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糖和尚蘇曼珠 聯晚/星際影集 影響半世紀 恐龍 原來有彩色羽毛!
2010/05/20 12:09:37瀏覽888|回應0|推薦0

糖和尚蘇曼珠

賀錫翔

May 19, 2010 12:00 AM | 

http://www.worldjournal.com/pages/wjlit

 

當今世人為求健康,均遵醫囑盡量少吃糖,以免血糖升高而產生各種疾病。但中國近代史上有一大人物卻飲食無節,尤嗜甜物,還自稱「糖僧」(係模仿西天取經的唐代高僧玄奘之俗稱「唐僧」),此人即蘇曼殊是也。

 

蘇曼殊係廣東香山(今中山)縣人,一八八四年生於日本,原名元瑛(也作玄瑛),曾在日本橫濱大同學校和東京早稻田大學學習。一九二年轉入振武學校,學習陸軍,並參加革命團體「青年會」。

 

次年,他在廣東惠州削髮為僧,取法名「博經」,又稱「曼殊上人」,自此以「蘇曼殊」之名行世。後來他前往上海,結交革命志士,曾參加「南社」,又撰文極力反對袁世凱稱帝,被時人譽為「革命和尚」。

 

此人非同於一般和尚,不僅投身革命,而且多才多藝,既精通英文、日文和梵文(譯過拜倫、雪萊的詩作和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又擅長文學和繪畫,所著小說《斷鴻零雁記》抒寫男女愛情,風行一時,其書法、國畫也堪稱精美清麗。

 

令人痛心的是,這位天才和尚卻因腸胃病死於一九一八年五月二日,年僅三十五歲。此君為何早夭?據說原因之一,即他「佯狂玩世,嗜酒暴食,貪吃甜食,終於積疾而卒」。

 

蘇曼殊所嗜甜食五花八門,他愛吃吳江土產麥芽塔餅,常人吃三、四枚已夠,他能吃二十枚之多;他又嗜吃蘇州酥糖(著名甜食),一日可啖數十包;他還好食糖炒栗子。

 

一次因病住上海寶昌路醫院時,院長禁止蘇吃糖炒栗子,不料他私下藏匿三、四包偷食。後來被轉往廣慈醫院,醫生仍以食糖為戒,但蘇積習難改,據說死後還是在他枕頭底下發現不少糖果。蘇也喜吃八寶飯(也是江浙著名甜食)等,真可謂愛甜如命。

 

最令「糖僧」嗜好的是一種外國糖果,叫「摩爾登」,據說是法國大仲馬小說《茶花女》女主角所嗜食的,蘇曼殊因為景慕茶花女,也就特別愛吃這種糖果。當時滬上「同芳居」茶館供應進口的「摩爾登」,這種糖果形狀似扁圓的圍棋子,分淡黃、粉紅兩色,又用扁形玻璃瓶裝,外觀甚是討人喜愛。

 

蘇曼殊每有潤筆收入,總愛到「同芳居」品茗,並買三、四瓶「摩爾登」飽食,吃不下的便帶回公寓。有一次想吃此糖果,不料囊中無錢,竟把所鑲金牙齒變賣了,再換糖吃。

 

當時的著名連載小說名家包天笑(江蘇吳縣人),曾有一詩調侃蘇曼殊的嗜糖頑習:

 

鬆糖桔餅又玫瑰,甜蜜香酥笑口開;

想是大師心裡苦,要從苦處得甘來。


聯晚/星際影集 影響半世紀

 http://udn.com/news/story/7338/731295-聯晚/星際影集-影響半世紀

 

