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1/21 15:27:03瀏覽2671|回應1|推薦16 | |
各位親愛的朋友: 我把這幾年寫的11篇長篇跟短篇小說集結成冊,加上攝影集,書名為【不存在的巴黎遊記-蛇牙愛地球小說集】。 算是線上出版了,請讀讀看,歡迎轉寄,觀迎給我意見。謝謝! 請按此下載,連結至分享檔案網頁,請按下左上方「下載」按鈕。為PDF檔,大小約2Mb。 1995年紐奧爾良的咆哮爵士
Preservation Hall Jazz Band posted by MR2, 澳門互聯網站 十年以後,小法蘭西斯‧李(Junior Francis Lee)終究未能見到紐奧爾良這城市。這並非是單方面的問題,而是雙方再也不存在。這故事必須從頭說起: 1995,亞裔美人老聖‧法蘭西斯‧李(Saint Francis Lee)一路從鳳凰城出發,開車三天三夜到了紐奧爾良,帶著懷了五個月大男孩的老婆。 老婆仍然害喜,李不知所措。老婆說:「既然到了爵士之都,那你先到大街上逛一逛,我留在旅館休息。」 夜晚,法國移民區閃爍著不安的霓虹燈,而流瀉著的爵士樂卻反常地脫離即興自由拍子,開始緊張起來。當年中國偷渡難民大量湧進紐奧爾良,奪走了黑人底層的工作。新納粹蠢蠢欲動,發洩對象開始轉移至黃種人。李小心翼翼地走在St. Peter 街上,躲過一些咒罵著、跌跌撞撞而充滿酒氣的黑人的騷擾,付了門票,他終於擠進了Preservation Hall。 老樂手做了開場白,之後燈光全暗,從寂靜黑暗中爵士樂數十年如一日地響起。李感到燥熱,輕輕地按下手上的V8。他想,這是熱愛爵士樂的老婆的禮物,他不能親臨現場真是遺憾阿。 下一曲目之前,年輕的薩克斯風手搶了老主唱的麥克風,說了一句話,所有的聽眾轉頭過來憤怒地看著李。李不知所措,旁邊的台灣留學生輕聲地告訴他,把V8關掉,李緊張起來,那句話大意是:黃禍搶了老黑的工作,現在也來偷爵士樂! 兩個彪形大漢走過來,把李架走。丟在充滿尿騷味的後巷門外,然後遠方一聲淒厲的槍響,李發現自己倒在血泊中,他想著老婆,眼中瞪著未出世的男孩-小法蘭西斯‧李。紐奧爾良的BLUE爵士擺脫老樂手的心志,失控地進行著,似乎隱藏著騷動的不安。小喇叭丟開即興拍子,開始嘶吼;薩克斯風喪失了頹廢的自由,開始詛咒起來。 半小時之後,老婆琅嵢地推開市警員、全副武裝的消防隊員。抱著李的屍體,眼裡閃爍著憤怒的黃藍警燈,沒有留下一滴淚。只有淒厲的尖叫,她用越南華語,開始瘋狂地咒罵起來。市警員、消防隊員不自主地因恐慌退後,直到救護組人員一擁而上抓住她,打了鎮靜針。而小法蘭西斯‧李最終也流掉了。 現場同一族裔的市警員,翻譯了她的咒罵:「我詛咒這城市!我詛咒這城市!十年後,讓撒旦掀起的狂風、讓上帝流下來的淚水,滅掉這城市!」 蛇牙後記:十年前我真的開著BUICK大車在紐奧爾良呆過一晚。對旅人來說,她是自由又混雜著不安的綠洲。超齡的Preservation Hall 的老樂手真是令人從靈魂深處感動。在黑暗中按下V8會發出紅光,工作人員會制止。這是美國的文化國寶,不容侵犯。 紐奧爾良廢城的事真令人難過,若此小說有道德上的問題,我願意刪掉。 18號公路上的特茲克海峽
波斯頓大學研究生 穆斯林 夫婦開著BUICK Century,像大船在海洋中航行。 他們沿著美國內陸東岸18號公路往西行走,日日夜夜的趕路。直到夜裡,林的心更清澈,而月光灑在沉睡的林太太身上。 然後,月光被抽走了,烏雲無聲地爬滿大地。一個小時之後,四周漸漸暗下來,林發覺原來是一排排向後退去的昏黃路燈消失了,只剩下寂靜的1974年的GM引擎平穩的運作。 四周微弱的消逝而過的光影完全消失,如被黑布遮眼般走進刑場,一片死寂,他開始心慌起來。 之後他聽到海的聲音,懷疑已衝入大海,但是這裡是內陸,不可能有海!林急踩煞車,哀號聲劃破長夜。好在大車並未下沉,林聽到自己如戰鼓般的心跳。林搖醒太太,走出車外,聞到海的味道。 然後夫婦倆擁抱在一起,站在孤立無援的特茲克內海中心的三十公里長的公路。往前看是無盡的、如刺入海洋心臟的長劍,往後看也是一模一樣的如用直規小心翼翼地畫出的筆直公路景象。 林翻開AAA地圖集,發覺走錯路了。這條無名的、穿越特茲克內海峽灣的公路建於1931年,死了94個工人及3個政府雇員,包括兩名童工,是對抗經濟大蕭條的新政計畫之一。超過半世紀以來,沉默地躺在大海的懷抱裡。 「他X地,美國人蓋這種東西嚇人幹什麼?」林咒罵著
當二十年後蓋達炸掉世貿,穆斯林 夫婦常常回想起到基督教國家留學的事。有時他們做著同樣的夢,一起開著BUICK大車葬入邪惡的資本主義特茲克之心,而充滿歡樂!
