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05 03:17:25瀏覽5023|回應22|推薦125 | |
不久前我曾寫過一篇有關路人想要跟我借錢的文章,之後,還是陸續發生了幾次陌生人借錢事件,即使我大概能分辨對方是否只是為了要錢,而非真的急需借點小錢應急,但在匆匆來去的街道上,偶遇陌生人的開口借錢,還是會讓我落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情境,又常因為婉拒對方而讓自己心裡不安穩,擔心如果對方是真的急需用錢怎麼辦?
前幾天到某地小額捐款給低收入戶學生獎助學金,離開之後遇到一個中年男子突然走向我,嘴裡不知說些什麼?好像是說他身上沒有錢之類…….雖然或許他只是想要幾塊錢,但因常聽聞一些受騙事件,直覺讓我有些防衛,此時剛好我的手機響起,於是我忙於接電話就沒有再仔細聽他說話便離開了。
說完電話之後,我才又想起剛才似乎有人跟我「借錢」的事情,而那人的容顏竟又在我腦海裡兜了一圈,直覺自己剛才也沒聽他說完就離開,是否不該?我不禁想到不久前有一晚,我在深夜不打烊的書店裡看書,看的正專心時,忽然一個男子的聲音響起:「不好意思,不知道妳可不可以……」我抬起頭,發現是一個穿著制服的高中男生。他神情有點不自然地抓著手上的一本英文書,結結巴巴地說:「因為我,那個….我帶來的錢不夠買這本書,剛好差20元,不知道妳可不可以……可不可以借我?」
我一時傻住了,向路人借錢買書?我第一次遇到呢!
雖然他只是要跟我借20元,可是站在我身邊還有兩個男子,我直覺為何他沒去跟他們借錢而要跟我借呢?是否我看起就是像會借他錢買書的人?我移動著背包,正想取出皮夾來,可又覺得疑惑,他為何不明天再買呢?有那麼急需一定得現在跟陌生人借錢買書嗎?雖然他只是要跟我借20元……………. 我的想法是,如果我不夠錢買書了,我會選擇明天再來買,這就像我去超市買菜,如果不夠20元買那一把青菜,我會選擇放棄,而不會向路人借20元來買。我一定不會跟一個陌生人說:「對不起,我想買這一把青菜,可是剛好不夠錢,你可以借我嗎?」這是我,但我想一般人應該也是這樣吧?但也許事情總有例外……
那時已近深夜,這大男孩還穿著制服背著書包在書店裡逛,或許是剛補完習,也或許留在學校自習、或剛參加完活動…..總之,他還沒回家。如果他家住附近,他應該可以先回家拿錢再來買吧?這樣想來,或許他是真的急需要買這一本書? 我正要拿錢包,忽然想到也許這本書有折扣,我就建議他不妨先去櫃檯問一問有無打折?問一下書價,或許折扣後就不會不夠錢買書了。這大男孩聽了我的建議點頭說好,然後就離開了。我站在原處繼續看書,卻見到他又繞了一圈回來,並且像在尋找什麼似地,又繞到別的分類書區,他可能是還在找能借他錢的好心人吧?我忽然想到我有這家書店的會員卡呀!啊呀,我怎麼忘了?我趕緊尋著他的身影走去找他。
「我想到了,我有會員卡,我可以借你用。」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是嗎?」他眼睛一亮,笑了起來。然後,我們就一起走到結帳台。 在行走的過程,我問他:「你家離這裡很遠嗎?」他說:「嗯,有一段路,在新北市。」我又問:「你這麼喜歡這本書?」他點頭:「嗯。」感覺他是個害羞木訥的孩子,但是,害羞的孩子卻會因為喜歡一本書而開口向陌生人借錢?不過,對於喜歡看書的孩子,鼓勵都來不及了,哪還能懷疑他的動機?我深呼吸一口氣,感覺自己真是不夠爽快,應該在第一時間就直接借他20元就好,何須東想西想把他單純的勇氣想到了社會上的爾虞我詐?
這人世間本是如此純淨和諧,然而太多的故事告訴我們人心不古,讓我們多了一層防衛,少了一層關心。即使我們在臉書按讚,即使我們在網路上不吝於對陌生人說幾句關懷的話,即使我們看起來熱情洋溢,彷彿距離很近,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已漸行漸遠。太多古怪而翻新的騙術讓我們對於陌生人不敢太好意,也因此區區20元竟也能讓我猶豫。我深以為恥啊!
我和他站在收銀台前,我拿出會員卡給收銀員,他說了一個折扣後的數字,這大男孩輕喊一聲,然後掏出錢包,趕緊把錢倒出來:「太好了!太感謝了!打折後剛好夠付!」我聽到這句話時心中一陣酸楚,我覺得剛才不該對他有懷疑才是啊! 「真的夠嗎?真的嗎?要不要我…….」我此時忽然爽快起來,打開錢包準備著。大男孩說真的夠了,他說:「而且剛剛好!」怎麼這麼巧?我心裡想著,卻也感到喜悅。他不用跟我借錢,心裡必不會增加負擔,於他而言是更好的了。他一直謝謝我,我說:「不用客氣了,趕緊回去看書吧!」
我沒有再多想他為何非要買那本英文書,但我看他當時是非常急迫的,我想他或許是第二天要交閱讀報告,或有什麼作業要參考的,總之,不過是為了要閱讀一本書,我也就不再思考他行為背後的想法了。雖然我仍然不理解他為何如此迫切,也不認同他的做法,但,至少他是想看書的。我甚至連想說的話到嘴邊都沒說了。 我想說:「喜歡讀書、看書是件值得鼓勵的事,但向路人借錢卻不是個好習慣,以後不要再如此了,不如改天再買吧!沒有什麼是不能忍耐的,學習忍耐是比讀書還重要的事啊。」
蘋果蘇打2012.10.5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