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蔬菜之王 - 蘆筍
2010/09/13 20:39:09瀏覽53970|回應7|推薦86

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稱,蘆筍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其含量均高於一般水果和蔬菜,具有調節機體代謝,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功效,在對高血壓、心臟病、白血病、血癌、水腫、膀胱炎等的預防和治療中,具有很強的抑製作用和藥理效應。也有抗癌的效果,因此長期食用蘆筍有益脾胃,對人體許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 籚筍實用禁忌 >

蘆筍所含普林含量極高,患有痛風的患者盡量少時或不宜食用。由於蘆筍性寒涼,所以體質偏寒者、脾腎陽虛的人不宜食用。

< 美味菜餚 >
蘆筍炒蝦仁
原料: 蝦仁 50g、綠蘆筍150g、 蔥 20g、生薑絲少許
調料:油適量、鹽適量、 料酒 1小匙
做法:
 1.蔥、姜切絲,綠蘆筍洗淨切段;
 2.綠蘆筍放入沸水中焯一會盛出
 3.炒鍋中加適量油燒熱,如蔥、薑絲炒香
 4.下蝦仁翻炒,下蘆筍翻炒至熟
 5.加入鹽、酒調味
 
中文名稱:蘆筍    
外文名稱:Asparagus    
別稱:石刁柏    
學名:Asparagus officinalis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 天門冬目    
科: 天門冬科    
屬: 天門冬屬    
種: 蘆筍    
分佈區域: 台灣,中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美國,日本   
 
蘆筍是指石刁柏嫩莖,因其嫩莖挺直,頂端鱗片緊包,形如石刁,枝葉展開酷似松柏針葉,故稱石刁柏;又因其供食用的嫩莖,形似蘆葦的嫩芽和竹筍 ,故中國已有很多人習慣將石刁柏稱為蘆筍。 

蘆筍以嫩莖供食用,質地鮮嫩,風味鮮美,柔嫩可口,烹調時切成薄片,炒、煮、燉、涼拌均可。 冷藏保鮮先用開水煮一分鐘,晾乾後裝入保鮮膜袋中扎口放入冷凍櫃中,食用時取出。 著名的蘆筍菜餚有“鮮菇龍鬚”、“素炒蘆”、“蝦仁蘆筍”、“蘆筍溜肉片”、“蘆筍煎雞蛋”、“糖醋蘆筍片”、“蘆筍燒乾貝”、“ 蘆筍鮑魚湯 ”。

蘆筍雞絲湯 
主料:蘆筍350克、 雞胸脯肉 110克

輔料:金針菇 40克、 豌豆苗 40克、 雞蛋清 80克、 澱粉 ( 蠶豆 )30克

調味料:鹽15克、 味精 5克、 雞油 10克

< 做法 >
(1)雞胸肉先切1/2厘米薄片,再切2厘米長絲,用蛋白、鹽5克、太白粉30克拌醃20分鐘

(2)蘆筍瀝乾浸汁,切成長段

(3)金菇去沙根,沖淨瀝乾

(4)豆苗摘取嫩心 

(5)雞肉絲先用開水燙熟,見肉絲散開即撈起瀝乾

(6) 高湯入鍋,加肉絲、蘆筍、金菇同煮

(7)待滾起加鹽、味精、豆苗再滾起即可起鍋

(8)食用前,淋點雞油,味道更鮮

上湯蘆筍
主料:蘆筍400克, 鹹鴨蛋 1個, 皮蛋 1個,青辣椒1個, 紅辣椒 1個。

輔料:高湯1大匙, 大蒜 1瓣,料酒1小匙, 精鹽 1小匙, 白糖 0.5小匙,味精0.5小匙。

< 做法 >
(1)將蘆筍切寸段,鹹鴨蛋、皮蛋切塊,青紅椒切圈。
(2)將蘆筍放入沸水中汆燙後待用,把鹹鴨蛋、皮蛋、 辣椒圈、高湯放入鍋內,加入所有調料,燒開,淋在蘆筍上即可。

蘆筍雞蛋沙拉
主料:蘆筍、雞蛋、番茄、混合生菜

調味料:蛋黃醬(色拉醬)、鹽、胡椒

< 做法 > 
(1)蘆筍焯水後切成段;雞蛋煮熟,切成小塊;番茄切成小粒。
(2)將蘆筍和雞蛋混合,拌入蛋黃醬,加鹽、胡椒調味。
(3)將蘆筍、雞蛋裝盆,以混合生菜作裝飾,番茄粒撒在上面即可。
注意:蘆筍焯水後的顏色要保持翠綠 

< 起源與分佈 >
蘆筍原產於地中海東岸及小亞細亞,至今歐洲、亞洲大陸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帶仍有野生種,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17世紀傳入美洲 ,18世紀傳入日本,20世紀初傳入中國。 世界各國都有栽培,以美國最多。
 
< 營養價值與用途 >
蘆筍的營養價值最高,每1千克鮮蘆筍中,含蛋白質25克, 脂肪 2克, 碳水化合物 50克, 粗纖維 7克, 鈣 220毫克, 磷 620毫克, 鈉 20毫克, 鎂 200毫克, 鉀 2.78克, 鐵 10毫克, 銅 0.4毫克, 維生素A 900國際單位, 維生素C 330毫克, 維生素B1 1.8,素B20.2, 菸酸 15毫克, 泛酸 6.2,生素B61.5, 葉酸 1.09物素17微克,可放出熱量 109.2千焦耳。