美好時代
連載於聯合報e世代文學報 2006/07/03 第523期
公元兩千年網路泡沫化前夕,各國政府、跨國集團相繼發佈白皮書:認為全世界已打破循環理論,進入了沒有蕭條,沒有匱乏的後資本主義新紀元。但是同時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卻進行一項秘密調查,對象是來自台灣的一個特殊的產品。 NIC(Next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是英屬威京群島的公司,沒有人見過幕後的老闆,但是據信美國的官方(可能是治安維護委員會),聯合國反動亂組織也出資入股。傑瑞佛‧林博士領導台灣的研究發展部(NICTDRC),發展了一個軟質的、因使用著情緒變換的彩色球體,IC設計代工廠在裡面植入一片晶片。這個產品能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與使用者合為一體,不斷的喃喃發出細語。它如同有生命的寵物,讓使用者離不開它。廣告詞充滿暗示:「你永遠的、超越人類的朋友」、「從來沒有愛你的人嗎?買下真正愛你的寵物!」、「讓你的慾望告訴你,你真正倒底要甚麼?買下它!」 彩色球體開始大量銷售。最成功的銷售特點在於:這個球體散發出一股無法言語的魔力,似乎它填補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某些缺憾。透過廣告、媒體的推波助瀾,青少年用盡所有的積蓄,排隊想的到它,而上流社會則瘋狂的蒐集它的編號限量版。行銷部門利用缺貨報導、網路抽籤、資格面試等等的所有折磨消費者的方法,讓它的銷售量打破紀錄。 漸漸的,傳出有些漏夜排隊的少年為了一言不和、殘忍的用鐵棒互相砍殺、也有些兒童因受不了久等的缺貨而試圖自殺、或是兄弟為了爭奪這個產品而咬下對方的肉。政府出面制止這個產品的銷售,但引起兩派意見相左的學者、政治家互相穢言叫罵,甚至在媒體上扭打。種種的風暴,讓這個產品更為狂銷。 根據NIC的傑瑞佛‧林的說法:此產品是慾望的容器,世俗的人類可以用具有魔法的、超乎明亮的鏡子來比喻它。人類接近它,便看到自己的慾望。這慾望的影像卻比真實的事物更華麗、更真實。此產品以推播頻道(push channel) 技術、潛意識暗示技術,每分鐘自動update一次,向全球推銷一種美好時代所需的品味、美學鑑賞能力、以及一種頹廢式的消費思想。而這種思想,在網路上如自體生殖繁衍,衍生出無數意義,同時又因它的模糊性,讓消費者以不同的形式解讀、吸收,如嗎啡般地安慰了每個人。 連續幾年來各國經濟在擴張消費之後,經濟仍然持續成長,幾乎跌破經濟學專家的眼鏡,傳統的蕭條循環理論幾乎束之高閣。原因當然是歸功於 NIC 球體掀起的全球人民的 " 品味消費 " 風潮,以經濟力促進世界經濟繁榮,同時消彌了動亂及戰爭的威脅。其中各國政府的合作,跨國集團的幕後操控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第二年, NIC 推出升級版本。當時數位影像技術已臻成熟,大眾瘋狂的愛上比真實更真實的純淨影像。人們開始相信螢幕的影像,更甚於真實世界。