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莊子 秋水 – 河伯 VS 北海若的對話 (1)
2014/02/07 08:35:00瀏覽1824|回應0|推薦0

秋季,當水氣豐沛的時節來臨;千百條小川溪流的水灌注進入了黃河裡。黃河的水勢變得非常的大,大到兩岸和中央的沙洲相隔很遠,遙望過去。連對面一群群的,是牛還是馬,看起來都差不多,難以分辨。

黃河之神『河伯』看到這個景象,心中頗為得意;於是乎不由自主的飄飄然了起來;以為自己所統轄的地方,是天下之至美。

然後,他順著河流往下游的東向去巡視一番,一路來到了與北海交界的河口之處。站在河口往東一看,只見一片汪洋,根本看不見盡頭。

看到這樣壯觀的景象,河伯頓時一改原先驕傲自滿的態度,望著北海之神『若』嘆了一口氣,說:

「俗話說:有的人才聽過一些粗淺道理,就以為自己博學得無人比得上。根本不知道甚麼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常常被真正博聞多識者所譏笑。」,像我剛才的那種心態,真是丟人現眼,剛好應驗了這個說法。」

以前我曾經聽人批評我的偶像『孔子和伯夷』,
說孔子的見聞還不夠淵博,伯夷的義氣太輕,
我都不相信。

如今,我親眼所見大海的無邊無際,
我才相信真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倘若今天要不是來到這裡親眼所見,就完了!
否則,我一定常常會被那些有道之士看笑話。

海神若安慰他:「所謂『對於井底的魚而言,不能談論海洋。』,
這是因為他們對於格局的概念,受到環境的影響;
導致他們的觀念,被束縛在比較狹小的範圍裡。

所謂『對於夏生秋死的蟲子而言,不能談論冬季的寒冰。』,
這是因為他們壽命不長,受時間限制,沒經歷過冬天的季節;
導致他們的觀念,一直被束縛在夏秋的範圍裡。

所謂『對於執著於心錨成見的人而言,不能談論道。』,
是因為他們受教的經驗和知識,都來自一般世俗的教育領域;
所以導致他們的觀念,被束縛在特定的範圍裡。

如今,你總算跳脫河流的領域,見到了大海的雄偉;
也看清楚你自己的渺小與不足,

所以,我現在倒是可以和你談談真正的『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域,最廣大的莫過於海洋。
千萬個河川歸流於它,永不停止;卻又不曾滿盈。
當海水滿潮隨浪四宣洩,沒有停止的時候,也不曾乾涸。

不論是春天或是秋天時節,都不會有任何改變。
不論陸上發生水災或是乾旱,他也沒又任何跡象與反應。
它的格局,遠遠超過了世上江河的總流量,也無法計算。

而我,從未因此而自己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我知道我自己的形體,只是寄託在這個天地之內;
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受到天地間陰陽二氣的孕育而發生的;
我生存在這個天地之間,就像是一顆小石頭、小樹木寄存在大山之中一樣。

我的存在是多麼的渺小;又怎麼敢自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呢!

再往上推算下去,四海存在於天地之中,
不就像是個小窪洞躺在很大的大湖澤裡一樣嗎?

再往下推估,整個中國存在於四海之內,
不也等於一顆小米粒儲放在大穀倉裡一樣嗎?

我們對於世間的物種,都是用『萬』的單位來計算,所以稱為『萬物』。
而人類,只是萬物中的其中之一而已。

人類所生存的九州,
到處生長著穀物,四方通行著舟車;
而人類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份子而已。

依此來比較人和萬物之間的關係,
不就好像是一根毫毛長在馬的身上,一樣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嗎?

古時候曾有很多的歷史佳話流傳下來。例如,
五帝用禪讓的方式來傳承國家;
三王用抗暴的方式來拯救天下;
很多的仁人都胸懷天下,為天下安定而煩惱;
很多的志士都勤於政事,為天下安定而盡心;
他們都表現得很完美啊!

還有,賢臣伯夷有功,卻辭讓封爵,結果他得道了謙虛的美名;
孔子著作六經成為教育的典範,也因此博得『至聖先師』封號。

他們都以自己的成就為豪,認為世人付出過了不起的貢獻。
這種心態,其實不也跟你剛才『自以為大而自豪』的心態一樣的嗎?」。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orycanada&aid=1098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