蘆筍以嫩莖供食用,質地鮮嫩,風味鮮美,柔嫩可口。因而,蘆筍已成為保健蔬菜之一,這是它能在世界上大面積種植,暢銷不衰的重要原因。

蘆筍的嫩莖是其食用部分,蘆筍嫩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等,營養物質不但全面、搭配得當,而且含量比較高,是其他一些蔬菜和水果無法比擬的。

每1千克鮮蘆筍中,含蛋白質25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50克,粗纖維7克,鈣220毫克,磷620毫克,鈉20毫克,鎂200毫克,鉀2.78克,鐵10毫克,銅0.4毫克,維生素A 900毫克,維生素C 330毫克,菸酸15毫克,泛酸6.2毫克,葉酸1.09毫克,可放出熱量109.2千焦耳。

以下三個特點:
< 營養特點 >
一是低糖、低脂肪、高纖維素和高維生素。 這個特點也是現代營養學對保健食品提出的要求。 蘆筍嫩莖含水93.2%,蛋白質1.7%~3.0%,脂肪的含量很低,僅0.2%,粗纖維1.0%。 維生素含量很高,維生素C平均含量為41.4毫克/100克,比蒜薹高5倍;維生素B1為80~92.5毫克/100克;維生素A是胡蘿蔔的1.5倍,達到29400國際單位。

< 氨基酸組成 >
二是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 氨基酸含量高而且比例適當。 綠蘆筍的氨基酸總量比其他蔬菜的平均值高27%。 據北大生物系分析,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都很高,其中精氨酸與賴氨酸之比為1.06,營養學家認為二者比例接近1的食物對降低血脂有作用。 特別是在所有的氨基酸中,天門冬氨酸含量高達1.826%,佔氨基酸總含量的13.23%,這對治療心血管病及泌尿系統疾病有很大作用。

< 大量元素 >
三是蘆筍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如鈣、磷、鉀、鐵的含量都很高;微量元素如鋅、銅、錳、硒、鉻等成分,全而且比例適當,這些元素對癌症及心髒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營養學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認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 。

蘆筍營養豐富,尤其是嫩莖的頂尖部分,各種營養物質含量最為豐富,但蘆筍不宜生吃,也不宜長時間存放,存放一周以上最好就不要食用了。

< 特徵特性 >
蘆筍為鬚根系,由肉質貯藏根和須狀吸收根組成。 肉質貯藏根由地下根狀莖節發生,多數分佈在距地表30厘米的土層內,壽命長,只要不損傷生長點,每年可以不斷向前延伸,一般可達2米左右,起固定植株和貯藏莖葉同化養分的作用。

肉質貯藏根上發生須狀吸收根。 須狀吸收根壽命短,在高溫、乾旱、土壤返鹽或酸鹼不適及水分過多、空氣不足等不良條件下,隨時都會發生萎縮。

蘆筍根群發達,在土壤中橫向伸展可達3米左右,縱深2米左右。 但大部分根群分佈在30厘米以內的耕作層裡。


 
< 莖 >
蘆筍的莖分為地下根狀莖、鱗芽和地上莖三部分。

地下根狀莖:是短縮的變態莖,多水平生長。 當分枝密集後,新生分枝向上生長,使根盤上升。 肉質貯藏根著生在根狀莖上。

鱗芽:根狀莖有許多節,節上的芽被鱗片包著,故稱鱗芽。 根狀莖的先端鱗芽多聚生,形成鱗芽群,鱗芽萌發形成鱗莖產品器官或地上植株。

地上莖:是肉質莖,其嫩莖就是產品。 蘆筍的粗細,因植株的年齡、品種、性別、氣候、土壤和栽培管理條件等而異。一般幼齡或老齡株的莖較成年的細,雄株較雌株細。 高溫、肥水不足、植株衰弱。 不培土抽生的莖較細。 地上莖的高度一般在1.5~2米之間,高的可達2米以上。 雌株多比雄株高大,但發生莖數少,產量低。 雄株矮些,但發生莖數多,產量高。

< 葉 >
蘆筍的葉分真葉和擬葉兩種。 真葉是一種退化了的葉片,著生在地上莖的節上,呈三角形薄膜狀的鱗片 。 擬葉是一種變態枝,簇生,針狀。花、果實、種子蘆筍雌雄異株,蟲媒花,花小,鐘形, 萼片及花瓣各6枚。 雄花淡黃色,花藥黃色,有6個雄蕊,井有柱頭退化的子房 。 雌花綠白色,花內有綠色蜜球狀腺。 果實為漿果,球形,幼果綠色,成熟果赤色,果內有3個心室,每室內有1~2個種子。 種子黑色,千粒重20克左右。

< 生長發育特性 >
蘆筍對溫度的適應性很強,既耐寒,又耐熱,從亞寒帶至亞熱帶均能栽培。但最適於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的溫帶栽培。 在高寒地帶,氣溫-33℃,凍土層厚度達1米時,仍可安全越冬,產量雖低,但質量較好。 

蘆筍種子的發芽始溫為5℃,適溫為25~30℃,高於30℃,發芽率、發芽勢明顯下降。 用種子繁殖可連續生長10年以上。 冬季寒冷地區地上部枯萎,根狀莖和肉質根進入休眠期越冬;冬季溫暖地區,休眠期不明顯。 休眠期極耐低溫。

