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精神病
2012/11/12 20:29:10瀏覽147|回應0|推薦0

摘自網路

精神病.......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精神病(或稱做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情緒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主要是一組以表現在行為、心理活動上的紊亂為主的神經系統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結果認為主要是由於家庭、社會環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等內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心理活動、行為、及其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要特徵的病症。

[編輯] 病因

精神病的成因在不同的學科,如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都有不同的解釋,雖然現在的理論通常在對不同患者上都有不同的貢獻。

現今對心理疾病最熱門解釋是生物學上的解釋;一個有心理疾病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腦部結構或功能,或者是有不同的神經化學反應,不論是由基因或環境傷害(如胎兒酒精症候群)引起的。舉例來說,許多被診斷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被證實在大腦中有腫大的腦室和萎縮的灰質。另外,有些人認為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也會導致心理疾病。最後,許多的遺傳和雙胞胎研究都證實像躁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是會遺傳的。

由於傳統醫藥學界的發展,以生物學上的解釋為主導,所以是目前最受喜歡的,但心理學上的解釋也不容忽略。心理學家認為矛盾、危機、緊張和創傷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特別是在一個容易受傷的人身上。例如,一個目睹父母親殺人的小孩可能會發展出沮喪和緊張的情緒,甚至得到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

而社會學家亦認為重大事件和情境會導致心理疾病。例如,在社會運動、戰爭或遭受天然或人為的疾病時,該地區的人們有較高的機會得到心理疾病。貧窮、無常和缺乏資源和援助的地區也會比富裕和穩定的地區有較高機會得到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可能有多重的病因。已經有焦點放在神經導傳物質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血清素上。每種疾病都有可能有它自己的病因。治療的方式有精神病用藥心理輔導、調整生活方式和其他的支持性措施,或上述方法的綜合運用。患者通常等到精神症狀已明顯到不能生活了的時候,才會想去尋找治療,但及早治療(當症狀還輕微時)才能有較多的長期結果。和許多的身體疾病一樣,診斷依然是個主觀(即使越來越循證和科學)的藝術,包括細心和仔細地安置病史及過去與現在的病症。

心理疾病依人而異,且有的輕微,有的嚴重,有的則介在兩者之間。即使是同一個病人,症狀也會隨時間而改變,由最嚴重的情況,到完全緩解。這種疾病通常是不連續的,而且可能會因壓力或其他因素而復燃。若一個人在症狀疏解的情況又開始發病的話,並不代表他缺乏意志力或自我控制,而但是疾病的月圓月缺罷了。適當的治療能夠幫助穩定疾病的療程,並減少症狀的波動。

看待主要的心理疾病(如躁鬱症、精神分裂症、憂鬱症、強迫症),先天與後天的爭論常常會被提出來,答案是「兩者都有」。主要的心理疾病都有很強的證據指向遺傳。一小部份的人疑問心理疾病是否為「真實的」。這一觀點的擁護者有山達基教教徒和反精神醫學運動。

[編輯] 發病率

根據美國總統心理健康新自由委員會2003年的報告指出,主要的心理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自閉症強迫症等,和其他的疾病相比(如癌症或心臟病),才是在美國導致殘疾的主要原因。另外,根據美國精神病人聯盟[1],一個接受醫藥工業資助的美國倡導機構)的報告,23%的北美成年人在一年內會經歷一次可被診斷出的心理疾病,但不超過半數的人會有嚴重到影響他們日常機能的症狀。大約有9-13%的十八歲以下孩童會體驗到持續性機能缺損的情緒不安,5-8%會因此而導致心理疾病。一般猜測大多數的年青人會在他們成年之前由疾病中恢復,然後繼續過著不被疾病捲入的正常生活。

[編輯] 精神疾病的種類及其徵狀

  • 精神異常(mental disorders)對於任何情感或器質性精神損傷的通稱。精神異常會導致適應不良行為、心理問題、或是一個或多個官能的重要部位產生損傷。[2]