聯晚/星際影集 影響半世紀

2015-03-01 13:45:21 聯合晚報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

1966年9月8日在美國上演的星際爭霸戰,只播了三季79集,不算是賣座影集。49年後,飾演史巴克先生的尼莫伊病逝,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感性談話。這部起初只有青少年收看的影集,其實是走在時代尖端,對半世紀以來的大眾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星戰影集是位洛杉磯警察的原創,1969年停播後,在1987年到1994年、2001年到2005年,又重拍新的星戰系列影集,2013年仍有新影集製播。這還不包括從1970年代以來,好萊塢翻拍的十多部星戰系列電影與電視動畫。最初收看星戰影集的兒童,多已步入中年。

星戰影集最初收視全美排名第52,後來變成電視熱門主題,與科技進步有關,有線電視與衛星直播電視,乃至於數位電視的普及,讓小眾的科幻影集,經過分眾後的頻道,放大了商業效益與收視率。科技不只改變媒體,更強化媒體的商業效益。

星戰影集是科幻片,在1960年代藉未來反映現實,很有啟發意義。星艦企業號除了出生美國中西部的寇克艦長,有黑人女通訊官、日本舵手、蘇格蘭輪機長、俄國領航員,當然還有外星人與地球人的混血兒史巴克,企業號就是多元種族社會的縮影。

黑人女演員與白人艦長在劇中接吻,這種族群融合劇情,是非常前衛的概念,這位女演員不想繼續參與演出,金恩博士都要求她留下來,以鼓勵其他黑人婦女從事表演事業。劇中藉群策群力探測太空,隱喻著未來會有一個國際合作的地球政府,這對於冷戰時期紛擾不休的國際社會而言,是很有前瞻的論調。

人類成功登月那一年,恰恰是星戰影集停播的那一年。浩瀚宇宙,啟發人們無止盡想像,讓新的星戰系列作品幾十年來歷久不衰,賦予新生命。所有創新,最終還是回歸人的本質。對於未知太空冒險的渴望,其實仍是人性的自我探索,星戰影集講探測太空,尋求合作,不談征服,這應該就是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吧。

 

 

 

 

侏儸紀公園電影 恐龍無毛為了省錢

2015-03-02 03:04:50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32587-侏儸紀公園電影-恐龍無毛為了省錢

「侏儸紀公園」系列電影第四集暑假即將上演,預料又將掀起恐龍熱;但讓古生物學界詬病的是電影中的恐龍「無毛」,劇組對這項批評回答很妙,主要是為了省錢。

許多人都看過侏儸紀公園系列電影,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一九九三年上映,掀起全球恐龍熱。劇中從琥珀中的蚊子化石血液取出恐龍DNA,培育出現代的遠古恐龍,逼真的影像帶領大家回到遠古時代,讓電影大賣。

之後一九九七年及二○○一年上映的第二、三集,也相當賣座,第四集今年暑假即將上映。

研究恐龍的德國波昂大學博士生楊子睿表示,他就是受到電影影響喜歡上恐龍,但研究多年發現真實與電影出入很大。第四集在相隔十多年後拍攝,這段期間古生物學界對恐龍有更多新發現,因此對第四集中的影像有不少責難。

他表示,批評最多的是,近年多數古生物學者都認為,多數恐龍是有毛的,但是第四集電影裡的恐龍還是維持像前三集中粗糙、無毛的表皮。

好萊塢劇組為更貼近真實,希望參考古生物學者意見,楊子睿和波昂大學團隊曾與影片監製討論,大家提到「明明知道恐龍是有毛的,第四集的恐龍為何還是沒毛?」劇組答案很直接「為了省錢」。

劇組指出,全片都是用三D動畫特效做出逼真的恐龍影像,所費不貲,無毛的恐龍就已經很貴了,如果要再加上毛,製作成本可能要天價,難以回收;幾經考量,還是決定讓最新的恐龍無毛。

楊子睿表示,受電影情節深植人心影響,一般人觀念中的恐龍就是那樣;每次提到恐龍有毛,大家就會問「你說的是始祖鳥嗎」,新的電影仍無法改變,相當可惜。

他希望能透過科學研究,建構出完整的遠古世界影像,除了彩色的植物,還有許多色彩斑爛的恐龍,活靈活現,改變世人的觀點。

圖/聯合報提供

 

 

恐龍 原來有彩色羽毛!

