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1 09:23:29瀏覽1291|回應0|推薦11 | |
這幾天,臺灣新聞傳播界正在上演著一場攸關當地媒體前途的頂尖對決——旺旺中時與數百位傳播學者和新聞媒體工作者。 作為曾經在媒體工作過、如今又常常跟媒體人交往的人,我一直很佩服臺灣的媒體人。請看維基百科所登載的資料: 臺灣媒體的迅速發展導致了目前過度擁擠和激烈競爭媒體生態。在一個人口只有2300萬人的市場,就擁有7家電視新聞臺(同樣人口新聞臺:美國3個;英國3個;日本為0)、4,000多家雜誌、近200家廣播電臺、超過100臺有線電視頻道、約2,500家報紙和1,000多家國內通訊社。另外,臺灣也是全世界SNG車(衛星轉播車)密度最高的國家,2300萬人擁有82輛(日本1.2億人/71輛、香港700萬人/1輛、韓國4800萬人/40輛、印度10億人/300輛)。 臺灣媒體競爭的激烈程度,相信沒有在這裏生活的人是很難想象的。同時,臺灣媒體對於臺灣社會的貢獻,沒有在這裏生活的人也是不太容易理解的。我這個在大陸受教育的人,在臺灣已經生活將近6年了。我真的很有體會——臺灣媒體人幾乎是用生命在拚新聞,臺灣的媒體真的不畏強權,為社會的和諧、平衡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比如,我遇到的臺灣警察都很親切,而警察還真得很怕媒體。在這裏,人人都可以當記者(或者當狗仔),現在手機的拍照、錄影功能有這麽強,警察的崗位常常都很顯眼,稍有不適當的行為,就可能上了媒體。 所以,我在誇贊臺灣警察的同時,其實也在誇贊臺灣媒體。 臺灣媒體人不畏強權,這次真的遇到了大有來頭的對手——旺旺集團的蔡衍明。Forbes雜誌2009年公布的全球富豪榜,蔡衍明身價26億美元,全球排名246,超過大家耳熟能詳的郭臺銘(身價20億美元,全球排名334)。他的「旺旺集團」工廠超過百家,一年要耗用二十四萬噸的稻米,生產三百多種食品。除了食品以外,在海峽兩岸,他的投資涵蓋飯店、保險以及醫院等業類。 中國評論新聞網也在題為:“臺商蔡衍明 建構華人媒體帝國”的文章中這樣寫: 繼買下中時集團之後,傳出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將以家族名義入股香港亞視。外資圈透露,蔡衍明內心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成為兩岸三地與華人圈媒體的整合者,繼食品王國之後,再建立一個旺旺媒體帝國。 如今,數百個無冕之王對上了富可敵國的大老板,究竟所為何來?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值得深思的小事情”。 為什麽是“小事情”呢?因為天下事不過是“人情義理”,也就是人們常常說的“理智與情感”。再大的事情,也跳不出“人情義理”或者“理智情感”,這與我們生活中的小事並無太大差別。 那麽,從“人情義理”這四個字來看,數百個無冕之王雖然對上了富可敵國的大老板,但他們根本上仍然是同路人。今天發生的對決,在某種意義上講仍然是殊途同歸。 媒體人所彰顯的是“書生意氣”。什麽是書生意氣?大陸知名學者易中天引用了古今名句來解釋。他先提到“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杜甫),後來又說:劍客重然諾,輕生死,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俠肝義膽全憑一股氣支持著。書生也一樣。真正的書生,上馬殺賊,下馬草檄,慷慨陳詞,仗義執言,“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這才叫“書生意氣”。 旺旺中時本來對抗的是臺灣的NCC特定成員,他們之間的通途與紛爭,基本上屬於法律見解問題。但是,旺旺中時運用強大的媒體攻勢,針對NCC特定成員進行鋪天蓋地的圍剿。面對此情,很多“書生意氣”的傳播學者和媒體人看不下去了,他們站出來“仗義執言”。 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說:「此事已挑動大家心中的底線」、「這無關媒體改革,而是媒體最基本的ABC」。 杜甫不愧為千古仁人,“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的意思,就是說“意氣相合”是方法,“真性情”是“直取”的目的。那麽就讓我們來看看旺旺集團蔡老板的“真性情”。 說到從蘋果手裏搶下中時,星島環球網的這一段描寫很傳神: 接到余建新電話後,蔡衍明2日下午立刻由上海趕回臺北,一下飛機,他與長子蔡紹中步入嚴陣以待的中時總管理處八樓。雙方漏夜談判,終於搶親成功。蔡衍明說:“我就是不想看到臺灣一報(指蘋果)獨大!” 因余家需錢孔急,他也沒查帳,就很大方地允諾,“蘋果出多少,我都跟。”之前兩次搶標電視臺沒成功,讓他這次的企圖心更強。但怎麼知道買了以後會賺錢呢?“我投資媒體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興趣,這是我從小的夢想,就像買飛機一樣(註:蔡衍明是臺灣第一個擁有私人飛機的老板),現在剛好有機會、有緣分就買了,”蔡衍明幽默表示。 