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砍難民收容量 梅克爾妥協
2015-12-15 04:12 聯合報 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十四日電
http://udn.com/news/story/6809/1378073
在龐大壓力下,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基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前夕表示,德國將大幅減少難民收容量,並尋求全歐共同的解決方法。
梅克爾所屬的基民黨十四日召國全國代表大會,難民危機成為首要議題,德國今年預估將湧入一百萬難民,在各方壓力下,基民黨的主席團會議在十三日晚間就難民問題定調,基民黨將透過有效措施明顯縮減申請庇護者和難民數量,但並未提到部分黨內人士要求的限制數量。
梅克爾接受德國電視台訪問表示,「我們找到了一條符合我初衷的道路」,她承認,在黨內報告的相關論述中,提及民眾的憂慮,並明確提出將顯著減少難民收容量;但她特別強調,文件中沒有提及「限制」而是使用「減少」難民數量。
梅克爾表示,難民危機要尋求歐洲層次的解決方法,包括和土耳其合作打擊人蛇集團、改善在黎巴嫩與土耳其等地的難民營情況,強化歐盟邊境管制等。
梅克爾的妥協讓黨內原本質疑她難民政策的人感到滿意,基民黨秘書長陶布預估,基民黨的難民政策可望獲得超過四分之三的黨代表支持。
不過,與基民黨共組聯合政府的社民黨對梅克爾的妥協不以為然,社民黨副主席說,梅克爾處理難民危機時曾說「我們能作到」,希望梅克爾要言行合一。
聯合/開放社會的敵人
2015-11-16 01:07: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316869
俄羅斯班機上月底在西奈半島墜毀,不少歐洲國家正嘲笑俄國總統普亭對恐怖分子的譴責太慢、太弱;不旋踵,IS分子就在歐洲心臟地帶的巴黎犯下了令人髮指的恐攻暴行。對巴黎的攻擊,也是對所有開放社會的宣戰,是要以防不勝防的手段瓦解民主社會人性的善意與互信。
開放社會的支柱,建立在人際的互信,植基人性本善的前提。而開放社會最大的敵人,則是那些不分享相同理念的人,他們心懷仇恨,對善良無感,更處心積慮利用別人的信任與社會的不設防來製造暴亂。這次巴黎的恐攻,選在周五夜在不同地點同時向休閒中的平民下手,目的就在挑起最大的恐懼和不安,他們根本不在乎誰死誰傷。
數月前,德國總理梅克爾呼籲人們敞開心胸收容難民,各國公民主動響應,讓人動容。但這些心血與善意,極可能因為巴黎事件遭遇重大挫折,善意之門與開放的疆界可能陸續關閉。
在七名恐怖分子中,有兩人被發現是以敘利亞難民身分蒙混入境。這樣的消息一出,勢必引發那些善意收容城市及家庭的疑慮和恐慌:還有多少恐怖分子假藉難民身分棲住在自己四周?一旦這樣的疑慮開始蔓延,人們就會開始猜忌,進而表露出不友善;如此一來,友善難民的大愛即可能被怨恨取代,而功虧一簣。
IS崛起,快速填補了「凱達」組織的恐攻位置。不同的是,IS對下手對象更隨機、更不加選擇,這與凱達專以報復西方強權為目的的策略不同。更有甚者,IS的招募人馬來自不同國家的邊緣人,使他們更易化身潛返母國犯案,防不勝防。
巴黎恐攻,獲益者將是各國極右派政黨,他們反移民的聲浪將更高漲。
不只FBI 德還監聽了這些單位
2015-11-13 04:12:55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11日電
http://udn.com/news/story/6809/1310647-不只FBI-德還監聽了這些單位
媒體11日披露,德國對外情報單位監控的目標,包括法國外交部長法畢斯(Laurent Fabius)、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
這個有關德國聯邦情報局(BND)的最新報導,使德國內部對國家監控的爭論激化;而此爭論起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承包商前雇員史諾登(Edward Snowden)所揭露的機密。
此一報導使德國總理梅克爾感到尷尬,梅克爾2013年在媒體披露美國國安局監聽她的手機後,曾氣呼呼地告訴華府,「朋友間不該監聽」,而她的辦公室就負責監督德國情報活動。
柏林-布蘭登堡新聞廣播電台(RBB Inforadio)在未透露消息來源的情況下披露,德國聯邦情報局監控了法國外長法畢斯、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美國聯邦調查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WHO)。
德國方面的監控對象還包括「不少歐洲和美國公司,像是美國武器製造商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其餘監聽對象包括一名德國外交官,這名外交官曾在2008年至2011年間,擔任歐盟喬治亞觀察團團長,之後在布魯塞爾和土耳其擔任歐盟重要職務。
比京隨筆/政治寒冬來襲 「慈母」怎麼救難民?
