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死的祖靈
2008/04/24 14:36:07瀏覽1427|回應0|推薦10

~國軍文藝金像獎

一、灑血牡丹
當野牡丹像血一樣的綻滿了
卡其萊、新保將、估斯估斯,四拿格(註一)
英勇的頭目阿祿不曾逝去的靈魂
就在仲夏的夜裡
率領被割去頭顱的二十條英靈
一起高亢的八部合唱出征的戰歌
滿山滿谷的回音經過了一百三十年(註二)
仍然持續迴盪無法消散
仍然滿是執著雄壯激昂
就像不肯背棄土地與族人的永恆誓約。
啊,當子彈穿透胸膛
我的箭折了,我的弦斷了
我看見血液潑在野牡丹上
闔上眼前,讓我最後一眼看看我們
翠綠的山的故鄉

當野牡丹像雪一樣的舖滿四重溪畔
芋頭、甘薯已經碩大的躲在土壤裡面
好像小孩藏在地底下的寶藏
小米顆顆飽滿的珍珠穗子
好像掛在少女胸前的項鍊一樣
金黃色的芒果高高掛在樹上
宛如一粒一粒的小太陽。
啊,當靈魂脫離身體的時候
我依然又聞見母親釀的小米酒
那陣陣令人陶醉的芬香
我沿著舊時的山路回家
看見母親正流著眼淚咬著牙根
在做最後的防禦工事
要捍衛這個屬於她的家園

當野牡丹像音符一樣掛滿了石門戰場
排彎族的歌聲從未停止在天際響起
山嵐將鏗鏘的鐵片撞擊聲
悠悠揚揚的帶過一個半世紀
在攀越懸崖的時候
在深涉險水的時候
在追逐凶猛野獸的時候
在困隘絕境的時候
只要沿著歌聲的方向
我們就走出絕望。
啊,其實我從未離開
我們在這島的最南方
接收每年的第一道春光
我一直不肯離去的守護著,守護著
森林裡的每一株苗
土地裡的每一粒沙
還有族裡面,每一個新生的希望


註一:排彎話的石門、牡丹、高士、四林格山四個部落。
註二:一八七四年日軍從屏東社寮揮兵入侵,排灣族人於牡丹社石門隘口誓死抵抗,雖因武器懸殊慘遭屠殺仍誓死不降,迄今剛好屆滿一百三十年。


二、三峽祖廟
三生三世的輪迴(註一),傳承一脈相嗣的香火
一百五十六根石柱,挺住一股民族氣節(註二)
三百年來數百位藝師,以生命集體雕刻傳奇
永不抹滅的靈魂,一起凝結成熾熱的太陽
燃燒子民的心,燙紅子民的眼
我們終於願意生生世世守護這塊田園
就像願意與曾經無怨無悔撲向火焰的祖靈
共同融合成一股無法分離的血脈

別說我只是東方藝術殿堂,我是捍衛土地和精神的神祉

大漢溪、三峽河、橫溪匯流的「三角湧」(註三)
老街古厝渾身皸裂的痕跡
是時光河流用風霜與鋼刀黥出的皺紋
雖然我的身影在夕陽中搖搖欲墜
但四方形紅磚塊,砌出我桀傲不屈的身骨
你可否在女兒牆與巴洛克圖案裡
發現我年輕時驚豔四方的容貌?
讓拱形的亭仔腳(註四)帶你穿梭時空回到過去
我不是遲暮的美人,不是白頭的將軍
在風中,我只是永恆守護土地的靈魂


註一:清水祖師廟共經歷三次重建。
註二:馬關條約後,三峽民眾以此為抗日本營,祖廟因而被燬。
註三:三峽的舊稱。
註四:騎樓。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51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