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5 16:31:23瀏覽5840|回應1|推薦31 | |
醉太平
長空淡新,連峰翠茵。海天沉落芳塵,帶凡心遠奔。 蠻煙化雲,摩碑鎮魂。碧溪流水無痕,過荒蕪野村。 草嶺古道簡介: 草嶺古道,位於新北市貢寮區與宜蘭縣頭城鎮交界處,為先民在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所開闢的一段道路,自貢寮火車站至大里,全長約11K,是「淡蘭古道」遺址的一部分。古道自北至南,經過的景點有:跌死馬橋、仙人腳印、雄鎮蠻煙摩碣、虎字碑、埡(啞)口、客棧遺址、護管所、天公廟等古跡與休憩點,沿途並設有自導式解說牌、景觀涼亭、公廁、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等設施。古道全程由石板路構成,秋天時山嶺一帶芒草處處,為賞芒花的最佳去處。 古道共有五個登山口,分別是遠望坑親水公園、大里天公廟、石觀音線、大溪線及內寮線,而一般人所走的「草嶺」古道,即指從遠望坑親水公園,縱走到大里天公廟這一段,全長近8.5K,步行約需3~4個小時,屬於大眾化路線。若從石觀音、大溪或內寮登桃源谷,再連走到草嶺古道,雖難度稍高些,卻是展望極優的走法,值得推薦。 桃源谷裡,美麗的草原山谷 桃源谷: 桃源谷為一廣闊的綠草山坡,以綿延3K的矮草坡著稱,可媲美擎天崗大草原。沿著山嶺,有草嶺線步道,蜿蜒至啞口與草嶺古道銜接,全長約4.5K,途中會路經標高616米的灣坑頭山(草嶺山),為草嶺風景區內的最高峰。 山嶺上設有景觀涼亭、平台等,更擁有360度展望,一路均可眺望太平洋、龜山島、海岸線、漁港及連綿的山脈等,令人目不暇給,亦為區內景色最美之處,走來視野遠蕩、心曠神怡。 灣坑頭山基點合影 活動單位:桃園縣龍潭山岳協會 活動日期:2011/09/10(六) 參加人員:吳祖隆(領隊)、胡台雲(嚮導)、周盛松、黃立雯、呂綉紅、蔡吳香、葉秀容、蔡伯亨、葉倫村、曾寶貞、周德嫺、黃盈婕、徐福運、及榮總小隊5位等共18人 交通工具:8人座1台、小車2台,進入新北市貢寮區、內寮蕭家莊;另1台小車在遠望坑親水公園等待接駁。 天氣:晴 行進路線:內寮蕭家莊登山口-->桃源谷-->灣坑頭山-->埡口-->虎字碑-->雄鎮蠻煙-->大榕樹步道入口-->遠望坑親水公園,全程約10K / 5小時 活動行程記錄: 內寮線步道停車場旁的廢棄石屋 06:30 龍潭會館集合,出發。 08:10 與蔡大哥、吳爸等人,在貢寮核四廠前會合,後到貢寮火車站接王醫生母女二人。 08:46 由吳爸帶路,車行約10K的山路後,抵內寮蕭家莊的停車場。 這條山路要內行人才知,外地人很難摸清頭緒的。 08:57 整裝後,沿著柏油路上行。 停車場入口有大榕樹一棵,前方則有廢棄石屋一棟,牆上長滿了雜草青苔,頗有古意。另攀附的南瓜藤上,還掛著一顆小南瓜,引人側目。石屋旁則圈養了一隻公鵝,見眾人路過,瓜叫不已,猜不透是迎賓還是宣示地盤主權。養鵝有看家的功能,記得小時候經過養鵝人家,總要繞一大圈,怕被鵝追的程度,不會輸給怕狗追。 才第一座涼亭,大夥就休息老半天,不想走了 09:01 抵內寮線的桃源谷登山口,有指標與洗手間,往桃花谷1.2K。 稍作停留後,起登。 一開始就是連續的石板階梯,緩上,不難走,只是無樹遮蔭,問題才大條。我們的女士們,皆登山經驗老到,不會忘記帶傘,早已撐開遮陽了。