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品牌活化」三部曲
2012/03/31 22:41:02瀏覽5588|回應0|推薦1

全面品牌管理步驟3:品牌學習  

「 品牌活化」三部曲
       
—預防品牌老化,品牌重新再定位三步驟
 
主講 / 汪志謙 整理‧編輯 / 陳清稱 攝影 / 林衍億
 
價值創造、價值定位、價值傳遞是「建立品牌」的關鍵三步驟,更是「品牌活化」的核心關鍵。當企業賴以生存的定位與利基不斷被競爭對手超越,或市場改變使品牌不再受到消費者喜愛,甚至是溝通訊息或手法沒有與時俱進導致行銷失效時,企業就必須進行品牌活化。透過不斷的「品牌重新定位」過程,使企業的品牌價值歷久彌新,永續成為市場首選。
 
1. 依循「品牌活化」三步驟,針對問題進行改善
2. 活用「需求與訴求矩陣」,找出交集點、創新價值
3. 審視價值、訊息、目標族群,避免品牌老化
4. 徹底檢視商業模式,與「品牌活化」同步進行
5. 全面品牌翻新策略,重新贏得消費者青睞
6. 結論:持續不斷活化,確保品牌競爭力
 

編按:編按:「品牌活化」(Brand Activation)是「品牌學習」(Brand
 Learn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步驟中重要的一環,其目的在於透過不斷地再定位過程,維繫品牌活力、確保競爭力,讓品牌不隨時間的演變而老化。

依循「品牌活化」三步驟,針對問題進行改善
 
「品牌老化」是許多企業發展品牌過程中,無法避免的課題,特別是在目標族群(target)消費者的年齡,隨著時間逐漸增長時,品牌如何不隨之老化,持續活化吸引目標族群(例如20∼30歲的年輕人)的喜愛,已成為企業建立品牌時的重要挑戰,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不斷地進行「品牌活化」。以全球知名品牌可口可樂(Coca-Cola)為例,成立至今已超過200年,卻仍然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品牌並未隨著時間而老化,全賴品牌
活化的功效。

從行銷角度來看,品牌活化其實就是「品牌重新再定位」。企業在進行品牌活化前,必須清楚了解品牌本身的區隔、定位與行銷手法,才能從中找出品牌的價值與亮點,並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品牌重新定位。然而,台灣企業卻普遍將資源與人才集中在研發上,認為只要將產品做好就可以建立品牌,但其實將產品做好只是企業應該做到的本分,在這個「起點」之後,企業還必須一點一滴逐步的努力,才能建立起品牌。那要如何進行品牌活化?可從「價值創造」「價值定位」「價值傳遞」3個步驟進行,不論是在任何產業、市場,企業想要建立品牌時,都必須經歷這3個步驟。
 
(1)價值創造:
首先,確立品牌價值被創造出來。品牌價值來自於客戶認同,而不是企業的自我主張。許多台灣企業常自認為品質好、規格領先,就是品牌價值創造,完全忽略了一個有價值的品牌,必須來自於客戶的認同。
 
而企業在進行品牌價值創造時,可從「客戶需求」與「企業訴求」兩大面向著手(詳見【圖2】),徹底分析各項因素,從競爭分析中找到品牌價值的藍海,而不是在價格與規格的紅海中競爭。

(2)價值定位:
一旦品牌價值確立後,就要開始定位。品牌定位有兩個關鍵:一是找到目標族群,並針對目標族群精準定位;二是定位要與競爭者具有明顯的區別,在消費者腦海中創造一個新的記憶點。

進行價值定位時,企業必須先從了解競爭對手開始著手,才能做出「差異化」(differentiation),因為當企業愈晚進入市場,就必須面對愈多的競爭者,幾乎每一件能講的事情(指定位)都已經被競爭者占領了,因此,企業進行市場切割時要非常精準,才能找到讓消費者一眼就能記住的市場定位。

(3)價值傳遞:
 價值創造與價值定位確立後,便要開始針對它們進行傳遞。價值傳遞可分成「全方位認知管理」與「通路管理」兩大關鍵,由於品牌建立需要時間累積,因此企業所傳遞的訊息必須維持一致,才能建立品牌的一致性,例如「五星級的饗宴,399元吃到飽」的廣告訊息,就會造成品牌認知上的錯亂,那是因為品牌認知與價格具有高度關聯性,強調399元吃到飽,在消費者眼中絕不等於五星級大餐。

 至於通路管理,在品牌建立過程中經常受到忽略,但其實通路本身就是價值傳遞的關鍵要素。進行品牌活化時,店面通路是不是要隨之改變,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以Giordano ladies服飾為例,店面裝潢除了與Giordano不同外,也與其他競爭者不同,呈現出獨特風格。因此,門市通路其實就是傳遞品牌價值與印象重要的途徑之一。