精神錯亂(insanity)意指持續的精神異常或擾亂。[3] 精神疾病主要分為輕型精神疾病與重型精神疾病。常見的輕型精神疾病有強迫症抑鬱症等。常見的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等。輕型精神疾病主要是表現在感情障礙(如焦慮、憂鬱等),思維障礙(如強迫觀念等),但患者思維的認知、邏輯推理能力及其自知力都基本完好。而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初期患者也可出現焦慮、強迫觀念等表現,但此類患者的認知、邏輯推理能力將會變的很差,自知力也幾乎全部喪失。對由於大腦病變所導致的器質性精神疾病,或中毒性精神疾病需與一般的功能性精神疾病加以區分。輕型精神疾病有以下幾種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恐怖症等。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等。

[編輯] 對精神疾患的治療

在人類歷史上,由於對精神疾病的恐懼,早期使用許多非科學的方法驅除疾病。在古代,古人認為精神疾病的原因在外部,如被詛咒、靈魂出竅等,所以使用巫醫、祈禱或舉行一種請求神除去自己身體不淨的儀式。到了中世紀,受宗教影響,認為精神病是「惡魔所為」或「神的懲罰」,因此會請被稱為「驅魔師」的神父舉行驅魔儀式。

到了近代,尤其是18世紀以後,由於科學的迅速發展,心理疾病開始被當做一種需要醫療幫助的疾病,但初期只是很不人道地強制性將病人鎖進醫院監禁。到18世紀後期,又出現了一種說法,認為精神病是因為人體中的電磁流動被阻礙所引發的病態,所以使用磁石或磁性、催眠術來治療。

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使精神疾患的治療有很大的轉變,目前對於精神疾患的治療方式是基於「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良好的精神治療模式必須結合生物醫學、心理治療,以及社會復健計畫。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發作住院期間,給予藥物協助緩解正性症狀,病房中也會由專業人員例如醫師、精神科護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精神科社工等,帶領團體治療,或者給予個別治療。而在急性症狀緩解後,患者、家屬和醫療團隊一同討論復健計畫,例如到復健病房日間留院或者工作坊,透過復健計畫,有效增加病識感、學習獨立生活能力、改善家庭與社會關係。

儘管近年藥物發展迅速,但對於某些明顯而藥物難治的精神症狀,醫師會建議採取電痙攣療法(ECT)。這項古老的治療方式,經過數十年不斷改善,證實為有效且安全的後線治療方式。

而在某些國家,仍有人實施破壞額葉的外科手術,例如20世紀前期曾有人嘗試以冰錐破壞額葉。但在20世紀後期已證實額葉破壞手術對腦部的破壞遠多於治療效果,在先進國家這樣的手術已經絕跡。

[編輯] 精神病的診斷

對精神疾病的診斷,目前醫生主要還是用「聽其言、觀其行」的方法。醫生通過觀察病人的行為並與病人溝通,來了解病人內心世界的想法,從而來判斷病人的思維,認知能力,還有自知力等,在判斷病人的病情如何。除此之外,醫生有時也會讓病人去做一些生化檢查或X光MRI等檢查,通過對病人血液里某些生化指標和對腦成像等檢查,對判斷病人的病情是會有一定幫助的。 精神分裂症無意間單純的動機與行為會達到二.三.甚至更多的效果.

[編輯] 社會及政治影響

  • 遭政治批鬥而被列為精神病患者之例子:
  • 醫療體系、醫生與藥業市場:只有一味用藥而忽視心理療法,患者康復後基本被政府隔離。[來源請求]
  • 精神病污名化:
    • 就算是已治癒患者,也得面對社會對他們負面看法的壓力。
    • 一般人也很害怕自己患有精神病。精神病也作為一種侮蔑性用語存在,就算沒有精神疾病的人,只要行為不容於大眾,也會被扣『精神病』的帽子。
  • 法律對精神病患者有監護宣告,禁止其人管理自己財產,其人被定為無行為能力
  • 醫療化 (英語Medicalization)
    • 許多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都是一些社會問題的現象,醫療界及社會的雙向作用使得把幾乎所有問題都用醫療手段去定義及解決,醫療手段被過度使用。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9546204&aid=704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