我也有帶傘,但礙於面子,尚未取用,還要"撐"一下... 09:18 進入桃源谷的草原區,旁有洗手間一棟。 看到視野遼闊的草原山頭,眾入情緒與頭上的太陽一樣,High了起來,拍照流連... 09:23 第一座涼亭處,休息,躲避高照的豔陽。 從涼亭旁的看板說明上得知,我們上來的地方叫「內寮線步道」,吳爸也說明今天要從桃源谷經灣坑頭山到埡口(即所謂之「草嶺線步道」,全長4.5K),再左轉下草嶺古道,出遠望坑清水公園,是一個不長不短的縱走路線。 才第一座涼亭,大夥就休息了老半天,賴著不動...這片草原真的很漂亮,不會輸給擎天崗。 漂亮的桃源谷草原,遠處像隻動物趴臥的,正是灣坑頭山 09:47 離開涼亭,取左上,走過草原,再沿著稜線步道前行,往灣坑頭山前進。 一片翠茵,沒有明顯路跡,自由穿越漂亮的草原山谷,心情舒暢。 在一低鞍處,右側有石觀音線步道的叉路來會。此處開始,從泥土路進入了石板路,一路皆沿稜線而行。 09:50 路過第二座涼亭,休息。 天氣實在太熱了,只要有涼亭處,大夥一定停下休息,分享水果飲料。這一路走完,至少會經過6座涼亭... 這裡剛好可以近眺形似臥犬的灣坑頭山,適合拍照與欣賞,又山風徐徐吹來,清爽舒服無比,也拂走了大夥繼續頂著大太陽前進的鬥志... 10:13 左邊坡的水塘中,躺了十來隻水牛在泡澡納涼,一群白鷺鷥在旁相伴。 這群水牛與陽明山的牛群相仿,被野放在此,過著自由自在的悠閒生活。 在水塘泡澡的水牛,有白鷺鷥相伴,慵懶悠閒 10:24 景觀平台叉路口,右側100米處有一突出之山頭景觀平台。 因剛爬上一個陡坡,頗累人,雖無涼亭,大夥也自動在此喘息與集合隊伍。先到者可往平台一探,看看海岸線。今日天空中有微塵懸浮,遠處略為矇矓,龜山島若隱若現,另一種神秘美感。 10:35 經過一處「請小心牛」的牛擋石柵欄後,灣坑頭山已近在眼前,準備攻頂。 稜線上連續的石板路,遠看有點像小長城,兩旁的芒草濃密,待秋芒盛開時,必然是個不錯的賞花地點。不過,當下的豔陽令人舉步維艱,乃最累人的一段路。我的傘,早已出鞘了... 刻著"請小心牛"的牛擋石 牛擋石與風擋石: 草嶺山稜上,因風壓較強,木本植物生長不容易,於是形成草生地而利於牛群放牧。為限制牛群在草地上任意走動,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柵欄來防堵牛群進入。早期多用黃荊等植物來隔離,現則用石樁來做成永久性的設施。 東北季風強勁時,人在稜線上行走也十分困難,因此在部分較陡峭的崖邊,會用石塊堆成擋風石牆,以確保行走安全。 每個山頭,都是眺望點...只是太陽高照,快曬暈了 10:46 一個山頭平台,小休息。 雖無涼亭,大夥真的腳酸了,就歇會吧。這裡可以清楚俯瞰核四廠的全貌。大夥猜這草嶺古道會蓋得如此完善,水準一流,台電一定有所貢獻。 10:57 抵達《灣坑頭山》基點,高616米。 有No 1181二等三角點基石一顆,及「草嶺灣坑頭山」的疊木牌示一座。 這裡展望雖佳,但實在太熱了,沒涼亭等於不留人,大夥拍完照,即迅速往前移動。 步道沿稜線而走,山頭起伏不已,很像長城 11:10 一個長下坡後,到達第三座涼亭,大休息20分鐘。 見時機成熟,於是拿出三罐485cc的青島啤酒來,為大夥降火消暑一下。這個時候拿出來,效果最佳了...果然,連不太愛喝酒的寶貞姐,也難以抗拒!沒辦法,真的太重了,否則會多背幾罐上來。 11:33 另一個水牛泡澡塘,一樣有一群水牛在那邊涼快。 經過一個小山頭,有二塊巨石平躺,特別顯眼。 