 企業在進行價值傳遞一段時間後,若發現成效不彰,就必須往前檢視價值定位與競爭者是否具有明顯區隔,一旦發現沒有明顯區隔時,就要再往前確認價值創造是否為消費者所需,透過不斷地檢視找出定位,以因應瞬息萬變的消費者、市場與潮流,甚至是在不同區域發展品牌(例如中國市場)、面對不同消費族群時(例如銀髮族、青少年),也都必須再重新定位,以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除了上述品牌活化三步驟外,企業在品牌活化前要如何進行自我診斷?首先,了解企業本身處於何種階段(價值創造、價值定位或價值傳遞),再依據不同階段需求自我提問,釐清品牌老化是因為消費者改變、傳遞的訊息老舊(例如廣告過時),或是核心價值被競爭者超越,只有在正確判斷企業目前的品牌狀況下,才能進行品牌活化。
 
活用「需求與訴求矩陣」,找出交集點、創新價值
 
在品牌活化三步驟中,價值創造是品牌再定位的原點。價值創造可分成「客戶需求」與「企業訴求」取向,由這兩大面向所構成的「需求與訴求矩陣」(詳見【圖2】),用以協助企業找到自身優勢。當企業了解客戶需求,同時又能清楚地向客戶說明自己的訴求為何時,就能產生交集並創造出新的價值。客戶需求可分成6個要素:

(1)時間:消費者購買產品或服務的目的在於,運用它將事情更快完成,或是產品、服務可以用得更久。例如麥當勞方便又快速的點餐流程,就非常符合消費者對快速、減少等待時間的需求。

(2)金錢:提供物超所值的價錢,或是協助客戶賺錢。例如股票、基金等工具,最大的賣點就是客戶購買產品後,口袋裡的錢可以變多。

(3)功能:解決消費者在某個用途上的需求,例如電鍋可用來煮飯、衣服可以蔽體。

(4)心理狀態:喜、怒、哀、樂,或是想要有安全感等心理層次的需求,例如保險業以訴諸被保險人擔心自己死後,無法照顧家人的心理需求,透過心理訴求販賣保險商品。

(5)生理狀態:與身體狀況相關的需求,例如肚子餓想吃東西,脖子酸想要按摩。

(6)社會地位:指的是認同的歸屬感,而非社會地位的高低,例如小學生為了爭取同儕的認同,要求媽媽購買海綿寶寶鉛筆盒,就是一種出自於歸屬感的需求。

 除了客戶需求外,「企業訴求」面向指的是,企業有權主動操控的6項因素:

(1)價格:考量市場狀況與消費者需求,制定價格的高低。

(2)規格:制定產品或服務的規格,例如牛肉麵大小碗或是半筋半肉。

(3)服務:服務已成為可被操作設計的一部分,例如許多企業強調30分鐘快速維修、VIP服務等級。

(4)使用經驗:設計消費者使用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例如過去易開罐拉 拉開之後不僅會造成髒亂,而且還容易污染環境,現在易開罐拉環則只須往後扳起即可。

(5)擁有經驗:指的是設計購買過程,例如LV(Louis Vuitton)精品店,從進門起就可以看到身材高大的服務生控制流量、避免人潮過多,當你提出要求要看某個行李包時,服務人員還會戴上手套,拿出一個紫色絨布的盤子,小心翼翼地從展示架上拿下來,整個過程設計都是在確保顧客享有獨特的購買經驗。

(6)注意過程:指的是品牌溝通媒介的選擇,例如廣告與PR等。

 由於過去台灣企業習慣以價格、規格與服務進行自我定位,很容易落入「紅海」競爭中——你便宜,但競爭對手的價格只有你的一半;你給這麼多,競爭對手卻是你的兩倍多。因此,要想突破困境,就必須從多重面向著手,了解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才有機會找到創新的「藍海」。

 上述「品牌活化三步驟」與「需求與訴求矩陣」是品牌再定位中,最重要的兩項工具,本文就以這兩項工具進行案例分析。
 
審視價值、訊息、目標族群,避免品牌老化
 
接下來就以全球知名服飾品牌H&M、ZARA、UNIQLO(優衣庫)為例,說明進行品牌活化時,不同企業間的定位、訊息與核心價值選擇。

H&M成立於1947年,目標族群鎖定年輕族群、追求變化的消費者,並以平價提供時尚、高品質的服飾,品牌歷久彌新。H&M培養了許多設計師(抄版師、打版師),來回穿梭於全球服飾品牌發表會上,將當季最新流行的設計概念「抄」下來,同時進行快速、平價的複製與生產,H&M將自己定位成品牌公司,所有生產全部採用外包(ZARA、UNIQLO則擁有自己的工廠)。

