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5 13:58:32瀏覽562|回應4|推薦26 | |
昨晚是我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從國家戲劇院抱頭鼠竄!也是兒子第一次看舞台表演藝術看到瞌睡連連!鄭和,這齣史詩傳奇的表演藝術,搞成了四不像的“異““恕“,中場休息是我最大容忍極限,不退票,頭也不回逃離現場! 開場前,只見一個應該是往生者的大體仰躺在床(又有點像釋迦摩尼涅槃,應是側臥姿,所以不知其然),不論是誰,都有些肅穆莊嚴,我相當震撼,以為“流浪者之歌“的魅力即將發生,想想鄭和三保太監,身負重任七下西洋,看遍人世理應如是。 一位老者開場,傴僂拄杖獨白:"很久很久以前....",一段說故事老梗,說不清楚也聽不明白,且毫無意義地重複不斷如跳針CD,口白既不雋永也了無新意,當下我就有情況不妙的預感,行將就木的死氣沈沈開始展開!好在優人的鼓聲,來得突兀至少讓我糊塗中提起勁,開始歸零重新跟著劇情出發。 不料整個故事除了用到“鄭和“這兩個字,簡直跟史實毫無關係,而且一再明目張膽地說不知道是哪個老皇帝到年輕皇帝,哪些人物,去到哪些地方,去多久做什麼,一概不知,只見一堆造型也無厘頭的白面人(都是太監嗎?佞臣嗎?),上台就走大鼓陣樣的前後拖拉步伐,上下亂蹦毫無章法和情緒,講白像三流翻譯成台語的快板說結巴書後, 突然跳出三個非洲面具人,也像不知所措地亂走位,而鄭和,其實放個木雕(二百五的紙紮也行,可能還有些反思的挑釁)並無不同。如此反覆上上下下,把無知當有趣,讓我高高期望卻重重摔下,而且耗費了三千餘大銀,簡直接近無恥!真後悔不如省下多多贊助法鼓大學,我竟如此浪費! 這齣戲,跨國際,跨藝術領域,又跨時代以及表演形式合作,諸多異質元素想要融合,其實難度很高,如果創作人本身素養不夠,東西合璧必成碎石爛瓦,但是這群人還搞到大費周章來搞砸! 包括“錦添“大師似乎也只有大墊肩戲服可玩,泰味十足,又想揉進能劇或偶戲,還有默劇,卓別林的變形,到四五零年代好萊塢,六零年代扭扭舞。舞台似乎想借題國畫最擅長的山水留白,似乎又想抄襲日本的枯山水,卻搞出單調平板,毫無層次。爵士樂配上破嗓歌仔戲腔的呻吟,聽到我幾乎崩潰!最令我想割耳的是台語念詩詞,至少也可用古調吟詠吧,結果只是背書,而且大概是太難背了,所以一再重複,我差點大吼:“閉嘴“!還好沒有發生,因為終於挨到中場,我兒和我決定棄船逃之夭夭! 喔,那艘船也夠“機車“,優人們毫無靈魂的手執長竹竿,幾個木架子疊疊搭搭,鋪陳一塊絲絹,大風吹,幾個軀殼人假意晃晃,就是船了。我幾乎昏睡去,突然一陣狂鑼,算是暴風雨,我被嚇醒後耳鳴三四分鐘。期間就是演員單調獨白傻笑,知道觀眾即將睡著,就狂吼一聲或鼓聲大作,對表演藝術愛好者的震撼教育莫過若此! 一個小時的上半場,又是字幕,又是旁白,又是跳蹦,還有鼓加上笛與薩克斯風,如此費力賣弄堆砌,還是讓人看不懂主題究竟要表達什麼,懸疑,探索,敘情,批判,懷思,愛欲,超脫...好,就算全是“空“吧!是非成敗轉頭空吧!高啊~~~ 這樣也能上國家劇|院,確屬表演“異恕“,我和我兒一向努力支持華人藝術的薰習與發揚,至此難免扼腕,尤其對我們多年愛護的“優人“,我兒也稱從此以後實在“憂“人!半場看完,除了開幕前的那具屍體,其他,我覺得荒誕不經離譜至極!怎一“慘“字了得,對我,是開年一大酷刑!,我兒建議,這些人都該送去“隔離島“(院線片)好好反省。 如果我這麼一說,你想去看看怎麼可能的話,後果自負咯~~如直言個人見解,得罪不同好者,也請見諒。人各有志,買票看戲,不值,心疼時間銀兩,發抒一下而已。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