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09 08:22:49瀏覽406|回應0|推薦0 | |
就基因藍圖而言,人是生而不平等的,因為有些人的DNA設計藍圖就是遠優於一般人。我在《生命的形態|討論(九)》寫道:
簡單地說,每個人都是依照基因藍圖來形成原始的大腦網路架構,因此,神經元(neuron)的數量與神經突觸(synapse)的樹狀連結因人而異。有些人的原始大腦網路架構就是很有學習的效能,神經突觸四通八達、有條不紊、層次分明不打緊,神經元更是毫不馬虎地一點就亮!DNA生命之書不僅僅指示每個細胞的生成與功能,我認為它也賦予了大腦最初始的路由演算法,譬如說「個性」就是個好例子:有人天生主動,有人天生被動;有人天生好奇,有人天生保守。我也認為,初始的「路由演算法」多屬於距離向量演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簡稱為DV演算法),也就是我所認為的感性演算法,因為理性演算法需要經驗與知識來搭配運作。對此有興趣的讀者請參閱《生命的形態|討論 22|理性與感性(三)》。 隨著與成長環境的互動,神經元開始儲存資訊,神經突觸也開始建立新的連結。如同我在《生命的形態|討論(17)》裡寫的:
嬰兒一開始思考,每個神經元的「網路路由表」裡對周遭的神經元跟神經突觸的資訊就開始增加,並且「靈」使用感性演算法來開闢生命的「魂」,然後隨著大腦資訊越來越多,被點亮的神經元也就越來越多,結果啊,DV演算法無法處理與日俱增的「網路路由表」,於是乎,理性的「路由演算法」,也就是所謂的連線狀態演算法( link-state algorithm,簡稱為LS演算法 )也開始加入營運。依照我這樣的推測,人類是先有感性的「靈」,後來才有理性的的「靈」。請注意,感性的「靈」是存在於每一個神經元,而理性的的「靈」卻只存在於主要的神經元。就電腦網路而言,主要的神經元就好像是網路的 core router 一樣,它們形成比較有系統的骨幹網路(backbone network),如下圖所示:
讓我們回來看老亨利的案例,為什麼經過復健之後,慢慢地老亨利的台語回來了,然後國語普通話也回來了,但直到今日,他過去所精通的英語跟西班牙語卻仍然不見蹤影呢?我認為老亨利的台語是在區域網路裡用感性演算法來學習的,藉由鄰近的路由表資訊分享,區域網路裡,每個神經元的「網路路由表」裡對周遭的神經元跟神經突觸的資訊就開始恢復,於是慢慢地老亨利的台語回來了。國語普通話的學習縱然是在台語之後,也不全然是在區域網路裡用感性演算法來學習的,但老亨利是以台語為基礎來理解國語普通話的,所以區域網路裡的國語普通話能力會被台語能力的恢復來帶動。可是老亨利的英語跟西班牙語可都是後天理性學習的結果,當時的「網路路由表」可是系統式地、有理性地被建構起來的,所以無法仰賴先天性的恢復,得靠後天性的學習才有可能復甦。不過,因為大部分的資訊已經存在神經元裡了,老亨利應該可以事半功倍地重新學成英語跟西班牙語。 另外,我在《生命的形態|討論(一)》也有提到:
這似乎是「靈」的問題了吧!我想應該是。這就跟《生命的形態|討論(一)》中主要的探討,也就是《Regarding Henry》(中譯:意外的人生)這部電影扯上關係囉!下回再聊。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