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2-12-05遠東科技大學演講問答(Q&A)
2012/12/13 06:21:06瀏覽118|回應0|推薦2

我的信仰

         不必等有權力的人來改變教育,從現在開始,你我都可以改變教育:讓老師更自由、教學更創意、學生更自主。我相信:「讓老師自由」是改變教育最快的路。

 

2012-12-05遠東科技大學演講問答(Q&A)

 

Q1: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學生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本校學生明顯「能力不足」或「很空」,老師即使有理念,也無法帶動學生的學習,請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A1

     請先改變「因為有很多外在環境限制、老師就無法按照自己的理念來做創意教學」的傳統或錯誤想法,這種傳統思維等於向世人宣佈:外在限制環境若不改變,老師自己就無法實現創意教學的理念。老師不可能等學生個別差異都沒有了,才能教學生。學生的個別差異是一種不完美,不完美就能成為老師改變的動力來源。學生不管程度如何?英才或不是英才,老師的理念就是想辦法讓學生多進步一點,所以學生程度的差異,不應該影響老師的創意教學理念。建議老師:(1)先拋開傳統思維,卸下傳統限制框架,學生素質的高低不再成為老師無法發揮教、學理念的藉口。例如,不因為你很窮,就不能做善事;不因為學生程度弱,就不能將學生教好。(2)多瞭解學生的優點,借力使力讓學生來幫老師;有多少做多少,雖不能普渡眾生(學生),但一定要讓想學的學生多能得到滿足。(3)熱情與愛心能感動一切,能有不一樣的改變。

 

Q2:演講主題建議將「教人不教書」改為「教人又教書」。對於「教學是一個對話平台」的主張,我個人雖然贊同,但執行起來卻有困難,請問您如何實現「教學是一個對話平台」

A2

         要實現「教學是一個對話平台」的理念確實有困難,但沒有嘗試或沒有失敗,就不能體會成功果實的可貴。教學不僅是一個「對話平台」,也是一個「分享平台」。建議多瞭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和需求,然後讓學生多講、多做、多想、多幫忙的方式來分享「學生自己優點」。要實現「教學是一個對話平台」,建議老師每天多做一點改變,做久了就會有更明顯的成果累積。老師,不要以為自己很努力,還有很多人比你更努力、更熱情。

 

Q3:請問您為甚麼要推動「臺灣藍莓產業」?和推動「讓老師自由」有何關係?

A3

推動「讓老師自由」是在追求自己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推動「臺灣藍莓產業」也是在追求自己的興趣和使命。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完成後會享受成就感;做使命的事,是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因此,推動「臺灣藍莓產業」和推動「讓老師自由」,表面上是二個沒有相關的議題,但內涵上二者卻是建構在一個相同的理念:追求自己的興趣,享受成就感;轉化自己成就感為使命感,為人類社會做點不一樣的事,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成就感是在「做自己」,使命感是要「做世界」。「讓老師自由」的目標是要讓老師能「做自己」和「做世界」,進而教學生如何「做自己」和「做世界」。

 

Q4:請問您在追求成就感和使命感的過程中,是否曾遭遇挫折?您如何超越這些挫折?

A4

         跟各位一樣,我在嘗試創意教學的過程中,也經常遭遇困難和挫折,例如,因為嘗試創新,期末學生對老師的教學評量有很嚴厲的批判,但轉著灣就過去了,一切又是風和日麗。因為有使命有熱情,所以只要念頭一轉,就將困難和挫折的阻力化為助力,反而讓自己更努力創新。「不是生命攸關的,都不重要」的信仰,也是我坦然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方法之一。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若發現自己無法符合目標或達到標準時,我的另一個信仰是:當無法達到目標,就改變目標;若不願意改變目標,就離開目標,到另一個方向去追求自己有興趣的新目標,選擇自己要過的生活和人生意義,才能享受做自己和做世界的樂趣。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eeteachers&aid=713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