春季地溫回升到5℃以上時,鱗芽開始萌動;10℃以上嫩莖開始伸長;15~17℃最適於嫩芽形成;25℃以上嫩芽細弱,鱗片開散,組織老化;30℃嫩芽伸長最快;35~37℃植株生長受抑制,甚至枯萎進入夏眠。 蘆筍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是15~20℃。 溫度過高,光合強度大大減弱,呼吸作用加強,光合生產率降低。

蘆筍每年萌生新莖2~3次或更多。 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莖供食用,其生長依靠根中前一年貯藏的養分供應。 嫩莖的生長與產量的形成,與前一年成莖數和枝葉的繁茂程度成正相關。 隨植株年齡增長,發生的嫩莖數和產量逐年增多。

隨著根狀莖不斷發枝,株叢發育趨向衰敗,地上莖日益細小,嫩莖產量和質量也逐漸下降。 一般定植後的4~10年為盛產期。

< 土壤 >
蘆筍適於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在土壤疏鬆、土層深厚、保肥保水、透氣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長良好。 蘆筍能耐輕度鹽鹼,但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植株發育受到明顯影響,吸收根萎縮,莖葉細弱,逐漸枯死。蘆筍對土壤酸鹼度的適應性較強,凡pH為5.5~7.8之間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7最為適宜。

< 水分 >
蘆筍蒸騰量小,根係發達,比較耐旱。 但在採筍期過於乾旱,必然導致嫩莖細弱,生長芽回縮,嚴重減產。 蘆筍極不耐勞,積水會導致根腐而死亡。 故栽植地塊應高燥,雨季注意排水。

< 繁殖技術 >
 蘆筍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種子繁殖兩種 。分株繁殖是通過優良豐產的種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莖後,栽於大田。 其優點是,植株間的性狀一致、整齊,但費力費時,運輸不便,定植後的長勢弱,產量低,壽命短。 一般只作良種繁育栽培。
 
種子繁殖便於調運,繁殖係數大,長勢強,產量高,壽命長。 生產上多采用此法繁殖。 種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直播栽培有植株生長勢強,株叢生長發育快,成園早,始產早,初年產量高的優點。

但有出苗率低,用種量大,苗期管理困難,易滋生雜草,土地利用不經濟,成本高,根株分佈淺,植株容易倒伏,經濟壽命不長的缺點。 因此,除土地多,氣候溫暖,蘆筍生育期長的地方採用外,通常不大應用。但自70年代以來,由於地膜覆蓋技術和除草劑的普及,解決了出苗率低和雜草滋生的問題,應用逐漸增多。

< 育苗移栽 >
是生產上最常用的方法,它便於苗期精心管理,出苗率高,用種量少,可以縮短大田的根株養育期,有利於提高土地利用率。

育苗蘆筍按其苗齡長短分小苗及大苗兩種。 若按育苗場所和方法分,可分露地直播育苗,保護地播種育苗,保護地營養缽育苗等。小苗苗齡為60~80天,苗高30~40厘米,莖數3~5個。

一般於寒冷季節在保護地中播種,終霜後定植於大田,以利於延長年內的生長季節。 這種小苗定植方便,省時、省工,且不會傷根,不易感染土壤病害。 栽後的植株生長發育迅速,可大大縮短株叢養成期。

一般在長江流域及華北地區於2~3月播種,5月定植,翌年即可開始採收。 但在定植初年,田間枝葉覆蓋度低,易受草害,且栽植淺,植株容易倒伏,因此,管理上要注意防除雜草,並進行多次培土。大苗又稱一年苗。

一般苗齡長達5個月,在高寒區無霜期短,則需一年。 其優點是便於苗期管理、茬口安排,可以深植,以後長出的地上莖粗大,而莖數較少,不易倒伏,栽植初年的枝葉覆蓋度大,雜草少。

但起苗和定植都很費力費工,且傷根重,易感土壤病害;根株生長發育慢,成園遲,初年產量和總產量均較低。 不過在年生育期短的寒冷地區,可縮短大田株叢養成期,在乾旱區定植成活率高。 因此,寒冷地方及年降水量少的地區,仍用此法育苗。

一般大苗所需的有效積溫界限為2500~3000℃,在此範圍內相應的株高為70~100厘米,肉質根12~30條,根株重20~60克。

 (1)露地育苗場地的選擇露地育苗常用於培育大苗,而大苗苗期長,苗株高,根多而長,故需有好的苗地,才能培育出健壯大苗。

選擇苗圃地需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苗地應適於蘆筍根係發育,利於苗株生長,同時容易起苗、分苗。 一般以土質疏鬆,富含有機質,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較強,呈微酸性,pH5.8~6.7的土壤為宜。 不要選黏性土地育苗,否則株間肉質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費工,並會導致嚴重傷根。
 
第二:要選擇無立枯病和紫紋羽病等病菌的土壤。 以免苗期攜帶這兩種病害造成蔓延。 因此,凡有這兩種病的土地,如果園、桑園、胡蘿蔔、棉花、苧麻等地均不宜作育苗地,更不宜與蘆筍連作。