2015-03-02 03:04:48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32592-恐龍-原來有彩色羽毛!

恐龍是彩色的,還有羽毛!許多人印象中的恐龍都是色彩暗沉有粗糙皮膚,赴德波昂大學攻讀博士的成大學生楊子睿與該校恐龍研究團隊研究發現,恐龍不但是有羽毛的,且是彩色動物。

成大留德博士生楊子睿(左)與老師Martin Sander(左二)團隊繪製出全球第一隻彩色恐龍,圖為上課的情況。 圖/楊子睿提供

                               

楊子睿與波昂大學研究團隊並利用電腦三D技術,畫出全球第一隻「彩色恐龍」,這項研究獲得美國「科學」期刊認可發表,引起古生物學界熱議,當期期刊為了這項發現,還以有遠古血統的「麝雉」為封面。

去年十一月的「科學」期刊以有遠古血統的「麝雉」為封面,表彰這項重要發現。 圖/取自網路

                               

楊子睿表示,古生物學界在近廿年的研究當中,雖早就認為多數的恐龍是有羽毛的,但由波昂大學教授Martin Sander所主導的最新研究則發現,這些羽毛是彩色的,顛覆一般人印象。這項研究獲得「科學」期刊的認可,顛覆大家過去對遠古恐龍的想像。

楊子睿大學時期在成大地球科學系與生命科學系雙主修,為他奠定研究古生物基礎,赴德多年跟著團隊跑遍全球,研究各地恐龍化石。

他表示,過去認為恐龍像是鱷魚或蜥蜴等變溫動物般,皮膚由鱗片組成,但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加上全球第一隻有毛恐龍一九九八年在大陸東北出土後,近年研究顯示,多數恐龍是有羽毛的。

他表示,研究顯示,包括民眾熟悉的暴龍、迅猛龍、棘龍及恐爪龍等,都是有毛的,只是恐龍身上的這些羽毛,在漫長的化石歲月中已被分解,直到大陸東北因火山爆發的特殊現象,保留了化石中羽毛。研究顯示,恐龍的羽毛並不像現代獸類柔軟披毛,而是類似鳥類的羽毛,有樹枝狀的羽脈。

他表示,古生物學界研究確知在侏儸紀時代,世界並不是只有灰色色調,而是有彩色花朵,很多學者因此質疑既然植物是彩色的,為何當時的動物霸主恐龍卻是灰色?應該有彩色的可能,但苦無直接證據。

波昂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白堊紀時期的「傷齒龍」恐龍化石,進行羽毛色彩的研究,以三D技術將恐龍化石中的羽毛重建,發現毛兩側是對稱的。

恐龍的羽毛功能,和現代鳥類羽毛為飛行不同,恐龍羽毛是用來保溫、展示,同時像蝴蝶的翅膀般,以奈米粒子交錯顯色,色彩斑爛而絢麗。

楊子睿表示,三D重建過程相當複雜,與白堊紀遠古鳥「孔子鳥」的羽毛進行交叉比對才確定,但研究雖知道恐龍羽毛是彩色的,但是什麼顏色,何時出現色彩,有哪些種類恐龍有彩色羽毛,是下階段研究目標。

恐龍有羽毛,很容易讓人聯想恐龍就是鳥類祖先,楊子睿表示,其實不然;侏儸紀時期有羽毛的恐龍多滅絕,但恐龍的一個分支經長期演化體型縮小,同時為與哺乳動物競爭食物,演化出飛行的羽毛,並從變溫動物變為恆溫動物,這才算是鳥類祖先。

古生物學家研究,多數的恐龍不但是有羽毛且是彩色的,研究團隊利用三D技術,參考恐龍化石,繪製出第一隻有彩色羽毛的恐龍。 圖/取自大陸網站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40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