2015-11-12 03:22:42 聯合報 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
http://udn.com/news/story/6809/1309298
德國總理梅克爾 (路透資料照片)
今年的冬天,對目前仍不斷湧入歐洲的難民們是越來越艱困的挑戰,對德國總理梅克爾而言,因為收容難民而引來的國內外壓力,不但讓她在即將到來的冬天更顯孤單,她未來的歷史定位也出現變數。
梅克爾九月公開表達德國願接受難民,面對難民危機宣示「我們可以成功」,讓她在身處戰亂的中東民眾心中建立起慈母形象。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難民湧向歐洲,在嚴冬來臨之際,即使各國邊境管制日趨嚴格,每天仍不斷傳出新的難民、難童溺斃慘事;歐洲主要國家對難民的收容都已達極限,加上反移民的政治勢力日漲,梅克爾在難民危機上的立場,猶如寒風中孤立的身影。
盧森堡的外交官員說,難民危機讓許多歐盟國家恢復邊境檢查,已讓歐盟瀕於瓦解邊緣;歐盟主席圖斯克提出,歐盟的未來很大程度取決於德國對難民的態度;梅克爾政府的內政、財政部長也都陸續表態,直言德國收容難民能力已達極限,甚至比德國更歡迎難民的瑞典,都在本周宣稱,已沒有新的空間安置難民。梅克爾在難民危機上的立場,承受越來越大壓力。
最近幾個歐洲國家的全國性或地方選舉,反移民勢力都獲得支持,各國民粹政黨趁勢興起;德國境內對難民收容中心縱火事件越來越多,反移民示威人數頻創新高;法國加萊最近更爆發難民群聚用石塊攻擊警察、造成十多名警察受傷,出動維安部隊發射近三百顆催淚彈才平息騷動等事件,讓曾經感動世人的「歡迎難民」主張受到挑戰。
接下來的寒冬,不但對企圖渡海進入歐洲的難民們是一大考驗,被富比士雜誌評為全球影響力比美國總統歐巴馬還大的梅克爾,會成為帶領歐洲走過難民危機的傑出領導者,還是如德國前總理施洛德所說「有心但沒有計畫」,是梅克爾未來歷史定位的最大考驗。
觀天下/怒火邊界
2015-10-25 03:20:48 聯合報 張佑生
http://udn.com/news/story/6809/1270704-%E8%A7%80%E5%A4%A9%E4%B8%8B%EF%BC%8F%E6%80%92%E7%81%AB%E9%82%8A%E7%95%8C
曾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最近情勢依然火爆。保加利亞、塞爾維亞與羅馬尼亞三國領袖,搶在歐盟臨時峰會前討論難民問題,揚言德國、奧地利或其他歐盟國家如果關閉邊界,三國也將比照辦理,堅決不讓西巴爾幹成為難民的緩衝區。
對於巴爾幹半島來說,中東或非洲難民只是過客,不是歸人,因為德國或瑞典才是難民的應許之地。但是接納難民配額一日沒搞定,東歐國家和受困的難民都不好受。
以美國緝捕墨西哥毒梟為故事主軸的好萊塢電影「怒火邊界」,與東西歐邊界怒火熊熊的現況,竟有某些共通處。電影裡面的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派員到墨西哥大毒梟老巢直搗黃龍,高層的盤算是與其讓毒梟各據山頭,不如刻意讓某個毒梟坐大,吞併其他角頭,以便管控。第一線衝鋒陷陣的幹員得知後,非常錯愕。
中東目前政局最混亂的國家不是敘利亞,而是利比亞和伊拉克,諷刺的是格達費與海珊在位時,幾乎沒聽說過汽車炸彈或血洗清真寺的新聞,因為領袖就是「最大尾」的黑道,誰敢搗亂?美、歐將兩名獨裁者除掉後,兩國一直亂到現在,國不成國。
敘利亞是美歐的目標之一,只是在俄國和伊朗支援下,敘國總統阿塞德依然在位,逼得居民大量出走避難,歐洲國家首當其衝,只能說是自作孽。
聯合筆記/敘利亞變局中的兩個輸家
2015-10-26 02:26:01 聯合報 郭崇倫
俄羅斯一個月前開始的空襲,現在越打越順手,雖然還不能肯定普亭會是新的贏家,但很明顯的,歐巴馬與阿塞德已經輸了這局。
目前中東形成俄羅斯為首,與伊朗、敘利亞的新聯盟,這些本來都是美國在中東的死對頭,並不足為奇,真正令美國意外的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從中東到西歐,開始認為俄羅斯比較有機會打贏這場對抗IS的戰爭。
本來是美國所扶植的伊拉克政權,竟然接受俄羅斯提議,在巴格達成立區域情報中心,與俄羅斯、伊朗分享情報,美國長期盟友約旦,也宣布成立聯合軍事指揮中心,以協調俄羅斯、安曼與約旦等三國的空中轟炸行動。
俄羅斯上周五召開的維也納會議,敘利亞的兩個死對頭:土耳其與沙烏地都參加,支持由俄羅斯主導的敘利亞政治對話。
美國正在失去中東的控制權,這是因為美國自伊拉克撤軍後,造成權力真空,俄羅斯趁機而入,歐巴馬怨不得別人。