第三:蘆筍苗生長極慢,而株行距大,易滋生雜草。 因此,要選擇雜草少的土地,尤其不能有多年生雜草。
 
 (2)整地為使幼苗茁壯生長,根係發育好,翻耕入土。 土壤酸度大的地方,還應撒施消石灰1130千克,以矯正土壤酸度。

翻土要求淺耕,以免根系入土太深,不利於起苗。 為防止地下害蟲為害,整地時每公頃撒辛硫磷15千克,混在土中,然後築成1.5米寬的高畦,並應挖好排水溝,以便於排灌。 一般大苗苗圃與大田比值為1:10。

如果用營養缽育小苗,最好製備營養土。 營養土要求肥沃、疏鬆,既保水又透氣,土溫容易升高,無病菌、害蟲和雜草種子。

一般用潔淨園土5份、腐熟堆?肥2~3份、河泥1份、草木灰1份、過磷酸鈣2%~3%,充分混合均勻,用40%甲醛100倍液噴灑,然後堆積成堆,用塑料薄膜密封,讓其充分熏殺、腐熟發酵,殺滅病蟲和雜草種子。 如土壤酸度大,還需加撒石灰矯正。 堆製應在夏季進行,翌年播種前將這種培養土盛於直徑6~8厘米的營養缽中。
 
 (3)播種 
播種期蘆筍播種育苗時期應根據種子發芽對溫度條件的要求,苗株生長發育規律及各地生態條件、育苗栽培方法的不同而定。首先,根據種子發芽對溫度的要求。 露地播種需在地溫10℃以上開始。 地溫在30℃以上,有礙種子發芽和幼莖生長,不宜播種。 一般北方生長季短,只行春播;南方除春播外,還可行秋播。

第二,根據苗株生長所需的積溫標準決定播種日期。 一般標準大苗的生長積溫為2500~3000℃。 這樣在寒冷地帶,因年生育期短,應爭取春季早播,否則生育期不足,會因苗小,根株含糖量低,越冬期易遭凍害。 生長季節長的地區應推遲播種,以免苗株過大。
 
第三,小苗應在定植前60~80天播種。 在無霜害的前提下,小苗定植愈早,年內生育期愈長,根株發育愈健壯,積累貯藏養分愈多,翌年春季收穫的產量也愈高,並連續影響以後年份的產量。

因此,小苗的理想播種育苗期應在終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行保護地播種育苗。

若因茬口關係需推遲播種育苗,也應盡量安排在前茬拉秧早的茬口,以爭取早播早定植。 否則,小苗栽植的優越性不僅不能充分發揮,且會因定植過遲,遇溫暖多雨天氣而造成病害重、缺株多;或遇高溫乾旱天氣,定植成活率降低。

播種量育苗時的播種量應有利於苗株莖葉伸展和根系的發育,有利於通風透光,減輕病害發生。 此外,還應根據種子發芽率來決定。

一般露地直播育苗,大苗的行距為40~45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播種2粒,粒距3厘米。 每公頃苗圃的播種量為3750克左右,可移栽本田7~10公頃。

播種時,按行距挖3厘米深的播種溝,然後按株距播上種子,覆土1~3厘米,稍稍鎮壓。
 
移植育苗時,每平方米的播種量為30~40克,約有種子1500粒以上。 播種前應澆足底水,播後覆土1~2厘米厚。 當出苗後的第一次莖高10~15厘米,第二次莖未抽生時,進行分苗移植。 其行株距與直播育苗相同。

大苗栽植,一般宜在冷床或溫床中,行營養缽育苗。 營養缽的口徑為6厘米,每缽播種2粒,粒距3厘米,覆土1~2厘米厚。 出苗後每缽只留回株苗。

若直接播種於床土上,為便於起苗,減輕傷根,應擴大行距,通常行距為20厘米,粒距5厘米。 床土最好用配製的培養土,以利根株發育和起苗。

< 促進種子發芽和出苗的方法 >
由於蘆筍種子種皮革質化,透水性較差,吸水慢,種子休眠的深淺不一,低溫下發芽慢,出苗期長,為加速其發芽、出苗,可採用下列方法:

浸種:播種前將種子在20~25℃水溫下,浸種2天(新種子在35℃水溫下浸種2天)。 每天早晚換水一次。

低溫處理:將新種子浸濕後,置於0~5℃低溫下處理60天,或將種子與濕潤黃沙層積於露地過冬,以利於完成休眠期。
 
選種:選用1年的陳籽播種,但應保管在乾燥密閉處。

澆水:從播種至出苗期間要注意水分供應,防止乾旱。 在乾旱期播種,應澆透底水,待土壤含水量適宜時播種。 播種以後應覆蓋地膜,以防水分蒸發,並提高土溫,促進種子發芽。

溫度:無霜期長的地區,應適當晚播,待溫度較高時播種。 無霜期短、必須
早播的地方,以及在實行小苗定植的情況下,可採用保護地育苗,或在保護地條件下播種,待出苗展葉後,移植到露地苗圃。 在播種出苗期間,應將床溫維持在20~25℃之間。

 (4)苗期管理
間苗齊苗展葉1週左右,每穴有2株苗時,應拔除1株。 缺株穴應以間拔下的苗補植,或以預先準備的小苗補植。分苗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一般都在保護地條件下播種,種子播後注意保溫、保濕,溫度保持在20℃以上。