媒體的人物比四周的凡人更真實,而且他們傳播慾望的福音,撫順人心黑暗的深處,讓原罪退居幕後,消費合理而無罪。當年布希亞自殺。 同時國際間傳出 NIC 與國際洗錢集團掛勾的消息。另外,許多人堅稱:他們在第二版的彩色球體中,看到了獨角惡靈在火中狂笑。而基督教基本教義派開始散播 NIC 與撒旦交換靈魂的小道消息。另一方面,左派學者指控資本主義的重大勝利影響了人類生物滅絕的可能性:比如低生育率。而在歷史上首度天主教竟然與馬克思主義者聯手,進行研究避免種族滅絕的社會調查。 全世界幾乎開始分裂,而惡魔的訊息四處流竄著。部分學者提出對 NIC 的質疑,但是由於與大多數學術價值判斷不合,不是被孤立,就是視時勢而重回主流。但是, NIC 的地位已經開始動搖。而葛林斯潘也在自己自製的經濟指數資料庫裡看到錯亂的資訊,他也懷疑是否泡沫化就要來臨,而在國會中提出證詞,但因線索太薄弱而被忽略。 世紀末人心惶惶,但是經濟情勢仍然加溫,消費者要的更多,而且立刻就要。經濟強國的自殺率開始增高,有些小鎮由於購物中心的關閉,引起歇斯底里的集體暴亂。失眠的鎮民夜晚湧入購物中心原址,毫無目的的閒逛,甚至有人聲稱:購物中心並沒有消失。同一年,某種族國中生與小學生為了搶奪鑲入晶片的球體玩具而將對方的頭割掉,懸掛在牆上。
只是NIC的傑瑞佛‧林相信,歷史終會循環, (改寫自 設計師之死)
挪威峽灣弗萊姆鐵路 這次藉著參加瑞典哥德堡(Gothenburg)Chalmers科技大學「設計與情感 2006 研討會」發表論文的機會,去北歐四國「參訪」了一趟。 當時對北歐的想像,是因為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插播:支持村上春樹角逐諾貝爾文學獎,請看連結。) 雖然我知道「挪威的森林」出自披頭四的歌曲,與挪威毫無關聯。但是那種孤寂感,與北歐的極簡音樂結合起來,出產自一個自殺率前球最高的地區應該是不為過吧? 這四國依序是丹麥、瑞典、挪威、芬蘭,是社會主義國家。雖然早就聽聞其完善的社會制度,但是直到親臨其地,才開始感到衝擊。因為我慢慢了解:建立一個均富的社會必須付出多少代價?提高稅收 (50%的所得收入) 絕對是邁向社會主義的前提,這一點我們小資產階級可以接受嗎?那是不是一個最終的幸福之地?是不是全國人民的偉大選擇? 剛好遇到瑞典執政黨下臺換為右派執政,這似乎是社會主義解體的開始?人類是不是開始對一體公平、降低貧富差距的社會逐漸失去最後的耐性?是不是北歐也開始準備忘記社會底層的痛苦,鼓勵申揚富人的努力? 挪威峽灣小鎮弗萊姆 / 挪威歐爾蘭峽灣 MSN掰掰看:股市與「多義 、衝突、測不準」
以下的話都是與朋友MSN閒聊擷取的,完全沒有參考價值啦: -------------------------------------------------------------------------------- 我有個建議 : 在股市操作的人,或有求於股市的人 以十幾年長期來看,幾乎賺錢的人很少 ,幾乎至少九成賠錢 因為 一賣掉 就發覺追不回來 一買 就會發覺跌的比想像低
能夠克服心理障礙 (那是神!), 或是完全不懂得技術操作分析的人 (那是人!)