結果,周盛松喝了啤酒後,胃不舒服了一陣子,這段路走來沒精打采... 11:53 到達第四座涼亭處,後方垂壁直落,有「斷崖危險、請勿靠近」字樣的紅牌警示。 斷崖處山頭必然突出,展望自然不錯。 斷崖危險、請勿靠近;天險處,必有好展望 12:00 因時已正午,離預定午餐的虎字碑尚遠,蔡大哥和我等三人先行前往煮午餐,隊伍隨後再跟上。 12:06 三人快步下山,路經第五座涼亭,續行。 12:10 抵埡口的涼亭,為草嶺古道與桃源谷步道的交會點。 這裡是古道越嶺的最高處,有海風吹拂,涼亭上駐足的遊客不少。 遇榮總小隊負責接駁的二人,也從遠望坑上到此處了。蔡大哥和他們打過招呼後,繼續轉左,快速往虎字碑下方的涼亭前進,因那邊有水源與廁所,是我們午餐的預定地點。我則沿路照相取景,慢些跟上...埡口平台有座石板砌成的土地公廟,古意盎然,香煙裊裊,想必年歲不小了。 埡口的涼亭,為草嶺古道與桃源谷步道的交會點 埡口: 所謂「埡口」,是位於二山交會點、自然形成的凹地,也就是地理學上所稱之「鞍部」。鞍部地形時有狂風出現,與地勢有絕大關係,面迎台灣北部強大的東北季風,再加上雪山山脈高山阻擋,季風沿山谷湧昇,使得風勢增強,終年不息。 因為風勢強大,使得高大喬木難以生長,只有較低矮的芒草及地披植物能夠生存下來。所以在此看到的,盡是一片芒草景觀。入秋之後,當芒花綻放時,又是另一種動人景致。 埡口平台處,有土地公廟一座 12:15 虎字碑。 學生時代來過,對這塊石碑仍有印象,但可以肯定當時的路況,絕沒現在那麼好。 過虎字碑後,脫離光禿的草原帶,進入有樹木遮蔽的步道區,且一路皆下行,輕鬆無比,正所謂先苦後甘也。 虎字碑: 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行經草嶺埡口,遇狂風大霧、莫辨方向,乃取「雲從龍、風從虎」之義,勒「虎」字以鎮之。傳說劉氏愛書虎字,有公母之分,『公虎原存台北市博愛路軍管區內,之後移至枰林茶葉博物館』。 虎字碑 12:20 下到草嶺古道的涼亭處,有廁所、有水源。 蔡大哥拿出爐具,生火煮米苔目大餐,我的小鍋子支援。 12:37 隊員陸續到達,午餐也差不多煮好了。 飯後,煮茶、煮咖啡,剩下的水果,全部出籠,眾人飽餐一頓。 三位司機與王醫生母女先行下山開車與搭火車,其餘則繼續留在原地休息。算算時間差不多了,大夥決定到古道口的溪邊玩水。 13:40 離開涼亭,往遠望坑清水公園方向前進。 13:53 過三棵纏勒在一起的大榕樹。 過虎字碑後,開始有樹木可遮陽,舒服多了 13:58 路左一塊巨石,上刻「雄鎮蠻煙」四字。 巨石左下角崩裂,剝落二塊下來,幸字體本身未受影響。 雄鎮蠻煙摩碣: 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總兵劉明燈經淡蘭古道北巡入宜,沿途磐石曲磴、瘴雨蠻煙。劉氏有感於前人開疆闢土之艱辛,乃題「雄鎮蠻煙」於草嶺山腹巨石之上,為台灣現存最碩大的碑碣,與虎字碑同列國家三級古蹟。 「雄鎮蠻煙」與「虎字碑」,同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14:04 步道二側,留有許多田園遺址,現已成草原風光、牛群覓食的天堂。 步道旁遺有牛群走過的痕跡與糞便,田園草地間,也有清晰的牛路與小水塘,成為另一種特色景觀。 14:15 路旁的水澤叢裡,野薑花盛開,一股淡淡幽香,沁入心扉。 