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5 03:59:32瀏覽787|回應0|推薦0 | |
之前在《生命的形態|討論(14)》裡,我就說過 腦神經網路跟 Internet 最大的不同,似乎就在於腦神經網路有個很複雜的中央控制系統,也就是所謂的「自我」,或「兩耳之間的小人兒」,也就是我在《生命的形態|淺論死亡(上)》中所說的「操作電腦的你」。「自我」很難定義,可是,奇怪的是,大部分的人卻都能或多或少地來表達「自我」。我開始寫「生命」這個系列的時候,如何來明確地定義「自我」,是我給自己一個很大的功課。... ... 如果用網路來比喻人類的大腦的話,「自我」的定義就更複雜了,因為它會牽扯到目前最新的網路軟體觀念,也就「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說真的,我此刻也是只有初淺的概念,也沒有多大的把握能將這個概念說明清楚。 這段話是在今年3/13所寫下的,過了將近九個月,我才開始談到「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道路|真理|生命》這個系列,是值得我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耕耘的,只盼望能為福音播種,不在意收割,所以我就隨著心靈的感受來寫、隨著生命的腳步來寫。 我痛故我在。為什麼忽然由《理性與感性》的議題,一下子又開闢這個新議題呢?因為,痛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人類而言,沒有一個生命是不痛的,不痛幾乎等同於死。俗話說,哀莫大於心死,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啊,「痛得快幾乎要死了」這句話有矛盾,因為不痛幾乎等同於死,也因此,這句話的邏輯翻譯就是「痛得快要不痛了」。(好冷、好老梗...) 你知道嗎?痛就是「雲端運算」的極致典範。現在讓我來說明一下。 你有沒有在跑步或走路時,扭傷腳踝的經驗?很痛是不是?你知道痛覺是怎麼被執行的嗎?我把它分成三個步驟:終端處理,閘道管制,以及雲端運算。 終端處理 Pain is first converted into an electrical signal and transmitted along the body's peripheral nerves. 當腳踝扭傷的瞬間,末梢神經(peripheral nerves)就依照損害的程度送出「痛」的電流訊號(electrical signal),好讓身體系統能做出適當的反應。此時因為「痛」的電流訊號還沒傳遞到大腦,所以這個階段還沒有「痛」的感覺。 閘道管制 The signal enters the spinal cord at an area called the dorsal horn, then travels up to the brain. The electrical impulse travels through the spinal cord. 任何通往大腦的感覺訊號(sensory information),都必須透過脊髓(spinal cord)來傳遞,也就是說,對感覺訊號而言,脊髓是通往大腦的唯一道路。「痛」的電流訊號就是經由脊髓背角神經元經突觸(spinal dorsal root)進入脊髓。 脊椎的外圍是神經的白質道,當中有感覺(sensory)及運動(motor)神經元。而中間部分是腦的延伸部分。注意喔,不是阿貓阿狗的感覺訊號都可以送往大腦的呦!總不能所有的風吹草動都要大腦來判斷吧!用肚臍想的訊號,就交給脊髓外圍的運動神經元(notor neurons)來反射(reflex)回應;微弱訊號,嘿,就擋下來,不管它啦!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終極止痛劑會打在脊髓了吧!就是要來阻隔「痛」的電流訊號流向大腦。 雲端運算 After reaching the thalamus, the brain's relaying station, the signal is redirected to multiple brain regions. These regions interpret the signal, determining its nature and its point of origin in the body. Pain perception can vary according to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even culture factors. 當「痛」的電流訊號經由脊髓到達大腦部位時,它首先抵達丘腦(thalamus)。經由丘腦,也就是大腦的轉播站,「痛」的電流訊號會依循路逕傳遞到大腦皮質( cerebral cortex)的各個不同部位,然後這些部位共同來解釋訊號並找出問題發生點在那裡,並且產生對「痛」的認知(perception)以及後序應有的反應。 圖中英文特別強調,一個人對「痛」的認知,不但會受到當時的生理(physical)以及心理(psychological)的影響,文化因素(culture factors)也會影響一個人對「痛」的認知。好比說,在運動賽事中扭傷的運動員,很可能會咬緊牙關地繼續衝刺向前;好比說,一個已經身受委屈的小孩,在家長面前扭傷的話,必定會嚎啕大哭;好比說,一個詐騙集團的混蛋,不小心與他人走路相撞而扭傷的話,必定裝死! 讓我們回顧《生命的形態|討論 22|理性與感性(三)》裡說的: 網路路由就是透過所謂的路由器(router)將資料由IN送達到OUT的過程。簡而言之,每項需求進入網路就必須有個出口來執行這項需求,而這個過程就必須仰賴路由器,一個一個地將需求的資料以接力的方式由IN送達到OUT,然後被執行。但是,即使是相同的IN and OUT跟相同的需求,傳送資料的路徑可不一定都是一樣的呦! 以及在《網路服務 vs 系統整合》裡說的: 簡單地來說,網路路由演算法目前只是非常機械地以"成本"來考量最佳路徑,因為它的責任就是找出最佳路徑將IN(client)的需求快速有效地送達OUT(server)來執行,然後將OUT(server)的執行結果快速有效地送回給IN(client)。可是,最近開始很夯的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卻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未來網路路由路徑的考量:功能。也就是說,未來的路由演算法也有可能是非常智慧地以"功能"來決定路由路徑。 你說,痛是不是「雲端運算」的極致典範?網路科學精英畢生心力所追求的模式,老早就在人體內運行了。想光靠演化來完成如此精緻的"網路路由演算法",我才不相信呢!絕對有大智慧的設計參與。絕對!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