 若從價值定位上來看,H&M的定位優勢在於「時尚的跟隨者」,而不是創造者,它的核心能力在於,縮短產品從設計製作到上架的時間。而最常被拿來與H&M相比的ZARA,在速度上則比H&M快約5天,ZARA的產品從設計到製作上架的時間約為7∼14天,H&M雖然比較慢,但卻取得了其他優勢──便宜。而ZARA為了在速度上與其他同業競爭,就必須採用高成本的方法──工廠必須設在人力成本較貴的歐洲,在貨運上則選擇以飛機運輸,以
 爭取時效。而同樣強調平價的服飾品牌UNIQLO,則在整體供應鏈上建立起強大整合系統,並以好穿實搭、大量少樣的模式,攻占市場。

 從上述分析中可知,不論是H&M、ZARA、UNIQLO彼此間的競爭已不全然著墨在時尚潮流,而是轉移至背後的資訊系統「底層」,著重的是制度與規則的建立(例如供應鏈、快速生產流程),成為H&M、ZARA、NIQLO達成「快速時尚」(fast fashion)定位的關鍵。

 除了價值定位上的差異外,在價值傳遞上,H&M、ZARA、UNIQLO也有所不同。H&M採用大量名人代言,不斷地運用最新潮的名人與消費者做溝通(例如以瑪丹娜前衛的形象傳遞品牌精神),巧妙地將名人身上所散發的特質融入品牌元素中,藉以活化品牌;反觀ZARA則從來不用名人代言,而是以店面進行行銷,店面設計風格也明顯不同於H&M;而UNIQLO進軍美國市場時,則選擇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上大打廣告,
 並找來許多只穿UNIQLO服飾的當地人,宣誓UNIQLO是一個已經深入當地社會的品牌。

 若從價值創造角度來看的話,H&M、ZARA、UNIQLO雖然都強調平價、時尚,品牌核心價值看似相近,但在「底層」上(制度與規則)卻有明顯的差異,即使都以平價做為訴求,但對於時尚風格涵意的詮釋卻完全不同,各自在「客戶需求」與「企業訴求」間,找到價值創造的藍海。

 從上述案例分析中,可發現進行品牌活化時的3個關鍵:

(1)品牌價值必須有所區隔:當品牌價值訴求開始跟競爭者一樣時,品牌定位出現問題,很難與競爭對手產生差異,也就很難再吸引消費者的喜愛。

(2)目標族群的轉變:目標族群會隨著時間不斷地成長,1974年與2010年的美國年輕人價值觀當然不同,因此,品牌也要不斷地更新,並隨時檢視主流社會的價值觀。例如H&M藉由當時最新潮的代言人,帶動品牌引擎不斷向前。

(3)慎選訊息傳遞方式:代言人的選擇,傳遞方式要與品牌定位相符。例如H&M在2009年以瑪丹娜為代言人,傳遞前衛的品牌訊息。

 一旦品牌在價值創造、價值定位、價值傳遞上,任何一項被競爭者「追」到了,企業就必須進行品牌重新再定位,而改變的方式則可從訊息、價值、目標族群或產品著手,甚至是全面進行品牌活化,例如可口可樂的古典口味配方從來沒改變過,但它所傳遞的訊息卻是與時俱進;而UNIQLO則是全面大改造,進行品牌活化。
 
徹底檢視商業模式,與「品牌活化」同步進行
 
進行品牌活化時,很難依靠單方面的改變而成功(例如改變廣告內容),而是必須從企業經營模式上進行根本改造,才有可能成功。例如H&M以瑪丹娜做為代言人的同時,其店內陳設、服裝款式、行銷手法等,也都必須跟著改變;而ZARA為了提升供應鏈速度,則是從1980年代開始導入豐田汽車的「即時生產」(Just In Time),進行製造流程改造。由此可見,品牌活化並不只是改變一個廣告就能達成。

 以UNIQLO為例,在發展過程中也曾經歷不同階段的品牌活化。首先,為了改善品質,UNIQLO捨棄以往透過日本商社層層剝削的採購制度,直接與紡織廠合作(東麗紡織),同時以SPA(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Private Label Apparel,服裝製造零售商)整合上下游產業供應鏈;接著,在店面設計與產品包裝上進行變革,依不同的顧客需求,進行店面設計,同時以堆疊方式陳設店內商品,並以少版大量製造、多款顏色變化的方式,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而在訊息傳遞上,則以社會名流代言。UNIQLO從核心價值、目標族群、產品與訊息上,徹底進行一連串的品牌活化,讓品牌印象深植於消費者心目中。