發芽出苗後應注意通風換氣,白天溫度不能超過30℃,並經常澆水,以免土壤乾燥。 在展葉待分苗移植時,應控制水分,降溫煉苗,以利於移植苗的髮根和成活。 一般白天保持15℃左右,夜間10℃左右。

分苗移植應在田間濕度適宜情況下進行,分苗後立即澆水。 移植成活前,遇強烈日光時,應以葦簾或黑色遮陽網遮蔭1週左右。

中耕除草蘆筍幼苗生長緩慢,而行距大,易滋生雜草,需經常中耕除草,或噴灑除草劑予以防治。

一般每公頃苗地用除草劑利谷隆1500克,加水1500千克,於播種後3~5天噴灑畦面及畦溝,但2個月後仍需人工除草。肥水管理在間苗後或分苗移植時,澆1次稀薄的人糞尿液肥,每公頃10500~15000千克。

約20天后再追稀薄人糞尿液肥一次。 此後到7~8月追施秋肥,每公頃施複合肥300千克左右。 若此時苗株生長旺盛,可少施或不施。 以免因肥料過多,莖葉生長過旺,發生倒伏,且通風透光不良,易誘發莖枯病和褐斑病。

除了種子播後及分苗移植的緩苗期要保證有充分的水分供應外,在生育期間遇乾旱天氣時,應經常澆水,以免受旱害,促進苗株生育。

一般5~7天一水,保持土壤見乾見濕。 但在下霜前1個月開始應控制水分,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長,把營養轉入地下根莖貯藏。 在多雨季節,應注意開溝排水,勿使田間積水,否則不僅不利於根係發育,還易誘發病害。

病蟲防治蘆筍出苗初期極易受地老虎、金針蟲、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的危害。  7~8月常會遭受斜紋夜蛾等夜蛾類害蟲的毀滅性危害。 苗期最普遍的病害是莖枯病、褐斑病。 應及時進行防治。 方法見病蟲害防治部分。

 (5)保護地育苗中的管理
在塑料棚等地設施下,行營養缽育苗或直接播種於苗床的苗期管理,應以溫度、水分管理為中心。 從播種至出苗階段,除供給充足水分,於床土表面或營養缽上覆地膜保濕外,應將棚膜四周密封保溫,盡量保持較高的棚溫,以加速出苗。

出苗後即去地膜並進行通風換氣,降低床溫,以免幼莖徒長,致使倒伏。 還要隨著外界氣溫上升,加大通風換氣量。 晚間要蓋上棚膜,並覆草苫,以免霜害和凍害。 一般白天床溫保持在25℃左右,最高溫不得超過30℃,夜間最低溫在12~13℃,日平均溫度為20℃左右。

由於經常通風換氣,床土極易乾燥,營養缽苗更易失水,故應經常澆水。 一般3~5天一水。 苗期追肥只需2次,第一次於第一支幼莖展葉後,結合澆水公頃施尿素105~150千克,其後20天左右再施一次,量同第一次。

間苗在第二支幼莖將發生時進行,每缽(穴)擇優選留。 間苗應撬松培養土,連根拔除,否則殘留的根株仍會抽生莖葉。當苗高25厘米以上,莖數有3~5支,準備定植大田前,應進行揭膜鍛煉,使秧苗處在露底條件下,並控制供水,以使根株充實,適應大田環境,縮短緩苗期,早發新根。
 
< 栽植 >
 (1)栽培地的選擇
蘆筍是多年生宿根作物,種植後有連續10多年的經濟壽命。 因此,它比一般農作物的選地更需慎重。要選擇適於根系及根株發育的土壤。 因為蘆筍的根係不僅擔負吸收功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養料,供應植株生長發育的需要,而且還是一個貯藏器官,即為地上莖葉同化養分的貯藏庫。 因此,使根係發達,不僅能增強植株的吸收機能,而且還擴充了同化養分的庫容量。 所以,只有在利於根係發育的土壤上種植,以形成強大的根系,才能獲得高產優質。

雖然蘆筍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廣,但不同性質的土壤對根係發育的影響仍極大。 在疏鬆深厚的砂質土上,植株的肉質根多、長、粗;而在黏性重的土壤上,肉質根少、短細。 一般以土質疏鬆,通氣性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並有一定保水、保肥力的沙土或壤土為最適宜。

應避免選擇透氣性差的重黏土。 這種土壤不僅不利於根係發育,更不利於培土、採收等作業,而且容易產生畸形筍。避免選擇耕作層淺,底土堅硬,根系伸展不下去的土地。 要求耕作層有30厘米深,底土也較鬆軟,不是重黏土或堅實的土層。

還應避免在強酸性或鹼性的土壤上種植,以選擇pH 5.8~6.7的微酸性土壤為最適宜。 微鹼性的土壤還可種植,但在pH8左右的鹼性土壤,植株的生長就會受很大影響。

不能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塊種植。 蘆筍的根係可以深達地下2~3米,地下水位高時,根係就難以向下伸展,而且易引起根群腐爛,造成缺株。

不能在水稻的近鄰種植,否則會因水田滲水,土壤長期過濕,會影響根系的發育和植株的生長。不能在石礫多的土地上種植,否則會使嫩莖彎曲,降低產品的質量。 以前為桑園、果園、番茄地也不宜種植,否則易發生紫紋羽病。

