬實力比重調整的關鍵在於軟實力的穩定性。軟實力若無法持續,代表此為不穩定的均衡點,隨時有失衡的可能,一旦失衡,軟實力將隨之失效,巧實力將退化為硬實力。 雙方若單獨考慮軟實力,可能會有不願翔實揭露資訊,或私下培植競爭對手抗衡的計畫,表面合作卻各自盤算退路,因此單獨考慮軟實力,隨時有破局的危機。 但若同時將硬實力納入考量,雙方會考慮到各自尋求退路導致軟實力破局之後,必須承擔龐大的「破局成本」,隨時會再回到硬實力對峙的雙輸局面,因而不願輕易破壞軟實力。因此同時在硬實力架構之下,加進軟實力,考慮「破局成本」之後,才能確保自身利益的極大化,遵守軟實力的遊戲規則才是上策。 價值鏈上的角力賽不斷上演,台灣企業運籌帷幄之際,常感嘆被世界大廠以硬實力擠壓得喘不過氣來。或許應重新檢視是否能以巧實力來消弭硬實力的擠壓,藉以拉大生存空間。靈活運用巧實力,也許能化雙輸或零和為雙贏。 (作者是台灣科技大學創新策略規劃辦公室執行長) 【2009/01/09 經濟日報】 文中"價值鏈上的角力賽不斷上演,台灣企業運籌帷幄之際,常感嘆被世界大廠以硬實力擠壓得喘不過氣來。或許應重新檢視是否能以巧實力來消弭硬實力的擠壓,藉以拉大生存空間。靈活運用巧實力,也許能化雙輸或零和為雙贏。" 掌握核心技術的世界大廠有硬實力,有本錢可靈活運用硬軟巧實力,台灣不談如何增加自己硬實力的本錢,卻大談活用巧實力,其實也蠻符合現在的國家科技政策!? 政府一味地與有硬實力的外商合作,但結果是自己就沒有學到或得到硬實力的武功!? 肥了誰? 肥了外商與用巧實力與外商合作的本國企業!? 瘦了全民福利為人作嫁賺些微薄利潤!? 最可惡的是,這些用巧實力與外商合作的本國企業,常是決定國家科技政策者的利益共生體!?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