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世界棒球經典賽,是中華隊表現最佳的一次。與此同時,亦有人注意到,這次世界棒球經典賽,從台中洲際棒球場,到東京巨蛋球場,也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表現得最亮眼、最壯盛的一次。
國旗是一個爭議話題。幾十年來,綠營的集會看不見國旗,且曾有一度大陸賓客來訪還要藏起國旗;每年元旦總統府前的升旗典禮由政府主辦,也是藍、綠、官、民分明;而在此次經典賽中,國旗的出現完全由球迷自發而起,令人感覺到這一片旗海有了生命、有了熱力、突破藍綠,與民眾血肉相連,那看台上隨著國旗疾走而演出的波浪舞,現今彷彿仍是歷歷在目。
觀眾擎旗,其動念初衷應不是出自政治,只是要為看台上的球迷建立一個身分的認同,否則即不知「我們究竟是誰?」;但這一片旗海,對今後的台灣內部政治及兩岸關係,皆應有重大啟示,也理當會發生微妙且深刻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意義,是使兩岸在不知不覺間,已然創造了一個「新奧會模式」。
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繼之失去奧會會籍。一九八一年,藉「奧會模式」恢復會籍,以梅花五環旗為「會旗」,自此國旗即自奧會場地消失身影;且不但大會採用「會旗」,北京亦不容看台的觀眾擎持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甚至在亞特蘭大及雪梨奧運的門票上,載明不准觀眾持「代表團會旗」以外的旗幟。於是,觀眾持旗的糾紛時起,甚至連高中生的國際奧林匹亞競賽及電玩比賽場地中也生爭執,但這些場域卻皆非奧會所轄。二○○一年亞洲盃女子足球賽,及二○○五年亞洲花式滑冰賽,主辦城市台北市市長馬英九表示,「不建議觀眾持國旗進場」,而稱「主辦單位必須遵守奧會模式」;這段過節,使馬英九的立場迄今仍遭批評。
二○○八年,北京奧運聖火原本計劃來台,但傳出不容所經的台北街道出現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主張,儼然欲將整個台灣納入「奧會模式」,因而被台灣朝野及輿論峻拒。於是,當時是二○○八總統大選候選人的馬英九提出「旗歌五原則」,主張此後應將「賽事」與「觀眾」區隔。後來,馬英九當選總統,二○○九年的高雄世運及台北聽奧,即採「大會採奧會模式/看台任觀眾持旗」的默契;此後,即罕聞在國際賽事看台上的旗幟爭執。
此次經典賽應可視為「大會/看台」分流的「新奧會模式」的確立。此賽由美國職棒大聯盟主辦(國際棒總、日本棒球機構及韓國棒球委員會也是經典賽發起人),且中國大陸亦是參賽國(A組),而B組初賽又在台中舉行,於是使比賽成為「台/陸/美/日」的匯演事件;以此賽的國際高度,加上觀眾的注目(洲際球場電視轉播台灣觀眾逾千萬人,東京巨蛋台日戰滿座),而中華民國國旗既能飄揚在東京巨蛋的看台,應可視作已為「新奧會模式」建立了更加穩固的範例。
此事的演化,對台灣內部政治的「藍綠僵局」與兩岸的「和平發展」皆是彌可深思的啟示。先就兩岸關係論:試想,二○○五年,馬英九仍持「舊奧會模式」,而北京在二○○八年仍主張奧運聖火來台不可見到國旗;但只因二○○八一場總統大選,如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已然飄揚在東京巨蛋球場。兩岸在此獲得的共同啟示是:愈護持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兩岸愈有「和平發展」的可能性。尤其是北京,經歷過去打壓封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而把台灣愈逼愈遠的日子;如今見到台灣球迷如此護持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應當更可領悟本報倡議的「杯子理論」: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經典賽的旗海對台灣政治的藍綠惡鬥亦深具啟示意義。試想,我們曾有公職人員拒絕在國旗前宣誓就職的往日;但我們也有全國民眾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之下,一起為「中華隊」加油的今日。若問「中華民國」能不能代表台灣的「主體性」,洲際球場及東京巨蛋看台的國旗也許就是答案。畢竟,沒有人能撕裂球迷,沒有人敢撕裂球迷,國旗就能挺住!
中華隊在經典賽沒有全贏,但熱情的球迷終將中華民國國旗救回來、贏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