 (2)整地與土壤改良
蘆筍根系分佈又廣又深,深層土壤的理化性狀的改良,只能依賴定植前的土壤耕作。 因此,定植前必須通過耕作,創造一個適於根系生長,促進植株生育,有利於提高植株耐病力的土壤生態環境。

一般旱地要深翻30厘米,水田需更深一些。 要打破犁底層,以利於雨水滲濾,避免田間積水。 結合深翻,每公頃撒施腐熟堆肥75000千克。 另外,每公頃需施過磷酸鈣1200千克,與堆?肥混和後施入土中,以盡量滿足蘆筍一生中對肥料的需要。

 (3)定植時期定植時期可分春植
秋植和生長期定植3種。 春植在春季根株休眠期剛結束,鱗芽開始活動,但尚未萌芽時進行。 秋植在晚秋莖葉剛枯黃,根株開始休眠時進行。 生長季定植在莖葉生長發育期間進行。

至於選擇何時定植為宜,則應根據各地氣候條件、育苗方式、作物茬口等情況而定。通常一年生的大苗都行春植或秋植。

冬季寒冷的地方,因苗株耐寒性弱,起苗受傷的苗株經不起嚴寒,宜行春植。 從蘆筍植株的生長節律來看,宜行早春定植。

因為從12月至翌年2月,植株生理上有一個不明顯的休眠期,鱗芽萌發少,定植成活率自然較高。小苗栽植都在生長季進行,要注意帶土定植,少傷根系,並應避開雨季,否則起苗受傷後的苗株,極易感染病害,造成缺株、斷壟。

 (4)起苗定植後的苗株
不僅靠原有根系吸收礦質養分和水分,更依賴肉質根系的貯藏養分供應植株的再生長。 故起苗時傷根嚴重的,對定植苗的再生長會發生很大影響;根系損傷少,貯藏養分多,吸收機能好,定植苗生長自然健旺,早年嫩莖產量也一定較高。

為減輕起苗與定植過程中的傷根問題,應在土壤乾濕適宜時掘苗,便於將根系固結的泥土抖落下來,達到逐株自然分離,挖苗應深,盡量將肉質根留長一些。 起苗後應避免日曬風吹,以免肉質根乾癟,影響定植成活率和植株的生長。 最好邊起苗、邊分級、邊定植,切忌長距離運輸或隔天定植。 在不得已時,置於塑料紡織袋中,保持濕度,最多只能放2~3天。

 (5)選苗與分級據試驗
生產上選擇高產優質的苗株定植,可使單位面積產量提高數倍至10多倍。 選苗時可根據苗株莖枝形態鑑別出以後嫩莖的優劣,如苗莖粗大,有生長粗大嫩莖的可能;第一分枝離地高,嫩莖頂部鱗片一定包裹密,不易開散;分枝與主莖的夾角小,嫩莖頂部鱗片也不易開散;主莖直立,斷面圓整,分枝上方主莖上的縱溝淺,嫩莖多圓整。

將苗分級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便於田間管理,避免生長發育速度快的植株影響生長慢的植株。 生長季長的大畝,一般根據根株重量或肉質根數分級。 凡根株重40克以上,根數20條以上的為一級苗;根株重20~40克,根10~20條者為二級苗;根株重20克以下,少於10條者為劣質苗。

由於各地氣候、土壤條件、管理水平不同,苗株發育速度會有顯著差異,實際分級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將處於平均值以上者列為一級苗;近於平均值的列為二級苗;明顯低於平均值的為劣苗。 劣苗應予淘汰。生長季短的小苗,可依據株高、莖數、莖粗、根數等綜合因素來決定分級標準。
 
 (6)栽植密度蘆筍的栽植密度
對株叢發育、嫩莖數量和質量,以及單位面積的產量變化,均有很大影響。 一般稀植的株叢發育快,單株逐年收穫量的增長快,嫩莖粗,質量好;增加栽植密度會不利於株叢發育,影響單株產量的增長,但早年單位面積產量大大提高,以後雖隨株齡的增長其差距趨於縮小,但多年累計產量仍明顯超出稀植,而且在一定範圍內,對嫩莖質量並不會有明顯影響。

但當密度超過一定範圍後,尤其行雙行栽培蘆筍時,由於株間競爭加劇,嫩莖的質量會受嚴重影響,且株叢在養成期間由於莖葉過茂,田間通風透光不良,下部枝葉容易黃化落葉,招致病害蔓延。 因此,最適宜的栽植密度,應在不使嫩莖變細的範圍內,以達到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為原則。

在確定栽植密度時,除栽培白蘆筍需培土軟化,為取土方便,應擴大行距外,還應根據各地有效生育期長短、雨量、土壤肥力、栽培管理等多種因素來決定。

有效生育期短,土壤瘠薄,降雨少,可提高密度;有效生長季長,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株叢生育容易過旺,病害多,則應稀些,特別應擴大行距,以利於通風透光,便於控制病害蔓延。

生育期長的,用母莖採收的,由於延長了採收期,株叢養育期縮短,避免了株叢生育過茂現象,則可縮小株行距。 一般白蘆筍栽培的行距為180厘米,株距30厘米。 為避免株間劇烈競爭,都不宜行雙行密植。