從新店溪畔的迎新露營地旁,第一次認識野薑花至今,其淡香凝露的清純味道,一直讓人無法忘懷。每聞其香,不自覺會將場景拉回到學生時代去... 14:18 到達大榕樹登山口,濃蔭遮天,有「遠望坑」古橋一座。 橋下為寬闊的溪流戲水處,溪旁則為巨石堤岸,似天然的看台座椅,大夥排排坐,納涼。已有一群遊客在此戲水。古橋上有塊建橋紀念碑,立於民國46年,上為捐款芳名錄。 脫鞋泡腳時,竟發現小石賓魚和蝦子會過來啄腳指頭與腳皮,癢癢的,好玩... 步道二側,留有許多田園遺址 14:43 離開大榕樹登山口,續右沿產業道路下行,往遠望坑清水公園前進。 14:52 經過「跌死馬橋」,二旁護欄造形特殊。 據說昔日有人騎馬過橋,不慎跌落橋下,故有此名。 前方不遠處的路旁,有座百姓公廟。路左有溪隨行,清澈的溪水中,溪魚不時翻身覓食。 14:56抵達草嶺古道的木頭立牌入口。 立牌上只剩「草○古○」二字而已,有點殘破感覺。停車場放了不少車輛。 14:59 續行到前方的遠望坑清水公園。 真巧,接駁車輛也正好到達,時間一點都沒有浪費到。在盥洗與小休後,各自賦歸。 剛上濱海公路,即下起午後陣雨來,剛好... 17:10 返回龍潭,解散。 這些廢棄的農田,乃先民胼手胝足開墾之處 後記: 今天走的路線,算是草嶺古道的精華集合,除了天氣熱了點外,歷史人文、山海視野等,皆屬上乘,難度也不高,值得一走。感謝領隊吳爸及周盛松、蔡大哥的精心安排! 草嶺古道的大榕樹登山口,旁有溪水可泡腳 草嶺古道緣由: 淡蘭古道是清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台灣知府楊廷理所開闢。目前所知的路線為自暖暖、四腳亭、越過三貂嶺,再經頂雙溪、草嶺等地進入宜蘭。是當時台北宜蘭間的陸上交通孔道,行旅興盛達一百多年,直到數十年前宜蘭線鐵路及北宜公路開通後,才逐漸式微。 草嶺古道對台灣的開發史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因淡蘭古道的開闢,引導著先民們翻山越嶺,進入蘭陽平原,加速宜蘭地區的開發。第二、淡蘭古道是台灣北部最早的一條東西向通行道路,是清代實行"開山撫番"政策中很成功的先例。現在已劃定為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古蹟保存公園區。 草嶺古道是先民在台灣東北部,開闢淡水廳(新北市舊稱)到噶瑪蘭廳(宜蘭縣舊稱)間"淡蘭古道"的一段,途經二縣分界的山嶺--草嶺,所以俗稱「草嶺古道」。 早期往宜蘭的人,必須靠帆船繞經三貂角南下,海上航行風險太大,基於拓荒和行旅安全等理由,乃有在陸上開闢一條通路的需要。淡蘭古道就在這種背景之下產生。 古道本身已經是一條彌足珍貴的歷史古蹟。然而,其沿途的二個陳碣:雄鎮蠻煙摩碣與虎字碑,更可算是古蹟中的古蹟。這些古蹟都成了先民墾拓蘭陽地區的歷史明證。因此也可看出先民胼手胝足,開啟山林、墾闢蠻荒的偉大精神與不朽的功蹟。 草嶺古道所經之處,同時也是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的地區。沿途溪流潺潺、水聲瀝瀝,闊葉林木鬱鬱蒼蒼。遠望坑附近仍保留古樸的田園風光,梯田阡陌,農舍倚立,相映成趣。調協成此古道景色,供我們憑弔與深思。 這就是著名的「跌死馬橋」,二旁護欄造形特殊 桃源谷縱走草嶺古道之活動照片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