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24 20:49:33瀏覽1875|回應13|推薦68 | |
引用文章Google 有那麼大的本事嗎? 你身邊有多少人使用臉書呢? 這幾天周圍的人一直催促我申請臉書帳號,我依然沒有行動。 連某一個出版界的朋友說,如果我想重回筆耕生活,申請臉書可以拓展我的網路社群關係,也可以達到更多人際互動。 啊,人際互動,部落格還不夠嗎? 我覺得部落格的互動已經讓部落客樂趣無窮了,還需要更多其它的平台嗎? 對於喜歡文字書寫的人而言,太多的人際互動會不會失去了沉澱自我的空間呢? 與其說臉書可以帶來人際互動,不如說它是一個類似個人的行銷平台吧?甚至是藉由它來傳達一種訊息或理念,然後再透過這個平台完成「大家告訴大家」的資訊快速流傳的目的吧? 我周圍擁有臉書帳號的人,大概是九成左右。 剩下沒有使用臉書的那一成小眾人口,就是嬰幼兒、年長者、或對科技應用產品完全不感興趣的人,或包括像我這樣保持觀望,遲遲還沒申請的慢半拍「古早人」。 朋友們告訴我:「妳趕快申請臉書啦!這樣我們就可以每天看看對方在做什麼?而且還可以每天分享心情,更棒的是,妳還可以找到一堆多年不見的老朋友。」 朋友們喜孜孜的神情,彷彿他們已經掌握了全世界。 這我就要想一想,我會想找到誰?誰又會想找到我? 還是免了吧!不要找到也好,避免無端困擾‧‧‧‧‧‧我心裡笑道。 說一個有趣的事。 前幾個月,我一個朋友告訴我,她在臉書上偶然「遇到」了初戀情人。 對方忽然丟出來一聲問候:「好久不見了,妳好嗎?」 分手多年之後,這樣一句看似稀鬆平常的問候語,頓然像一粒小石子投進她十多年來平靜的心湖。 我的朋友剎時在電腦前呆坐數分鐘,一陣天人交戰之後,她決定不予回應,就讓這段舊情自此消失,不再復燃。 「我真的沒想到會在臉書遇到他,當時真的是嚇到了!」我的朋友反覆說著。 她說她和初戀的情緣糾葛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呀! 我笑說,『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呢! 曾經深愛的人,因為種種因素分手了,如今猛然出現,自己說是心湖已靜的人,還會被嚇到,這究竟是為了啥? 我心裡想著,她的心是真的平靜了嗎?如果是真的平靜了,又何需在意這顆偶然投入心波的石子呢? 我頑皮的朗誦並改編了徐志摩的《偶然》跟朋友笑鬧道: 『我是臉書裡的一粒小石子, 偶爾投入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臉書的平台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巧遇時互放的光亮! 』 我把徐志摩的詩改成臉書的偶遇了,真是對大詩人不敬啊! 只是,不知為何腦海裡就這麼浮現起這首詩來。 我甚至覺得在網路上的情感交會本來就是一種偶遇。 無論是遇到老朋友、新朋友、或舊情人,總之所有的舊愛新歡,在打開電腦的剎那遇到他或她,那是心靈的感動也是惜福感恩,但在關閉電腦之後,就不必太執著了,畢竟網路人生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太過執著就陷於泥沼了。 不過,我不贊成另一個朋友說的一句話,她說:「在網路世界裡不必太認真,誰認真誰就是輸家。」 保護自己固然沒錯,真誠以待才是與人互動的基礎。 所有的欺騙行為都是緣於初始的心態不正確和不良的目的性。 如今網路社群如此蓬勃發展,幾乎人人有部落格,人人有噗浪,人人有臉書,甚至skype、msn、即時通都已經成為最簡便的傳達工具了,如果還執著在誰認真誰就是輸家?那麼,我想,這句話的意義應該是指男女之間的情感互動吧? 真的會是輸家嗎? 我身邊不乏在網路上談感情而結婚的佳偶。(親戚中有三對,朋友裡就有兩對) 也許有人會質疑這樣的例子有多少? 嗯,未來我會徵得當事人同意,撰文書寫他們的情感事件簿,他們的愛情故事說起來可是很精彩呢! 不過,他們之所以會透過網路而結合,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真誠以待,一開始就沒打算欺騙對方,透過網路各種交流工具,藉以了解對方和深入對方的心靈,繼而漸漸有了默契,之後見面,雙方還算投合,就開始網路之外的互動交往了。 我常想,未來下一代透過網路而結婚的比例應該是會大幅上升。 就拿流行好一陣子的國內最大交友社群網站《愛情公寓》來說吧,那是年輕人最愛流連的交友社群網站。 這是由四個高中同學,在23歲這年集資一百萬開始的創業成功案例,雖然他們也曾經遇到困難和阻撓,但經過不停的努力,和了解網路交友社群的廣大市場,讓他們搶進了商機。 網路世界裡沒有輸家,會輸的是太過相信網路是生活的一切,而忘記網路不過是一個資訊交流的平台。 只有善於運用網路、讓網路更便於生活應用的人才是贏家。 ~~~ 蘋果蘇打 2010. 11. 24 ~~~ 參考連結: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19&f_SUB_ID=2941f_ART_ID=259932 參考連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24/16/2hqtr.html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