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ife of Pi: What a beautiful movie!
2013/03/30 05:03:45瀏覽747|回應0|推薦0

好久沒寫部落格了!不過,再怎麼忙,我一定要寫寫《少年Pi》,雖然有點晚,Pi已經不在熱頭上了。

這部片子我看了兩遍,第一次在美國看,第二次在台灣看。之所以會在十天之內看兩遍,是因為美國的電影沒有字幕,而我對其中的一些對白不甚清楚,所以就在回台灣過舊曆年的時候,趁我媽媽正忙著料理年夜飯的下午,硬拖著大姊和她的女兒陪我去看Life of Pi。大姊已經30幾年沒進過電影院了,事後她大大地感謝我硬逼 她去看了這部電影。

可是,我必須說:這部電影在美國看比在台灣看...更美!原因就在於沒有字幕,以及16:9的螢幕(台灣我看的螢幕是4:3),更重要的是美國用的3D立體眼鏡比較輕、也比較清析,所以即使我帶著眼鏡加上3D立體眼鏡,鼻子也可以毫無負擔地欣賞電影。16:9的螢幕可以把我包裹在3D的立體畫面裡,我對畫面質感的注意力也不會被字幕給分散。並且,也不會被身旁大聲地吃爆米花的一家人給吵著。

我真的覺得喔,觀看Life of Pi這部電影,就好像在欣賞一幅動態的藝術品,並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跟堅持,非常有李安細膩雕琢的質感。有生之年居然可以欣賞到如此美麗又精細的電影,真是大大的福氣喔!猶記得在欣賞電影的當下,腦袋一直隨著影片中的構圖發出問號:這畫面是怎麼拍出來滴哩?

在台灣過舊曆年的時候,我上 Amazon 買了兩本《少年Pi》的書:一本就是原著 "Life of Pi" by Yann Martel,另外一本就是拍這部電影的紀錄 "The Making of Life of Pi, A Film, A Journey" by Jean Christophe Castelli。(註:買書用 Kindle 實在是太方便、太幸福啦!) 說實在的,台灣的舊曆年非常沒有年味,真的是棄之可惜,食之無味。還好有好書可讀,不至於浪費時間。

看完原著,再來回想電影情節,我發現李安真的很懂得取捨。Martel在原著裡用了不少的篇幅來敘訴Pi的信仰追求,李安則輕輕一筆帶過;在原著裡,Pi遇上了另外一位漂流受難者,兩人隔空談了許多食物的幻想(那人最後想殺Pi的時候,被Richard Parker給吃了),這一段就被李安給刪了。另外,李安也很懂得畫龍點睛,Martel的原著根本沒有Pi的女朋友這號人物,也沒有Pi的家人在船上用餐時跟廚師吵架的劇情,可是我覺得愛情可以帶出羈絆與成熟,而加上對廚師的具體印象,也比較能幫助觀眾理解Pi故事的第二種版本,也就是沒有動物的版本。

除此之外,李安也非常懂得運用3D攝影。James Cameron把3D攝影運用到《阿凡達》的確是讓我大開眼界,但是李安卻抓住了運用3D攝影的精隨:把簡單的構圖複雜化。《阿凡達》的構圖複雜、人物又多,所以3D攝影的效果被大打折扣;而《少年Pi》主要的角色只有少年Pi, 老虎Richard Parker,一艘小船和克難救生衣筏,海洋,以及天空,所以3D攝影的遠近效果可以被處裡得非常細膩、質感超棒的!真的是把簡單徹底的複雜化了,實在令我佩服萬分!我很喜歡李安對3D電影的解釋:螢幕不應該是畫布,而是一扇窗戶。這就是深度啊!

《少年Pi》之所以沒有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原因,我認為是:演技太少了!主要的演員中,只有Pi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或者跟一艘小船和克難救生衣筏演戲,其他主要演員--老虎,海洋,以及天空--全都是後製作!最佳影片怎麼可以沒有演技?我猜以後奧斯卡最佳影片可能必須分為兩類:演技類和非演技類,以因應未來男女主角也可能被後製作的一天。

最後,我想說的是,《少年Pi》裡對沈船戲的鏡頭處理--渺小的身體在大海裡,無助地看著船沉--很能觸動生命中面對劇變的無力感...拍得真是好。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tmc&aid=744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