但是那種狀況是互相矛盾的 不懂得技術操作分析的人代表不會進出股市 能夠克服心理障礙的人不是人 你我都不是以上兩種人
有些人會賺十年, 但是第十一年都賠光 就像我們去賭城 總是會賺兩三倍 但是最終還是會輸光才會停止
市場上找不到只賺一倍就縮手的人 因為如此 只要縮手,賺一倍的人就不可能賺兩倍 但也因為如此 不要縮手,賺一倍的人就可能全部輸光
以前的股市作手 最後消失的慘狀比比皆是 股市裡聲稱自己厲害的人太多了 但是連巴菲特長期下來有15%的每年獲利(忘記數據了), 就已經是世界第一
研究當然是一定要的,而且很好玩 ,也可以瞭解世界情勢
因為世界的變化很少人能抓住 我覺得一般人還是太輕易相信自己可以一直、永遠贏下去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你總會在某一次無法預知的明天把老本賠光 股市作手就是這樣
ㄚ阿 停損點?應該很少人設停損點成功過 因為你搞不清楚是應該加碼攤平還是退出? 因為你搞不清楚是應該順勢而為還是停利 ? 搞的清楚的人不是鬼就是有內線的人 你我都不是以上兩種人
大x 公司15元認股 30元所有人獲利了結 60元一大堆人看空 結果到110時人家告訴我沒賣掉就賣不掉了, 我只好賣(我現在還搞不清楚為什麼賣不掉?) 之後連續漲停好幾天 ,當時我還很懊悔 但是現在大x公司掉到3元 這其中有什麼道理可言? 我當時假如懂技術分析, 那就賺不到了 因為大x公司違反所有技術線型的原則
我相信現在可以大賺大賠的股票都是違反股市專家的所有建議原則 所以所謂的高人告訴我的話或明牌,到最後發覺正確率跟射飛鏢差不多 所有道理都互相矛盾 衝突
連自己也不該相信 哈哈, 我發覺虧最多的操作都是我最認真的時候 基本上 許多真正的股市分析家還是喜歡定存 定存利率很爛, 但是不會賠 世界上沒有可以賺大錢卻不可能賠光積蓄的東西 就像是: 1)減肥的唯一方法就是少吃 2)世界上沒有永遠運轉的東西而不需燃料 上述兩個硬道理就是事實,但是沒有人相信 世界上沒有可以賺大錢卻不可能賠光積蓄的東西 就是這類沒有人相信的事實
但是我是覺得5000點以下買, 萬點以上賣,大概錯不了 但是這種時機二十年只發生過幾次 這是我唯一確定的事, 其他都是不確定的事
你覺得外資強嗎? 外資賠慘的境況也很多, 歷史上出現非常多次 你覺得老師說跟著外資做很厲害嗎? 錯 許多資訊都對, 但是已經過去了 假如二十年前有人告訴我, 未來是外資領導的時代, 那他才是高人 現在告訴我外資的事,那他只是後知後覺,比不知不覺好一點 但是仍然輪不到他賺錢 因些這些事實已經過去了 像911 像網路泡沫 都是這些「高手」推論失靈的時候 911改變了全球資金的形式, 也改變了世界板塊 因為有人研究, 歷史是突變的, 而非過去經驗所主導的 (理性想的出來的一定不準,最後出現的事實一定出乎意外) 這是我相信的, 測不準原理
所有同時發生的事件的背後道理都是正的講也可,倒著講也行 美國升息台股大漲 股市專家說聯準會認為美國經濟熱度在穩定升溫中 美國升息台股大跌 股市專家說聯準會認為美國通膨壓力在穩定升溫中 你說股票漲也有漲的理由, 跌也有跌的理由,隨便掰都有理由 所以一件事情是多義的 就是正的反的去掰掰看都發覺好像講的通 所以 多義 、衝突、測不準 也是我網頁的SLOGON
這樣掰合理嗎?聽聽就好 還有 就像第四台的老師,假如真的準的話 我幹嘛告訴你?你憑什麼知道內線? 也像第四台的老師,假如真的準的話 何苦淪落到電視台每天上節目? 我為什麼淪落到這裡寫部落格?
我以上講的話你也不應該相信 這就是結論
伊達邵轉眼即逝的彩霞(初試Nikon P1)
到日月潭住了一夜。在德化社,住臨湖邊的明月湖,小孩也在碼頭,環湖步道騎腳踏車。 剛剛告別兩百萬像素的Nikon775,試用傻瓜新機八百萬像素Nikon P1,其實壓力有點大,總覺得要拍出點什麼才能證明什麼(證明什麼也不知道)。 整天發覺其實像機再高的像素也沒用,一直找不到有何發揮之處。終究等待的還是光影、光影、與光影。 直到當天日落,轉眼即逝的彩霞解救了我。天空出現千變萬化、紅橙黃藍所有光譜的色彩、加上豐富層次的雲朵與山景,我拼命按下快門,在五分鐘內所有光影漸漸消失,我心跳加快。瞬間終於了解技巧、金錢、新科技再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 心 。 全部影像 請至相簿。
PS: 本文已經登上2006/2/22聯合新聞網首頁, 動物園裡村上春樹的戀人對話
動物園裡,一對戀人無聊地看著澳洲來的袋鼠。他們在談論藏在媽媽的袋子裡的小袋鼠。 『小袋鼠知道他天生出來就關在籠子裡?』 『大概吧。』 『那會想逃出去?』 『逃出去哪裡?』 『就是籠子外阿』 『那為什麼要逃到籠子外?』 『大概感覺自由吧』 『可是小袋鼠知道自由嗎?』 『大概吧。』 ................. 有一撘無一搭地對話,在夏日艷陽午後,像喝著啤酒,坐在柏油路上,無聊地望者遠方 這就是村上春樹的小說,更怪的是,我正在看他的短篇集,在試場,當時正要去考博士班..... 我一直以來為考試緊張而苦,而卻有一天因想不出袋鼠要不要逃離動物園而不再胃痛......