 (7)栽植深度與栽植方法苗株栽植深淺
常會影響栽植成活率,株叢的生長發育,嫩莖發生的早晚、產量和質量。 白蘆筍栽培中,還會影響培土斷根問題。

一般栽植過深,成活率低,根部氧氣不足,早期植株發育不良,春季嫩莖發生遲,採收嫩莖時,殘留部分多,消耗養料,影響產量。

而淺栽雖然容易成活,株叢生長發育快,春季嫩莖發生早,數量多,但鱗芽瘦,嫩莖細,莖葉繁茂,容易倒伏,且易受干旱、霜凍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栽植深淺僅對植株早期的發育有影響,多年以後的根株在土下均處於相似的位置,表明地下莖在適合的環境下向水平方向生長,不適合時就會改變方向,達到適合的土層後又水平方向發展。

因此,無論當初深栽還是淺栽,多年後植株周圍的地下莖的位置,大體上都處於同一深度。
栽植深度應隨苗齡大小、土質和氣候條件的不同而異。 多雨,土壤透氣性差,宜淺;少雨,氣候乾燥,土質疏鬆,宜適當深栽。

一般以10~15厘米為宜。 剛栽植時覆土厚度只需3~6厘米,當新的地上莖長出後,再分次覆土到一定深度。 否則,將由於根部氧氣供應不足,降低成活率。

栽植時,應將苗株按一定株距擺放在預先準備好的定植溝中,並註意行內株間排列成一直線。 由於粗大肉質根不易與土壤密接,擺苗時應注意將根系放舒展,不可彎曲或相互重疊,覆少部分土後將苗株向上提拉一下,以免根部留有空隙,然後再覆土、鎮壓,澆穩根水,再覆鬆土,並避免土表板結。

< 採收 >
 1. 採筍期當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培土到採筍為15~20天,華北各地在4月上中旬開始採筍。 採筍持續日期,依植株年齡、氣候、土質、施肥管理等條件而異。 當出筍數量減少並變細弱時,必須停止採收。

 採收期過分延長,則綠色莖枝的生長日期被縮短,養分的製造和積累減少,影響第二年嫩莖的產量。 而且由於植株營養不良,易生病害和衰老。 一般第一年採收期以20~30天為宜,採收第二年30~40天,以後可延長到60天左右。 無論如何,採收結束應留給植株90天以上的恢復生長時間。
 
 2. 採筍工具採筍工具為採筍刀和盛筍器。 各地用的採筍刀為碳鋼製作,木製刀柄,刀刃鋒利,刀身長10厘米,刃寬2厘米,刀身刻有原料長度標記,防止下刀深淺不一。 盛筍器各地不一,但以三格提盒式較為方便,可將採筍與分級同步進行。

三格提盒是用楊木或泡桐木等輕質木板製作,板厚1厘米,盒長50厘米,高、寬各為20厘米;盒為三格,分放三級筍。 中間一格較大,佔盒長1/2,放一級筍,兩端兩格各佔盒長1/4,分別放二級筍和等外筍,隨採隨分級放入。

 3. 採筍方法採筍在壟面觀察,發現壟面有龜裂或頂瓦現象,下面即有可采之筍。 用於輕扒壟土,露出嫩芽5厘米,防止碰傷筍尖或其他生長中的筍芽。 手捏筍尖下3厘米處,用刀與地平面成70~75度角,距嫩莖3厘米處插入土內。

刀伸至刻度標記與嫩莖頂部相平時,按刀同時前伸,土內發出響聲,嫩莖已割斷,隨即按級分別放入提盒內。 然後用濕土將洞埋到比壟高5厘米,用手拍至與壟面高度一致。 避免土壤過松過緊,否則再抽生的嫩莖會因土壤鬆緊不一而彎曲,或因透光、透氣而變色、老化、筍尖散頭而失去原料價值。用此法採筍每人每天可採1~2公頃。

採筍時務必注意不可損傷地下莖和鱗芽。 產筍盛期每天早、晚各收一次。 採收綠蘆筍者於嫩莖高23~26厘米時齊土面割下。 每次採收不論好壞應全部割取,否則遺留的嫩莖繼續生長會消耗養分,影響產量。

< 留母莖採收 >
為了使植株多抽生嫩莖,應在採收期間培養一定數量的莖枝和擬葉,進行光合作用,增加抽生嫩莖所需的養分。這種栽培方式叫做留母莖採筍栽培法。

1. 母莖的選留和更新在每年春季抽生大量嫩莖前,將老母莖全部割除。 清潔田園,施肥、培土後,促使植株抽生粗壯的新嫩莖。 除從中選留出幾條粗壯的嫩莖讓它長大作為母莖外,其餘的嫩莖陸續分批採收。 當初生的嫩莖變細時,追施第二次肥料。 施肥後抽生的嫩莖又變粗,從中陸續選留健壯的嫩莖培育成新的母莖,而分批割除衰老的母莖。 秋季氣候溫和,植株生長適宜,讓抽生的全部幼莖都長成枝葉,停止採收,以使地下積累更多的養分,為第二年產筍準備充足的營養條件。 對發生病害、傷殘、蟲害的母莖,應隨時清除。 留母莖的地方,應在抽生嫩莖較多的位置,每處1~2條,使地下莖的各生長點都有較多的養分供應,均可正常發展。