 由於品牌活化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組合,企業本身也必須具備許多不同的專業技能,才能因應不同環境的變化。以中國第二大運動品牌李寧(第一名為Nike)為例,創辦人李寧本身是位體操選手,一開始即積極建立專業經理人制度,網羅優秀團隊人才,為品牌底層扎下堅固的基礎;同時強調中國原創品牌,訴諸於民族情感,而為加強品牌國際化,李寧則選擇大量贊助運動賽事傳遞品牌精神,在品牌活化上做到步步到位。
 
全面品牌翻新策略,重新贏得消費者青睞
 
除了上述國外企業案例外,國內也有許多企業進行「品牌活化」再造工程,例如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與雄獅文具。

 發端於清朝康熙年間的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為活化品牌、創新價值,以市場拓展管理手法,從生產標準化、形象年輕化、服用便利化、銷售全球化4個面向著手,讓品牌徹底翻新。

(1)生產標準化:採用高科技研製產品,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現代中藥沖劑系列;同時針對生產流程進行改造,1996年,台灣廠房即曾榮獲「優良製造規範」證書。

(2)形象年輕化:進行包裝年輕化,滿足年輕世代的消費需求習性,藉以擴大客戶層面;同時運用代言人與不同媒體廣告,擴大推廣品牌,強化消費者的印象。

(3)服用便利化:除了原有瓶裝產品外,為因應現代人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上的需求,推出方便攜帶的「川貝枇杷膏便利裝」與可隨時隨地服用「枇杷潤喉糖」。

(4)銷售全球化: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已在二十多個國家擁有代理,產品發行網遍布全球,銷售額更創下連續十多年上升的紀錄。

 不僅如此,京都念慈安還以「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貴妃出浴」「包公審案」等一系列幽默廣告,拉近與年輕族群的距離;同時藉機將品牌重新定位為「保養喉嚨與淨化呼吸道」,而不再是先前的「藥品」;產品形式由膏狀進化為喉糖、軟糖,充分迎合現代人方便攜帶的需求。這一系列的品牌翻新策略,也讓京都念慈庵喉糖市占率攀升至第一。

 而成立近五十年的雄獅文具,則於2006年推動品牌活化,並以「奶油獅」為品牌代言,運用「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為標語與消費者溝通,同時改造原有產品,讓老品牌再次受到消費大眾的擁抱,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從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與雄獅文具的「品牌活化」過程,不難想見任何企業進行品牌活化時,都必須從價值創造、價值定位、價值傳遞三步驟做整體考量,才有可能成功。
 
 結論:持續不斷活化,確保品牌競爭力
 
至於企業要如何預先得知品牌是否老化?Stuart 和 Muzellce 兩位學者在2004年時,即曾提出當企業發現下述5種跡象時,應立即著手進行品牌活化策略:(1)消費者的價值觀改變;(2)品牌形象老化;(3)顧客結構趨向老化;(4)市場占有率下滑;(5)當進行合併、購併導致舊品牌(name)、標誌(logo)、標語(slogan),已不再適用時。

 從上述5種跡象可看出品牌老化的問題,不外乎來自消費者、產品與訊息等3大因素,綜合兩位學者的觀點與「品牌活化」三步驟,可歸納出6項警訊,檢視品牌是否老化:

(1)產品步入衰退期:企業所處產業步入衰退期,例如滑鼠,由於市場已步入衰退期,身處該產業中的企業就必須尋求新的產品,重新定位再出發。

(2)次世代科技出現:新的科技發明後,取代原先既有的產品,例如手機問世後,BB Call在一夕之間被迫退出市場。

(3)新競爭者進入或超越:新競爭者改變產業的競爭規則,例如蘋果iPhone手機一進入市場後,造成其他手機業者競相模仿。

(4)消費者的世代交替:隨著年齡的增長,消費者的喜好產生變化,例如不同世代的年青族群,對流行文化的偏好便不同。

(5)主流社會價值觀出現變化:社會大眾普遍認同的價值文化或行為,例如中國的山寨文化,便是基於對民族情感的支持,所凝聚而成的主流文化。

(6)訊息老舊,不符社會需求:所傳遞的品牌訊息與消費者需求脫節。

 一旦品牌出現老化訊息時,企業只有進行品牌重再定位,而且要持續不斷地進行,而不是只做一次就好,如此才能確保品牌競爭力。
 

本專欄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經理人》月刊共同策畫執行。
 
主講人簡介

汪志謙
 
真觀顧問總經理兼首席顧問,曾任合勤科技(ZyXEL)全球總部品牌與通路負責人,在職期間使合勤科技晉身台灣國際十大品牌之第七名。專長領域為品牌策略與定位、全球化品牌建立與通路布局。服務客戶遍及全球與兩岸三地。
 
本文同步刊登於《經理人》月刊(2010年11月號)「品牌名師一堂課」
P148-P155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hbc&aid=6283058