旅行的定義 2006/11/12 Windows Live™ Spaces 旅遊系 - 精選部落格這次從北歐回來,心情是沉重的。別人問我好不好玩,我只能回答,不錯啦,跟想像的一樣。 「跟想像(預期)的一樣」真是可怕的結論!我也懷念起以前自助旅行的「無法預期感」,也就是某種程度的冒險所帶來的興奮,這種感覺失去了。 現代旅行的內容已經改變了旅行的根本本質,尤其是參加旅行團。 相對於自助旅行,團體旅遊實際上是一種販賣、交易。旅客從一開始決定去哪個國家旅行開始,就是一連串的購買行為的開始。旅客所購買的是一種商品組合:裡面有異國的想像(這當然是要付費的),飯店的等級,餐廳的豪華度,行程內容提供的驚喜程度,....,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項,是不是以最少的價錢,買到最多最好的商品組合?也就是說,是不是俗又大碗? 到了當地,旅客就拿出行程表,一一對照:下一站去哪裡?是不是跟想像中的一樣?划不划的來?吃的東西跟所付的錢相比值得嗎?然後,拿起相機一一紀錄,深怕自己錯失掉了什麼:「花了大錢少掉一些記憶真是可惜」,旅客於是焦慮地想。 導遊也更焦慮,不時地跟總公司回報。舉例導遊的對話:我今天「做」完這段舊街導覽行程,但是哈姆雷特堡行程延後,但是會安排在明天「做」完,但要一早要快點拉車出去,不然趕不上中午的飛機...。這些「做」、「拉車」..都是旅遊產業術語,像提供一項服務的行話,以供專業的快速溝通、確認。導遊與旅行公司深怕了漏掉契約中的哪一項,以免被檢討,被要求退錢。 這真是焦慮的旅行。 「跟想像(預期)的一樣」就代表:旅遊公司的確有履行承諾,提供跟想像一致的旅行品質,也就是宣告:這筆交易圓滿達成。 唉!.... 旅行的討論 相關文章--->貧窮旅行。異國之不可承受之輕 與 旅遊之不可承受之重。不存在的北海道森林!。希臘只是一場騙局? 以前對旅行的討論影響到我的攝影態度 我逐漸的認為,旅行攝影正逐漸地失去「心」! 你覺得再好的攝影技術,比得上當地,長期住在那土地的真正攝影家嗎? 導遊安排好的最佳化的攝影角度、攝影點,算不算作弊? 買風景明信片跟擺一個人在那一場景裡到底有何不同? 我在希臘看到一個旅客,乾脆趁老闆不在時,用數位相機把風景明信片翻拍下來。這種行為解構到什麼嗎?
談論主題泡沫化的十大前兆
一年前寫的預告 多少反映了真實性 這幾年ID的大幅擴張 很少是基本面的反應 也就是可惜是根基不穩的泡沫 真可惜阿 誰不希望我們有個強大、為公司帶來獲益的ID?
引述自己的話: 泡沫化的十大前兆 牠像溫柔的big brother在你耳邊喃喃私語
牠披著羊皮在電視上唱歌跳舞吸引少年快樂的用現金卡消費 然後你便進入了制度 牠以更高明的姿態進入你的生活 牠告訴你永遠不夠努力賺錢才沒存夠讓兒子讀史丹福的錢、 貧窮 然後你就開始恐慌焦慮 其它精華
長篇【不存在的巴黎遊記】明道文藝,2006年八月發表。 ...『再見 …. 』,她輕握著我的手,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我一句話也說不出。想著要不要追向前,但是我的腳無法移動。就這樣,看著 Q 消失在巴黎的街角。.... 長篇【 九分五十九秒的ICQ戀人 】小酒館昏黃的燈光亮起,他們再次聽到海浪拍打著岩石的聲音,其實比想像中更吵雜,似遠似近,而時間似乎靜止了。 獻給卡爾維諾及感性意象分析,測試你的理解力,也測試我的表達力。中時電子報編輯部落格嚴選好文 2005/7/4。 中篇【物體系_馬可孛羅與忽必烈】 【攝影簿精華】請點選以下圖片進入 |
|
( 創作|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