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11 07:53:02瀏覽1252|回應1|推薦0 | |
木村拓哉 (きむら たくや)所主演的日劇,我幾乎每部都看,從1996年的《長假》一直到2009年的《Mr. Brain》。 綾瀬遥 (はるか あやせ)是我很喜歡的女優,很會演戲,超可愛,身材又好!從她在2004年第一次擔綱演出《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之後,我就很注意她。《Mr. Brain》是她跟木村繼《HERO 特別篇》之後的再一次合作演出,所以我是以非常期待的心來看這部大卡司、大成本的電視劇。 看完之後,我只能說《Mr. Brain》是一部勇於嘗試、逗趣詼諧的電視劇,編劇似乎想用另類的方式來模仿美國的熱門影集CSI:Miami,可是卻有點不倫不類!我認為它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唉,殘念です... ... 雖然劇情結構鬆散,可是《Mr. Brain》這齣影集裡面對腦神經科學的探究倒是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介紹「海馬迴」(hippocampus)對於記憶的影響,蠻深入淺出的,並且藉由動漫畫來說明腦科學也是很有意思呦!我在《生命的形態|討論(五)》就是用電腦中的記憶體,也就是資料暫存區,來比喻海馬迴。海馬迴對於記憶影響很大,尤其是短期記憶。這幾年來,腦科學對海馬迴(下圖)的研究越來越多,希望這些研究能帶動人類對"大腦宇宙"更多的探險。 就腦科學而言,記憶有兩類。第一類就是敘述記憶 (declarative memory) 也就是需要用文字敘述,和時間、地點、人物相關的事實記憶;第二類就是程序記憶 (procedure memory),譬如說騎腳踏車、美術創作、打球運動這種比較不是用文字來敘述的記憶。我認為「魂」就是敘述記憶(declarative memory)與程序記憶 (procedure memory)的合體,也就是我所謂的記憶與功能。《Mr. Brain》對記憶也有非常有趣的著墨喔! 《Mr. Brain》的第六單元談的就是多重人格症(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劇情敘述一位10歲的小女孩,被一"隻"變態的年輕人綁架並性侵了15年,逃出惡人魔掌之後的復仇殺人事件。劇中的警察科學人員對犯案女性的多重人格做了一個非常有邏輯性的分析:
「靈」與「魂」的一對一搭配是多重人格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每一個「靈」只能管理特定的「魂」,也不能去讀取其他「靈」的「魂」。也因此,法律無法對患有多重人格症的犯罪人判刑,因為其他無辜的「靈」不應該被處罰。目前我所知道的案例就是將犯罪人進行精神治療,直到犯罪的「靈」被去除之後再將犯罪人釋放。問題是:真的是犯罪的「靈」被去除了嗎?還是超越奧斯卡金像獎的演技呢?還是負責的精神醫師被收買或被威脅了呢? 《Mr. Brain》的第六單元所涉及的那位悲慘的殺人大美女(仲間由紀惠 なかま ゆきえ 飾演)最後被木村拓哉所飾演的警察科學人員所揭穿,原來她是用超越奧斯卡金像獎的演技來演出多重人格的犯罪人。破案關鍵就在於木村利用人類大腦對顏色的慣性,讓原本只有暴力的人格才能知道的脫逃路線,居然被柔弱的人格所使用了!於是多重人格,不成立!(當然,木村是以悲傷的心情來破案滴... ...) 我之所以會談多重人格,主要是來指出大腦是有可能容許多個獨立運作的「靈」的可能,就好像現在正夯的軟體技術 virtualization 一樣。只要使用 virtualization 的軟體技術,使用者就可以對硬體資源做切割,讓不同的OS系統獨立地跑在同一個電腦硬體之上。在過去,不同的OS系統所產生的資料是不相容的,這就類似多重人格的必要條件。可是自從跨平台的資料格式出現之後,相同的資料已經可以被不同的OS系統所使用囉! 「靈」是如何產生的呢?讓我換個比較俗世的問法:軟體是如何被安裝的呢? 根據多重人格的案例看來,對長期迫害的適應有可能產生新的「靈」。所以人類自己可以產生「靈」囉!喔,且慢下結論!真正的多重人格案例不多見,但長期迫害的事情倒是時有所聞。腦科學的確證實,大腦的神經元的活動跟神經突觸的發展在學習以及深思時最為活躍,也就是說大腦的成長多倚賴學習與深思,換言之,快樂和喜悅不能帶動大腦的成長。事實上,失敗後的檢討,憂患中的苦惱,或者懊悔時的反省,最容易促進大腦的成長。所以孟子才會說: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基於這個觀察,我比較傾向於相信「靈」的設定參數是可以被學習、經歷、環境種種因素來修改或擴充,但是要產生另外獨立運作的「靈」,似乎不大可能!因為這會產生許多問題,而且也無法進行品格的鍛鍊。反正受不了就重新來過,這樣的話,靈魂就大亂了。聽不大懂?那就有時間再聊囉! 真正的生命是被苦難給鍛鍊出來的,而不是被享樂給慣養出來的。 對我而言,苦難是用來操練信心的,快樂是用來激發愛心的,之所以會這樣,乃是基於對永恆生命的盼望。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