 2. 施肥每次選留母莖之前各施一次肥料。 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1500~22500千克,混入複合肥225~300千克。 施肥時先在畦溝中開溝,施下肥料與土拌後再蓋土。 每次間隔一溝畦不施,以便相互輪換施肥的位置,避免施肥時傷根太多。 此外,在採收嫩莖期間每隔半個月追施複合肥每公頃225~300千克。

 3. 其他管理當母莖長到50厘米高時,摘去頂梢,抑制它伸高,防止倒伏。 摘除雌花和幼果,以免消耗養分。 割除母莖應在晴天進行,避免雨天割除傷口侵染病害。 割下的母莖立即運出田間,防止病菌侵染新幼莖。 母莖剛出土應及時噴藥保護防病。

採收嫩莖主要在春、秋二季。 夏季高溫期植株生長不良,應停止採收40~50天。 秋季採收到10月底即應停止,不可過長;否則植株積累養分太少,影響第二年的產量。 

< 蟲害防治方法 > 
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栽培。清潔田園,割除病莖,澆毀或深埋。
 
< 營養分析 >
蘆筍有鮮美芳香的風味,膳食纖維柔軟可口,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在西方,蘆筍被譽為“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種高檔而名貴的蔬菜。現代營養學分析,蘆筍蛋白質組成具有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 ,含量比例恰當,無機鹽元素中有較多的硒 、 鉬 、鎂、 錳等微量元素,還含有大量以天門冬素為主體的非蛋白質含氮物質和天門冬氮酸。

經常食用對心髒病 、 高血壓 、 心率過速、 疲勞症 、水腫、 膀胱炎 、 排尿困難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同時蘆筍對心血管病、血管硬化、 腎炎 、 膽結石 、 肝功能障礙和肥胖均有益。

同時蘆筍所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質量優於普通蔬菜。 營養學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認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 用蘆筍治淋巴腺癌、 膀胱癌 、 肺癌 、 腎結石和皮膚癌有極好的療效。 對其它癌症、白血症等,也有很好效果。國際癌症病友協會研究認為,蘆筍可以使細胞生長正常化,具有防止癌細胞擴散的功能。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rdenhouse588&aid=4409711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3 11:42 【udn】 比價後更省錢!學名 世界 著作 一級比價

 回應文章

阿菊
蘆筍為何又叫龍鬚菜
2012/06/07 14:36
版主您好~想請問您,蘆筍的別名又叫龍鬚菜,這是因為蘆筍的哪一部位或哪一成長時期的外型像龍鬚菜嗎?或是有其他原因呢?因為急著作報告用~~還請您有空能回覆好嗎?感謝您!

妹子
關於採收後..
2011/11/15 08:43
您好:想請教一下,家父是新手筍農,目前收成還可以,只是每次採收時蘆筍筍尖原本是直的,採下後會慢慢變彎,採收下來有用塑膠袋包,沒馬上送去給小販也會放冰箱,家母會用濕布覆蓋保溼,可是不知為何?筍尖總是會變彎,影響賣像!

mufi
可以來指導一我種了大約三年,一直沒收成,不之您是否下
2011/06/13 10:28
我種了大約三年,一直沒收成,不之您是否可以來指導一下

胡小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獲益良多
2010/12/09 07:37
11月份把秋葵汰掉後,看到苗圃有賣蘆筍苗就想種種看。可是種下去後長的還不錯,但是對何時施肥?該施甚麼肥?甚麼時候可採收?-------許多種植上的問題,不知如何去做?查網路上資料時,發現有如此棒的植物栽培知識庫,有如尋到救星。以後要種些甚麼?可先上此瞧瞧。
shiao-chien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吃蘆筍會產生普林嗎?
2010/09/15 17:39
蘆筍有那麼多的好處,看完格文才知道,我也愛吃蘆筍,但一向有尿酸過高的情形,也有服藥,聽說尿酸過高不宜吃太多的蘆筍,蘆筍中的那些成份會產生「普林」我在如何的情形之下可以食用呢?
劉爸植物園(gardenhouse588) 於 2010-09-19 17:39 回覆:
若是處於急性痛風發作時,最好完全禁食普林含量較高的內臟類、小魚干、魚皮(白帶魚皮、烏魚皮等)、酵母粉、濃肉汁等食物。各種魚肉類、海鮮、豆苗、豆芽、蘆筍、香菇、紫菜等也儘量不要吃哦~

我發現到一個介紹有關尿酸過高引起痛風的部落格.提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劉爸植物園(gardenhouse588) 於 2010-09-19 20:08 回覆:
http://tw.myblog.yahoo.com/jw!Hxgxm92fCRLY0QahidTmCK8-/article?mid=1937
劉爸植物園(gardenhouse588) 於 2010-10-02 23:30 回覆:

對了...忘了建議你尿酸可以多吃梅子.梅醋 . 梅酒和酸梅哦~這些吃下去都會變成鹼性的,能改善你的尿酸.這是我的經驗哦~

祝你身體早日健康哦~


ishoes愛鞋網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大自然
2010/09/14 14:33

很喜歡喔

——————————————————————————————————————————————— 緯來潮貨店開學季主打levis特賣會2010CONVERSE帆布鞋 必BUY推薦 NIKE特賣會2010adidas鞋子新款美鞋到貨 Timberland特賣會2010 超值折扣商品 限時搶↘


NIKE特賣會2010

欣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佳品
2010/09/14 07:48
鮮綠、營養、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