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01 07:41:23瀏覽5624|回應22|推薦88 | |
●本文同步刊登於今日《中國時報、中時電子報》 在台灣若干媒體的心目中,例如「三民自」和「壹傳媒」認為,「新聞自由」概念理該由他們來定義──凡合乎其特定政治立場和利益的,才算是「新聞自由」。敢不聽從,就一狀告到美國去,大喊馬政府迫害。 奇怪的是,這種新聞自由顯然不包括「三中」媒體在內,即便兩年前《中國時報》被反媒體巨獸聯盟包圍,以及今年前不久由「自由台灣陣線」召來學生的包圍「中天」,上述傳媒非但視而不見,甚且假借「新聞自由」名義,居間興風作浪,煽風點火,恨不得畢其功於一役的整垮和鬥倒這家媒體。 不過,同樣奇怪的是,台灣多數基層民眾居然決定不和那幫傳媒站在同一條陣線上。 以日昨綠營發動的「4-27反核四抗爭」而言,《蘋果日報》指控北市警在驅離占領忠孝西路群眾的行動中,打了他們兩名記者,嚴重違反「新聞自由」。但除了北市某民進黨議員哇哇叫之外,百姓盡皆冷漠以對。即便一向綠油油的「奇摩」將這條新聞置諸首頁,底下論壇眾鄉民卻是高喊大快人心,害得這家網站只得趕忙更新。 於此讓人不得不追問,何以《蘋果日報》如此不得人心,抑或該報論政的雙重標準,以及一貫有之的「羶腥色八卦」,早就惹來許多民眾的不滿,因此寧可支持北市警伸張公權力? 這讓我想起資深媒體人王健壯,多年前在其專欄「凱撒的面具」文章中,慨然宣稱「媒體本來就應該擁有特定的政治立場」,聞之者莫不奉為綸音。殊不知這話其實只講了一半。 早在1976年冬天我認識的王健壯,砲轟《中央日報》是國民黨機關報,不該具有特定政治立場,主張政黨全面退出媒體。 問題只在當「旺中」被民進黨扣上「傾中賣台」的統派帽子時,何以未聽見包括王健壯在內的所謂「《新新聞》四劍客」,聲援「中時、中天」享有特定政治立場的權利?足見「新聞自由」的定義可以任其割截和顛覆,變成一句西方著名記號語言學家安伯托‧艾可鳴鼓而攻的「蠢話」。 談到「蠢話」,艾可在《別想擺脫書》這本著作中如是闡述:「蠢話的可怕,在於它是社會性的,表面聽來有理,實際經不起邏輯和事實檢驗。等到眾人深思而發現其言為非時,社會早已受到重大危害。」 這正是台灣自引進《蘋果日報》後,媒體終而成為社會亂源的緣故,所有報導皆可成為「羅生門」。論其癥結正在於許多記者和學生信之不疑的王氏該句論述。哪知西方自由主義學者在討論「新聞自由」時並非如此強調,而是──「媒體固可擁有一定的政治立場,但必須是在報導事實和揭發真相的前提之下,勇於站在邪惡的對立面。」 請看,一旦刻意裁去後半段文字,原意寧非大相逕庭,能不帶給台灣社會莫大禍害?猶有甚之者,近年綠營奔相走告的所謂「媒體、知識分子應站在政府對立面」,更是一句「自我膨風」的蠢話。 反之這也是1970年代一向力挺共和黨的《華盛頓郵報》,會主動追蹤尼克森「水門案」內幕的真正原因,因為當年這位被美國人封為「狡滑迪克」〈Tricky Dick〉的美國總統根本非常邪惡。足見《華郵》雖有政治立場,但絕不和稀泥,完全不像《自由時報》,居然不惜挺扁挺到炮製出可笑的「南線專案」。 今年4月甫去世的馬奎斯,允為當代魔幻寫實小說大師,卻很少人知道他也是讓西方人民敬仰的一位偉大新聞記者。比如1970年出版的《船難水手的故事》,正是結集 15年前他以記者身分,揭發一位在沉船海難中變成英雄的海軍軍官,實際只是在哥倫比亞軍事獨裁政府操弄下,和媒體瘋狂造神的傀儡。此書甫發行,立刻大為轟動,多年來總共銷售不下1000萬本。 1996年10月,馬奎斯應「美洲報導協會」之邀發表了著名演說《新聞業:世上最好的職業》,如是談起早年生涯:「錄音機發明之前,記者報導新聞只需三件不可或缺的工具,堪稱三位一體密不可分,此即一本筆記簿、善於傾聽的耳朵,以及千錘百練的專業操守。」 馬奎斯不啻為我們指出,身為媒體人必須站在邪惡對立面,否則徒有筆電,恰與魔鬼共舞。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