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4 10:05:11瀏覽1519|回應9|推薦16 | |
这幾天,馬英九的「識正書簡」議題一發而不可收。我本人在北京期間還接受了公共電視的網絡連綫訪問,談了自己對於繁體和簡體漢字的感受。就我個人而言,很幸運自己在繁體、簡體之間並沒有什麽障礙。 馬英九甚至罕見地發表“大陸『識正書簡』的文化意涵”聲明,而且這個議題確定納入即將舉行的國共論壇大會議程討論項目。 馬英九發表「大陸『識正書簡』的文化意涵」聲明表示,兩岸中文字體的差異,是無法迴避的問題,最近大陸知識界對「廢簡」的爭議,更創造了認真檢討簡化字的歷史機遇。 看起來,兩岸之間對一些事情的觀感,差異還真有一些。例如,“最近大陸知識界對「廢簡」的爭議,更創造了認真檢討簡化字的歷史機遇。”實際上,大陸從官方、學者到普通民眾,對於“廢簡復繁”這個提議,主流意見是一邊倒地反對。所以,馬英就以此作為自己的依據,其實有點牽強。說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我覺得對大多數民眾來說,也未必如此。 對於個人來說,文字是溝通的工具,多掌握一種,就多一分溝通能力。大陸人認識繁體字,或者臺灣人認識簡體字,對自己都是有益的。這跟政治並沒有多大關係。 對於國家、地區或者民族來說,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也是其經濟體強盛的表征。從歷史和現實來看,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都學英語,後來美國比較強,連帶“美語”也比較強。日本占領東北、臺灣的時候,也大量推行日語。大陸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許多人的名片和許多公司的宣傳資料都喜歡印成繁體字,希望表明自己正在傳達一種比較“先進”的信息。如今,我接觸一些美國朋友,自己不懂中文,但卻讓自己上小學的兒子、女兒學中文。 書寫和認識正體字還是簡體字,其實真的沒有那麽重要。專家、藝術家、有興趣的人、有需要的人,自然就會多學一些,學校學簡體的就會自己學繁體,學校學繁體的就會自己學簡體。我自己最大的感受是——科技真得很有用,我反正是打字,繁體簡體想要什麽就出來什麽,還可以自動轉換。 不過,通過這件事,馬英九似乎在暗暗地展現自己的“雄心”。從內容上看,他強調“正體字”,而非“繁體字”,這是在表明自己所代表的是中華文化的“正統”,甚至說簡體字是“山寨版”。從發言的對象來看,他一開始就不是在對臺灣人說,而是對大陸人說。開始只是通過僑界人士“隔山打牛”,後來利用各種場合直接喊話,現在又讓這個話題站上國共論壇。 馬英就在向大陸宣告——我,代表中華文化正統的馬英九,來了! 以“正體字”為先鋒,馬英九要跨越海峽了。以“識正書簡”,馬英九發出了他對全球華人的另累宣言。 無論如何,兩岸之間,經濟、文化上的密切合作與良性競爭,才是兩岸之福。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