不管你從哪個角度去看,蔡衍明都不可能大手筆買下媒體,然後又不想好好地經營。建立“旺旺媒體帝國”顯然就是他的“真性情”!要中時成爲一家好媒體,這是臺灣傳播學者和媒體人與旺旺中時的共同目標。 中國時報在自己的社論裏這樣說: 做為媒體經營者,不論相關論者們所提示的昔日創辦人,或者接手經營的新團隊,都清楚知曉媒體的社會責任何在,也念茲在茲臺灣最大多數讀者所在乎的重要新聞。我們的理念與想法,從不只是閱讀率或廣告市占率,我們的想法是:每一則新聞,從各版頭條到角落的每一欄題,都要思考:能不能對改善政治社會文化生活有一點點的幫助?這也是為什麼八卦新聞當道之後,中時媒體集團依舊維持初衷,媒體生態與環境無限惡化之後,我們還秉持一貫的理念,企圖做一份「質報」,質報不是臺北的報紙,我們心目中的質報是:讓早已跨足國際的臺灣,看到更多面向的世界,看到兩岸的進展,看到我們所無法容忍的政治社會風氣,還有一點點改善的可能。 自從旺旺集團接手中時之後,各界看到的《中國時報》,是國際新聞不但增加,還置放在最顯著的二、三版,兩岸新聞增加,因為兩岸交流是不可逆的趨勢與潮流,言論版增加,因為要讓讀者方方面面的意見和想法有一個表達空間,文化版維持在第一落報紙,因為一個社會不重視文化,就創造不出文明,社會新聞減量,因為我們認為正常社會裡不能以偷窺為樂,以偷拍為榮,我們這麼用心地處理點點滴滴的新聞,因為我們始終相信:東風喚得回,人心喚得回。 綜合兩方面的說法,說是“人情義理”和“真性情”的殊途同歸決非沒有道理。所以,雙方最終來一個“大團圓”式的和解,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今周刊》在2008年度財經風雲人物票選活動中介紹蔡衍明時寫道: 「說什麼我土,我是『粗中帶細』、『觀察入微』。」這是蔡衍明這位鐵漢給自己的評價。 高中沒有畢業的蔡老板,創業打拼30多年,總不能每件事都是靠運氣好吧?他的成功必定是靠著過人的粗中帶細、觀察入微,善於在別人不知不覺中學習。這次與滿腔書生意氣的傳播學者和媒體人的交手,相信他一定會學到不少東西吧! 這幾百位傳播學者和媒體人,雖然在賺錢這件事上不如蔡老板,但在媒體傳播這件事上,至少在如何跟這些人溝通上,可以給蔡老板上一課。不過,我覺得他們在態度上倒也不必劍拔弩張。歸根結底,還不是為了旺旺中時更好!還不是為了媒體人和媒體老板都好! 事情發展到今天,幾百位傳播學者和媒體人已經是這次沖突的贏家。請看聯合報的報道: 拜會三學者 旺旺老闆認錯 【聯合報╱記者陳俍任/臺北報導】 2009.06.19 03:29 am 旺旺中時集團遭全臺傳播學者連署批評,為了化解紛爭,旺旺集團負責人蔡衍明,昨天親自拜會政大新聞系主任蘇蘅、臺大新研所長彭文正與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光夏,對刊廣告要學者道歉的作法,他說「當時一股氣上來,但是事後想想是錯了。」 是否撤回存證信函,或對引發爭議的做法公開道歉?蔡衍明說還要回去考慮。 彭文正會後說:「以他的智慧,給他兩天時間,會有具體的回應。」。。。 蔡衍明昨天一早率中時總編輯夏珍及中天總監廖福順到臺大、政大與世新拜會,彭文正原以「沒有必要」婉拒,但蔡堅持「就算半夜、清晨都要來」,彭文正認為光這一點已感受到旺旺的善意。 連書生意氣的彭文正也在誇讚蔡衍明的智慧了!這不是正好印證了“殊途同歸”嗎? 聯合報的另一則報道對道歉的過程描寫得更詳細,我註意到下面這段話: 對於別人評判他「媒體不是老闆的私器」,蔡衍明也接受,他表示,他也不是很懂媒體,因此並不想管媒體的內容,但他「唱旺」臺灣、「唱旺 」 中國的想法也沒有不對。他說,當初進來買媒體,是因為眼見這些媒體就要倒了,因此才想拯救。 蔡老闆自覺一腔熱血愛臺灣、救中時,只有功、沒有過,卻招來NCC的非難,“真性情”自然就被激起了,要來拼個痛快! 從雙方的表現來看,大家雖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但都是走在“人情義理”和“真性情”路上的同路人。只不過蔡老板走得比較直接,有點“江湖義氣”,傳播學者和媒體人走的是“書生意氣”。 那麽,旺旺中時的蔡老板是不是就輸了呢?當然不是!而且是最大的贏家!因爲中時會變得更好! “真性情”好比種子,是一種內在的、與生俱來的特質。在現實中,“真性情”的人也許常常受挫折,常常是輸家;但是,沒有“真性情”的人永遠都不可能是贏家,就好比沒有種子是不可能發芽、開花、結果的。 “意氣相合”是一種外在的方法,是從學習中得到的。蔡衍明從來就不是輸家,因為他不僅是有“真性情”的人,更是最善於學習的人。傳播學者和媒體人的“書生意氣”是從讀書中學來的,蔡衍明是從生意場上學來的。 他是個“粗人”嗎?我覺得也不奇怪。每顆大樹的樹幹都必須很“粗”才行呢! 豐富多彩是臺灣媒體環境的一大特色。我個人既常看蘋果、壹周刊,也是GQ的訂戶。關於中時集團的未來走向,我還真得很期待它越來越陽春白雪。蔡老闆既然已經以一個“粗人”能夠把旺旺做到今天,當然也可以把中時做得更高雅。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