普亭公開批評美國玩弄兩面手法,一方面說要反恐,但另一方面卻縱容恐怖分子,顛覆自己不喜歡的政權。事實上,普亭沒有明說,俄羅斯流傳的陰謀理論,就認為美國不願認真消滅IS,越轟炸越強大,就是要靠IS來解決阿塞德政權。
而對於俄羅斯來說,出兵是基於國家利益,與IS並肩作戰的,至少有約四千人是來自前蘇聯各共和國,俄不會允許這些恐怖分子重返俄羅斯;至於解救阿塞德,或是要在中東與美國爭老大,那都是次要目的。
出兵也是冷酷的計算,首先,要打敗IS,必須防止敘利亞中央政府的崩潰,不要變成另一個利比亞,或是葉門,未必代表要無限期的支持阿塞德家族;一旦軍事行動取得進展,就應該由所有的政黨、民族和宗教集團,通過政治手段達成協議,換言之,阿塞德要下台。
阿塞德上周搭乘俄國軍機應召而來,普亭當面告訴他,不是因為他屠殺百姓,而是因為他的存在,對反IS的團結有妨礙,阿塞德沒有任何選擇。
過去的阿塞德相信自己軍隊可以鎮壓反叛,也不理會外界要求釋放政治犯,但眼看第二大城阿勒坡即將被攻陷,南北交通大動脈遭切斷,阿塞德心知沒有俄國軍事介入,再一個月就會崩潰,他只有接受俄式全套安排:軍事介入、政治對話,甚至「同意」俄羅斯軍援那些願意合作對抗IS的武裝團體。
阿塞德的下台,似乎只是時間長短而已,最恨他的土耳其表示,至多讓他再待六個月,即使最挺他的伊朗都說,不會讓阿塞德無限期的在位總統。不知道阿塞德午夜夢迴,會不會悔不當初,是與魔鬼做了交易?
至於歐巴馬,只有等著看普亭主導大秀,如果成了,不妨礙美國利益,給幾聲掌聲,不成,俄羅斯自陷泥沼,丟一句「早告訴你了」,但充其量是個觀眾。
打伊拉克催生IS 布萊爾認錯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承認,根據一些「事實要素」,可以說當年英國與美國聯手入侵伊拉克,是恐怖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崛起的一個主要原因。布萊爾也就伊拉克戰爭中所犯錯誤表達歉意。
CNN於25日播出布萊爾在人氣時評節目《法里德·扎卡利亞的環球公共廣場》接受專訪的內容。布萊爾表示,英美聯軍入侵伊國後,並未找到情報部門所稱伊國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武器」,對於發動伊拉克戰爭所依據的「情報謬誤」,以及戰爭期間所犯下的某些「計畫方面的錯誤」,布萊爾首次公開道歉。
推翻哈珊政權不遺憾
不過,布萊爾也表明,他對英美聯手推翻伊拉克獨裁者哈珊的政權,並不感到遺憾。哈珊鐵腕統治伊拉克24年期間,無情壓迫伊國公民,惡名昭彰。他還曾經在兩伊戰爭期間動用過化學武器,且曾以化武屠殺境內庫德族少數族群。
哈珊垮台後,伊拉克隨之陷入連年動盪,伊斯蘭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相互暴力攻擊層出不窮,遜尼派極端組織IS的前身「伊拉克基地」組織也應運而生。
布萊爾坦承,從某些事實要素來看,英美聯軍2003年入侵伊拉克,是IS崛起的一個要因。他直言,「不能說2003年推翻哈珊政權的我們,對於2015年的情勢不用負責」,對此英美兩國必須承擔一部分的責任。
戰犯說交由世人評論
然而,布萊爾也表示,有兩件必須要瞭解的重要事情,一個是即使美英沒有聯手推翻哈珊政權,2011年發端的「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勢必也會衝擊伊拉克局勢。另外,IS實際上是在敘利亞壯大起來。
對於自己因為決定參與伊拉克戰爭而被指控為「戰犯」,布萊爾說,他當時認為入侵伊拉克是正確的事,所以就決定著手去做,時至今日,「關於此事是否正確,每個人都有權來評判它。」(中國時報)
聯晚/歐洲難民最寒冷的冬天
2015-10-27 14:13:24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275203
歐洲難民問題發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目前,每天仍然有5000到7000難民分別從海上和陸地進入歐洲,而歐洲各國接納和處理的速度卻始終趕不上,難民問題一直困擾著歐洲相關各國。
現在,隨者冬天腳步越來越近,天氣轉冷,歐洲部分地區的氣溫已經降到零下。收容最多難民的德國,前幾天甚至還降下第一波瑞雪。這讓難民問題更形惡化,難民本身的處境,也更加艱難。
天氣變冷,對難民問題馬上產生三種影響。
第一,難民人數會快速增加。難民也知道冬天逃難風險高,所以都會急著趕在冬天前逃到安全國家,這會使難民人數在冬天前快速增加。
第二,逃難過程風險更高。現在有大量難民滯留在巴爾幹半島上各國邊境,歐洲冬天又濕又冷,難民們只能裹著毛毯雨衣,擠在一起取暖。其中不乏大量的兒童以及嬰兒。在艱險的逃難路程裡,他們挺得過去嗎?
