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泡沫化的十大前兆
2005/09/13 12:11:54瀏覽536|回應0|推薦0
談論主題泡沫化的十大前兆

一年前寫的預告     多少反映了真實性

這幾年ID的大幅擴張    很少是基本面的反應     也就是可惜是根基不穩的泡沫
大多建立在業外收益所造成的浮濫花費
一但業外收益不再    危及本業
ID是否為公司帶來實質的收益便會列入檢討

真可惜阿   誰不希望我們有個強大、為公司帶來獲益的ID?
誰不希望我們有個穩扎穩打、為台灣帶來實質名聲的ID?

 

引述自己的話:

泡沫化的十大前兆

泡沫化的十大前兆是:

  1. 異常不合常理的消息面大量見諸於媒體。
  2. 每個學ID的人都可以上媒體15分鐘(Andy Warhol)。 圈內人竊竊私語,又驚又喜。
  3. 投資者的期望遠高於該事業的投資報酬。本益比飆昇至歷史高點。
  4. 連擦鞋童都告訴你:學ID工作三年年薪200萬。而你知道,雖然磚塊砸下來都會死一個ID(供給大於需求),至少四周的包括自己,年薪200萬的事根本是shit。
  5. 一但該事業的投資報酬完全無法支撐投資者的期望時,老闆會摻雜恨意地將手中籌碼釋出,但是告訴別人他正在大量買進(比如愛台灣就要支持社會的創意產業升級)。
  6. 社會笨蛋大眾仍然沉浸於台灣設計站起來的喜悅。本益比創歷史新高。
  7. 崩盤!牛皮爆炸。
  8. 夢醒,媒體大量報導過度投資設計單位所產生的惡果。比如??公司承認(199X年):大量的設計投資並未對公司的產品平均單價造成明顯的提昇效果(因為全球消費者的認知仍停留在低價品的印象),廣告費的支出並未cover產品毛利率的提昇,反而侵蝕了獲利。公司出面道歉:這讓我們得到很好的教訓,全球化、品牌的經營將會更慎重。將進行部門整併,提高部門財物獨立性,以提高資金的效率運用。
  9. 此後幾年公司仍處於組織調整的階段,對每一項過分樂觀的支出做嚴謹的檢視。
  10. 在下次泡沫浪潮來臨之前,知悉此事的設計師將會被扣上阻礙進步的保守派的大帽子。
  11. 經過幾年的沉寂,請接續第一項.....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offreyfang&aid=6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