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浪浮。
詫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民國肇建,多少烈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盼得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誕生.又有多少人,以自己的青春、自由為代價,喚起了風起雲湧的反清怒潮,催生了喪失已久的民族思想.但也有人,為了權勢、地位,甘心做敵人的鷹犬,欺凌、宰割自己的國家,以同胞的血肉,換取侵略者的施捨...但眾多革命眾生相中,無疑的,汪精衛是極富爭議性,又很難蓋棺論定的人.
以民族的觀點而言,在中國抗戰期間,背叛抗戰陣營,成立偽國民政府,削弱抗戰勢力.汪無疑的是民國的叛徒、頭號漢奸.但他一定程度阻止了日軍在中國燒殺的行為,為南京大屠殺冤死的百姓留下了姓名,讓後世勿忘血仇,也使數+萬被俘的國軍戰士,免死於日軍的屠刀之下,而是換身制服,等待報仇的時機.
汪兆銘,字季新,號精衛,世人皆以其號為名.出生於廣東三水.光緒30年和胡漢民等人一起考取赴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的公費留學生。31年7月參加了 國父所創立的「興中會」。因其能言善道,辯才無礙,逐漸為 國父倚為左右手, 國父的演講稿,大多出於其手.8月,在日本黑龍會領袖頭山滿、內田良平的牽線下,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合組成中國同盟會.但未幾即爆發路線之爭,同盟會分裂,孫中山與汪精衛、胡漢民等於南洋另組總部.
宣統2年,汪精衛與喻培倫、黃復生等謀刺清攝政王載灃,行前《致南洋同志書》中說:「此行無論事之成敗,皆無生還之望。即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也。」3月31日為清軍所捕,他在獄中的絕命詩,傳頌一時,亦引起載灃的憐才之心,將其由斬監候改判终身監禁,希望能將其感化為清所用.次年,辛亥革命爆發,汪、黃被釋放,汪隨即投入了南北和議的談判.為報答載灃的知遇之恩,在談判期間力主優遇清室,最後終促成了清室優待條件,民國元年2月12日宣统遜位,大清帝國完結.
民國肇建,內戰不斷,許多的革命同志皆背棄 國父,惟汪兆銘堅決追隨左右,出謀劃策.民國13年, 國父去世,汪更代其筆錄遺囑.但 國父去世,汪兆銘、許崇智、胡漢民、 蔣介石開始爭奪繼承人之位,更因為蘇聯的介入,而爆發了中山艦事件、清黨、寧漢分裂.最終汪兆銘在強大的軍事、政冶、民意的壓力之下,黯然出走法國.民國21年128事變爆發,汪精衛臨危受命,接任行政院長,積極備戰,遷都洛陽,迎回 蔣介石任軍事委員會委員.但各地軍閥不理會中央的調兵令,海軍更避戰讓日本海軍巡弋南京,造成軍心士氣嚴重打擊,值此風雨飄搖,國家岌岌可危之際,蔣將軍校教導總隊、警衛部隊、南京保安隊、財政部稅警總團合组,成立第五軍,投入了上海戰塲.這一支中央嫡系雜牌軍,穩住了上海的局面.
128戰後,汪精衛的抗日意志開始動搖,民國21年,長城戰役爆發,裝備精良的東北軍,不戰而潰,大好河山,奉送日軍.長城沿線,奮勇作戰的中國軍,以大刀、步鎗迎戰現代化裝備的日軍,更讓汪精衛為國家前途感到悲觀,內戰不己、軍閥分裂、裝備落後的民國,無論如何都不是日本皇軍的對手.抱持這種想法的汪精衛,開始轉而支持與日本合作.
民國24年1月,日本外務大臣廣田弘毅表示對中國「不威脅、不侵略」的政策,汪兆銘認為有談判的空間。11月1日,由於汪主張和平,在四屆六中全會上,為鐵血鋤奸團成員孫鳳銘所刺.獲救後被送往歐洲療養.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卡在背部的子彈,由於無法開刀取出,成了汪的病根,更是日後致死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