在南方地中海的逃難路線上,過去常見難民船因為超載而翻覆。到了冬天,海上風浪變大,海水更是冰冷,萬一再有難民船翻覆,冰冷的海水將產生更多難民死難的悲劇。
第三,已經進入歐洲的難民,要如何捱過寒天?
在德國等國,冬天氣溫可以來到零下10度和15度,但還有許多難民還沒獲得適當安置,只能暫時住在帳篷裡。如果安置問題不趕快解決,很難想像難民如何在帳篷中熬過冬天。
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已經警告說,如果難民問題不趕快解決,很快就會看到有人在巴爾幹冰冷的河水中死去。
聯合國難民署發言人巴洛茲也說:「我們看到,冬天已經來了,難民的數量還沒有下降。還在路上的人越來越絕望」。
無國界醫生則警告,除非盡快提供足夠的保護,否則數千名孕婦、幼童與長者將會在寒冬中面對極端險峻的環境,隨時有性命之憂。
現在,大家都在跟時間賽跑,難民急著要在冬天前逃到歐洲,歐洲各國則趕著在冬天前安置好難民。
希望,這場賽跑能夠圓滿結束。
窮人悲歌 你聽過香港「麥難民」嗎?
2015-10-29 13:41:21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5/1279752
香港麥難民現象嚴重。 圖擷自BBC
據BBC中文網報導,在10月時香港麥當勞內發現伏屍,死者是一名年約50.60歲的婦人,被發現時已經死去了一段時間,BBC記者深入了解這些被稱為「麥難民」的人,了解他們背後令人心酸的故事。
「麥難民」這詞始於日本,用來形容長期在麥當勞留宿者,他們通常收入太低無法負擔房租,所以把光線良好、消費便宜、有著空調、座位,服務又良好的麥當勞充當暫時旅館,這個現象普遍出現在東南亞,但香港因人口老化、房產價格高和工資停滯不長等情況,「麥難民」
圖擷自BBC 阿陳接受BBC的訪問,述說他的背後故事。
「麥難民大部分都是老人家,他們的笑容似乎遮掩了背後傷感的個人故事」。BBC來到香港訪問這群麥難民,54歲曾經當過警察的阿陳接受採訪,他於1970年末代大學畢業後加入警隊,1996年離職後做生意,在大陸投資,商業夥伴卻捲款潛逃,他打了三年官司,2006年返回香港,身無分文,目前則靠打工餬口,大部分晚上都在麥當勞度過,他說這是熟悉的地方,常遇到熟悉的人,他們常都是無家可歸。
66歲的何大衛則無奈的說,不要以為他很懶惰,他很渴望得到工作機會,但因為年齡的侷限總是失望而歸,現在靠著政府救濟;而雖然香港設有公共房屋,但供應短缺,他只能在深圳月租一個房間,掛念香港的他大約每周會坐火車回到香港這家麥當勞一次,當起數天「麥難民。」
印度裔攝影師蘇拉傑·卡特拉在2013年開始拍攝香港「麥難民」,他認為這個明亮背景前的老人露宿者或窮人,簡直是一大諷刺。香港是全球貧富最懸殊的地方之一,根據政府數字顯示,在七百多萬人口中,有五分之一是貧困者。而長者中更有三分之一人生活於貧窮下。
麥難民多半是長者。 圖擷自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